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鸡德杂谈 |
分类: 读书笔记 |
本来是说“鸡德”,有人即刻想到了妓女?于是,由鸡说到妓女中的名人:梁红玉、杜十娘、陈圆圆、小凤仙、赛金花等等,都是俗称鸡(妓女里的佼佼者)……
为何将妓女称之为鸡呢?朋友向我推荐了一本书《韩诗外传》,回家之后,彻夜通读,才知一二。它是汉朝韩婴所著,属于今文经学著作,是一部由360条趣闻轶事、道德说教、伦理规范以及实际忠告等不同内容的杂编,一般每条都以一句恰当的《诗经》引文作结论,以支持政事或论辩中的观点,就其书与《诗经》联系的程度而论,它对《诗经》既不是注释,也不是阐发。
特别是在《韩诗外传》中有云:“君独不见夫鸡乎,头戴冠者文也,足搏距者武也,敌在前敢斗者勇也,见食相呼者仁也,守夜不失时者信也。”
你看这里谈到的鸡,是不是有五德:归纳为文、武、勇、仁、信“五德”。
头戴冠者——文也;足搏距者——武也;敌在前敢斗者——勇也;见食相呼者——仁也;守夜不失时者——信也。
紧接着作者把这“五德”解释为:
一德文也:头顶红冠,鲜亮吉祥。公鸡华冠高耸,火红艳丽。古代以此比喻文星高照,必获官帽,寓意鸿运当头,青云直上步步高。因为“公鸡(会)鸣叫”,取其汉字谐音相关之义则是“功名”,以示祝福对方一定获得官职而“功名显赫”。由此,本科大学生毕业后、研究生毕业后,都要分别带学士、硕士、博士帽子,效仿公鸡的红冠子……
二德武也:脚踏斗距,虎步生风。是英勇刚强的象征。传说,古代家居王屋山的刘生,炎热盛夏与妻赵氏纳凉于庭院之中,突然一只公鸡振翅飞入赵氏怀中,其妻从此竟身怀六甲,生下男婴。刘生为爱子取名“武周”。日后,曾事朝廷,骁勇善战,屡建大功。因此,流行于我国民间的“斗鸡纹图”便成了“英勇威武”的代名词,“公鸡”便是“武将”的符号。
三德勇也:见敌应战,威武善斗。相传,桃都山(道教里能通天地的地方)上有一只大公鸡,名号“天鸡”。在“天鸡”两旁有两位守护神,一名“郁”,一名“垒”,(我国最早的门神)手执苇索若遇不祥之物,奋勇迎敌,擒拿不祥之物并将其杀灭。后世沿用此法刻制两位桃人立于门旁,用公鸡羽毛放置索中,系于门环之上。其用意即源于“勇敢者的化身”的传说。有时在民间还可以看到大门上画有一只大公鸡,也是祈福驱邪之意。
四德仁也:遇食分享,共品美餐。传说,公鸡乃是玉衡星的化身,是阳气的象征。每当捕捉猎物或有食物,决不会独个吞食而不顾后来者。特别是一只公鸡带领一帮母鸡的时候,这种情况就会经常出现,这种特殊的“遇食分享”仁义之举,在其他动物中是绝无仅有的……
五德信也:守信按点,唱时报晓。民间传说,在桃都山上长有一棵参天大桃木,盘曲三千里,桃木上屹立一只大公鸡,名叫“天鸡”。每当“日神”出巡,金光四射,照耀着大桃木,此时,“天鸡”唱晓,普天之下男女老幼起床更衣,各就各位,开始新的一天的劳作。从此,便有了“天鸡报晓天下知”的传说。
让我说,古人崇尚鸡,但取文之意,公鸡华冠高耸,意为鸿运当头。清代官服,一品文官绣鹤,二品文官绣鸡,此后才轮得上孔雀、雁、白鹇、鹭鸶之流。
刚看了一个博客写自己的狮子座属鸡的女朋友,她种种急躁和好事、事后的无辜简直如出一辙,也不禁觉得好玩。
想想现在世人再提起“鸡”们,大多对其都是语焉不详,相视一笑,胸中了然,当年的德禽不知缘何,最后不致人人喊打,却也是美名一夕,付水东流。最近谈明星都爱说某人是鸡,今天睡了这个导演,明天又去睡那个导演,睡多了,自己就成名了……
这种现象让我想到了小时候同学们说的“圈子”,一些早熟的男生就喜欢挂圈子,也是文革时期的鸡(妓女),那些女人的外号,到成了茶余饭后的消遣……
没想到,退休之后,搞了个同学聚会,那些“圈子”到成了圣贤,有人做了高官,有的发了大财,更有甚者住别墅,买豪宅,挥金如土的生活,得到了某些同学聚会的热捧,这种奇怪的现象,可对小时候学过的每一首诗进行貌似合理的曲解,当成好笑新奇的调笑话来讲……
人们已经不止于“鸡”的含义,时代变化太快,几周不见的人,说出来的词和事情是有不少没听过的,流行语成年成年地变,是有趣,也挺悲伤……
想想鸡为何能成就名人,跟文人的喜好有关,他们把鸡具备的五德,套用在妓女身上,也想让这些妓女,变成一个有趣的人,却又不要紧跟时代,还不想显得迂腐,真是一件困难事啊?
鸡的五德,在妓女身上是具备了,那嫖妓的人呢?是不是也具备了?譬如:韩世忠、蔡锷、吴三桂等人,也是否具备了鸡的五德呢?听到这些家喻户晓的名字,你就应该知道他们也是具备了鸡的五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