标签:
诗上庄杂谈 |
分类: 惠龙日记 |
诗上庄又遇新发展
李树伟
昨天,我是怀着喜悦的心情,再次去往诗上庄的路上。急于想见到上庄村驻村扶贫干部——刘福君。
这次见他,不是为了诗歌,而是想给他传达一个信息:目前,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河北省自然资源厅联合发文,设想在我国北方地区,国家投资建设第一个“地质文化村”,我们一起想到了诗上庄,这美丽乡村,也是我国首个被正式命名的诗歌村。想让诗上庄与地质文化挂钩,让这里满山的石头,能开出地质文化灿烂的花朵。
那什么是地质文化村呢?
“地质文化村”是集地质遗迹资源保护、地质文化传播与特色旅游资源相结合,致富一方百姓的新型乡村。
下了车,我们见到刘福君后,即刻与他详谈,没想到,他早已得知国家准备筹建“地质文化村”的信息。他对“地质文化村”建设,更是信心满满。
吃过午饭,我们河北省地矿局第四地质大队环勘院院长王瑞丰,带领环勘院技术人员,对方圆20公里左右的诗上庄地质地貌,进行了全方位实地考察,地处红石沟山北麓白云岩、石灰岩、地质遗迹,如褶皱、岩石倾斜角、水井水质等,做了采样、取水等工作。
参与这项工作的技术人员一致认为,这里是燕山山脉雾灵山最高峰的山腰处海拔1800米左右,山貌风光独特,更兼地质遗迹资源丰富。
诗上庄村分布多处着独特的地质遗迹,几天前,河北省地质四队与国土部门地质调查分析这里的地质景观是由于1.5亿万年前火山喷发地壳抬升、山体崩塌等地质作用而形成的,所以,它也被誉为“亿年火山岩”,经过河北地质四队技术人员对此村山岩进行科学命名,科学解释,将地质科学与诗歌文化巧妙的结合起来,定能吸引无数游客来诗上庄进行地质科普和一窥地质文化的奇观。
我们漫步在红石沟里的巨石阵,目之所及是白垩纪早期火山喷发形成的山体崩塌遗迹,在这里可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欣赏山川丘壑的雄奇之美。
诗上庄村四面环山,一条清澈小溪穿村而过,滋养了这座天然古朴的村落,村内屋舍依山而建,村路蜿蜒曲折是藏在燕山山脉雾灵山中的一处“桃花源”。
如果说诗歌是上庄村的第一张名片,那不远的将来,地质遗迹又是上庄村的第二张名片,那么这里的石头为什么会开花,将是诗上庄用石头给村民创收最负盛名的招牌。村中家家户户都存有各类观赏石,蜿蜒的山道上满是地质遗迹的气息。
听刘福君介绍村中有栗子树20万——30万棵,其中还有几颗距今已有100余年古栗子树,见到此情此景,我随口而出:“村中有栗子,立子中有村”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在成为我国北方首个“地质文化村”的道路上,诗上庄村还需做出许多努力,但是,我坚信,有我们河北地质四队的技术人员,与诗上庄村党员干部一起,因地制宜,结合地质遗迹和上庄村诗歌文化,整合民宿、园林等资源,建设生态文明村落,打造全景开放式景区。
同时,推进社会科普培训、观赏石、野山茶叶、民俗制品等山区土特产品牌化发展,以“地质 诗歌 文旅
民宿”模式培育发展业态,打造美丽的上庄村。
在不远的将来,若阳光正好,再来一趟诗上庄村吧,走在蜿蜒的山间小路上,再看一看“地质文化村”与“诗歌文化村”是如何巧妙的结合起来,由此而形成的独特魅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