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不要跟至亲计较杂谈 |
分类: 读书笔记 |
不能跟自己的至亲计较
——《吴孙劝夫》读后感
《吴孙劝夫》一书,写的是在明朝时,有一个读书人叫吴子恬,他的妻子姓孙。吴子恬的母亲过世早,父亲娶了继母,进门后,又给吴子恬生了个同父异母的弟弟。继母偏心,对他弟弟比较好,对他不好。他心里慢慢地就有不平,有怨。后来他娶妻了,继母对他妻子也不是很好。他就不平,想要去找继母理论,都是妻子把他劝下来。后来他的父亲去世了,父亲留下的有地、有银两,结果继母把最差的田给他,自己跟弟弟留好的田地,还把不少钱都私吞了。吴子恬真的受不了了,要去找继母,又被妻子拦下来。
吴孙氏劝导丈夫说:做人,首先要学吃亏,不只是跟别人要学吃亏,最亲的人也要学吃亏。而且我们要了解,该是我们的,跑都跑不掉,哪是争能争得来的呢?越争福报越折损。
我读到这里,心头为之一颤,想到我家的平房之争,不免心里隐隐作痛。打死我都不会想到,曾经为我出谋划策的人,为了争到那点不义之财,被迫闹上法院,最后,李氏家族崩飞离西,让多少邻居取笑,让多少仇视我李氏家族越来越兴旺的人,幸灾乐祸呀?
写到这里,突然觉得《朱子治家格言》里讲得好,“伦常乖舛”,冲突了,“立见消亡”,很快整个家就败掉了。所以这个吴孙氏有见识,不简单,“妻贤夫祸少”,妻子贤德,帮丈夫转掉很多的劫难。“家有贤妻,丈夫不做横事”说的都是这个道理……
果不其然,《吴孙劝夫》一书中的母子很快遭到了报应:继母生的儿子染上赌博,把钱全部败光,母子几乎沦为乞丐了。假如你是吴子恬,这时候你会怎么办?肯定会幸灾乐祸,大呼小叫地回家对妻子说“苍天有眼,她们也有今天!”而吴孙氏却没高兴起来,反而开导丈夫说:对自己的兄弟跟继母讲这种话,不是很不符合伦常吗?
这个时候的吴子恬,才发现妻子很懂人情事理,接着吴孙氏又赶紧劝丈夫去把母亲、弟弟接到自己家里。尽弃前嫌,不但好吃好喝的款待她们,还总念叨继母和弟弟对他们家的小恩小惠,不这样做怎么消得家庭内的嫌隙?
吴孙氏不把对方任何的过失,放在心上。只要放在心上,借题发挥,那可能就不能共住了。自从接回继母和弟弟以来,她们一起吃年夜饭,然后还帮助弟弟戒赌,最后感动了继母跟弟弟,这个家就和乐了。
再后来,吴子恬和妻子生的三个儿子,长大后又都考上了进士。该是他们家的福报,怎么会跑得掉呢?一个家族里面出一个进士就不得了,吴孙氏生了三个儿子,三个都是进士,你看她的福报!所以人量大福大,怎么可以跟自己的至亲计较呢?三个儿子从小看到母亲的德行跟忍辱,哪有不成才的道理?所以人要不计较,学吃亏,人欠你天会还给你。
所以,我一声坚信: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且看身边人,许多的失意和烦扰不都是在苛求得到时萌生的吗?你去做那个施人以爱、赐人以福的人,你精神愉悦舒张了,而最终爱心和福祉又会回到你的身边,何乐而不为?这就是大爱无疆,换来的大福源源不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