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家有老人杂谈 |
分类: 惠龙杂文选编 |
李树伟/文
凡是侍奉过老人的人,总知道自己收获了些什么。只有那些不愿意侍奉老人的人,才会觉得侍奉老人没意思。
郭姐的老父亲快九十岁了,老母亲十多年前就去世了,老人是位倔强要强的人。平时不愿拖累儿女,自己雇了一个保姆,生活的无忧无虑。他一生抚育两儿两女,两个儿子都在政府部门工作,两个女儿也都在国有企业退休。
老父亲是建国前老工人,退休金一个人花不完,平时总是惦记这个,援助那个。孩子们也很争气,各个混得要人样有人样,要事业有事业。难免遭受心胸狭窄之人的妒忌,老人依然我行我素……
人生如逆水行舟,越老生活的步履越艰难。当所有人孩子都退休在家准备享受天伦之乐的时候,四个孩子最大的64最小的都50多岁了,每天轮流侍奉老人。想想我们以后独生子女,身体有异样,孩子们可怎么得了。
这不,郭姐的老父亲在家里一个没注意,摔了一跤,住进了医院,悠闲自在的郭姐开始繁忙起来,早晨,天不亮就往医院跑,推着老父亲做各类检查,特别不开心的就是给老父亲喂饭。每吃一口,就要哎吆一声。那种情不自禁的哎吆,让郭姐心里难受。
郭姐在老父亲身边,是老闺女,都说老闺女是父母的心头肉,这一点儿不假,自从老父亲挨摔以后,他睁开眼的第一句话就是:“艳云去哪了?”吃饭吃不下去的时候,全家人也同时想到的是她,因为,老父亲平时惦记的是她,疼爱的是她,同时,也最听她的话。
郭姐总是微笑着,给老父亲一勺一勺的喂饭,给老父亲讲述开心逗乐的事情。说:张婶过日子的时候,舍不得花自己的钱,抠吃她闺女的钱,给她儿子;讲,李叔过八十大寿,在孩子一起给他举杯祝寿的时候,突然放个响屁,把儿媳妇崩跑了……
故事讲完了,老父亲的饭也吃完了,最后,老父亲打着饱嗝微笑着斥责郭姐说:“还是我老闺女好,最会逗她老爸开心。不像你们整天虎着脸训我,这也不对那也不行……”
看着郭姐,整天乐呵呵的伺候老人,不免联想,她老父亲住院有四个孩子轮班伺候,还累成这样?想到我们这代人的未来,都是独生子女,我们摔倒了,谁来伺候呢?
可是,郭姐并不这样想,她说:“伺候老人,有伺候老人的快乐。我们往往并不是觉得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宝的作用是啥?就是用来欣赏,你不会欣赏,就忽视了宝的价值。而是因为不会享受宝,才觉得老人没用。这就好比我们平时干工作,如果我们对自己的要求只有60分,当一个难度80分的机遇来临,我们就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别人把它拿下。这就叫享受生活,不会享受和品味生活的人,只能过着唉声叹气的日子,整天满腹牢骚的生活了。”
平时,我们总看到有一些人,他们继承老人遗产时,总是高唱着“我是孝子”。可是,在赡养老人的时候,总是丑态百出。不是驴不走就是磨不转,反正一句话,不是没有时间就是没有空间。见到老人就愁眉不展,看到便宜就心花怒放。
在他们眼里,生活的意义就是为了钱;在赡养老人的问题上,他们认为,伺候老人的意义只是为了拿钱。如果能糊弄过去、自己不拿钱,不出力会更好,自己多付出的每一分心血都是浪费的。
可是,他们却忽视了,孝顺老人的意义不仅仅是眼前的得失,它更是我们未来的能量储备。如果你没有感受到这种能量,多半是因为你并没有付出多少孝义罢了。
郭姐的孝义,让我想到了妻子,她很小的时候,就帮着家里干活,寒暑假去工地挣学费。毕业以后,妻子第一份工作是在市机械厂锅炉房推炉灰,在繁重的体力劳动之余,她努力学习,把一段段无人问津的孤独期,当成自己的增值期,即使是在最贫寒的时候,也没忘记给自己的父母寄钱。
正因为从小就见证过用汗水改变命运的力量,所以,妻子坚信每一个孝顺父母的瞬间,都是对自己儿女未来的投资。
如今年过六十的妻子,依然在自我提升的路上奋力奔跑。她主动把年迈的母亲接到身边生活,确实会失去自己许多悠闲时光,可她们带来的道德情操,却高烧许多,给自己的儿女起到了率先垂范的作用。
我常用她们的故事激励自己:即使自己很怂,只要自己不放弃努力,一切都有希望。
你看,别人去旅游的时候,她们却跑回家中,去陪伴老爹老妈;别人想放弃的时候,她们却再坚持一会儿,让老爹老妈带去快乐。我坚信,老天也终有一天,会给她们命运的犒赏,让他们幸福快乐的指数增加,让她们的儿女更有出息。
所以,古人有句俗语叫:家有一老如有一宝。从古到今,不管是小家,还是大家,老人们慈眉言善,带人宽厚和气。而且有老人的家庭如鱼得水,他们团结,更有凝聚力。他们论言善变、有理有节、家里游刃有余。她们懂得一个道理,那就是家最需要的就是儿女孝顺,家里的老人,就像拧成一根又粗又大弹性十足的绳子,在大风大浪中任意摇摆,都不散,也不乱,随风迎雨而行。她们也是从大风大雨中,一步一拽,一步一跌,进一步,滑两步中,摸爬滚打,横冲直闯撞地走出来了,从落地哇哇那天起,到满头银发,她们的经历告诉我们:“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家有老人,你会永远年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