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名教罪人杂谈 |
分类: 读书笔记 |
昨天读清朝出版的一本书,叫《御制钱名世》,其实,读完之后才发现,编著这本书的起源,只因一个成语:名教罪人。开始不知其意,便查询新华词典,词典上说:名教:指以正名定分为主的封建礼教,即以“三纲”、“五常”为主要内容的封建礼教。西汉武帝时,把符合封建统治利益的政治观念、道德规范确立和制定为名分、名目、名节等,以进行教化,习称“以名为教”。后受到进步思想家的抨击。
罪人 :1.有罪的人。 2.归罪于人。
名教罪人,指破坏封建名分礼教的人。
谁又会想到这四个字的成语,竟然惊动力大清皇帝雍正,他把这四个字写成匾额,赠送了当朝大文人钱名世,并引发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文化革命”……
史书记载,雍正元年十月,青海暴乱。川陕总督年羹尧冒着严寒,进入青海,并于雍正二年胜利班师回京。大臣钱名世赋诗赠之,认为年羹尧功绩甚大,应为他再立一碑。但不久,年羹尧因居功自傲,倚老卖老,随随便便,行为极不检点,惹怒了雍正皇帝。雍正勒令年羹尧自裁而死。年羹尧死后三个月,就有学士奏报雍正说:“食待讲俸禄之钱名世,作诗投赠年羹尧,极备谄媚……应革职,交刑部从重治罪。”
雍正心想呀,钱名世只不过是一个风流才子,投诗献媚属于一般的吹捧,还罪不至死。如果处死钱,必遭天下文人舆论谴责。于是,他想出了一个非常奇特的处理方法。
首先,雍正将钱名世革去职衔,发回原籍,并亲自写下了“名教罪人”四个字,令该地的地方官制成匾额,张挂在钱名世所居之宅,使钱名世“虽碘颜而生,更甚于正法而死。”紧接着,雍正又传谕说:“钱名世系读书人,不知大义,廉耻荡然,凡文学正士,必深恶痛绝,共为切齿。可令在京官员,由举人选士出身者,各写诗文,记载劣绩,以警顽邪。”
雍正定下调子,责令所有会写诗的大小官员,人人必须写“刺恶诗”,对钱名世进行大批判。总之,大凡科举出身,有点文化水平的人都必须参加这场大批判运动。
最后,雍正把这些充满了嬉笑怒骂、冷嘲热讽的“成果”集结成书。该书共计收入诗文385首。用上好的宣纸印刷而成,书名就叫《御制钱名世》。然后,雍正下令将该书发到各级学校,当作反面教材。这就是我国历史上最早发动的文化大批判运动。
由此想到,难怪古人云:历史就是今天。因为,今天发生的事情,历史上早已不是第一次发生了……
所以,我想在这里提示一下,喜欢给别人树碑立传的人,别忘了啥叫“名教罪人”这四个字的内涵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