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中秋杂谈 |
分类: 惠龙日记 |
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之一,中秋节承载着国人对团圆和睦的美好追求,更蕴含着浓浓的故乡、家国情怀。每位国人,能给自己的亲人,送上家乡的中秋月饼,那便是,“家庭和睦则社会安定,家庭幸福则社会祥和,家庭文明则社会文明”的标志。
当今社会快速变化,但不能忘了人间真情。“月是故乡明,人是家乡亲”。“这是祖国人民的一点心意”、“欢迎大家常回家看看”。家喻户晓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声声含情,令人动容。
家团圆、人和睦是中国人传统而朴素的愿望。“不要在遥远的距离中割断了真情,不要在日常的忙碌中遗忘了真情,不要在日夜的拼搏中忽略了真情。”
谈家风家教:家风好,就能家道兴盛、和顺美满。“家长特别是父母对子女的影响很大,往往可以影响一个人的一生。”
父母的言传身教是我们的宝贵财富。在给父亲的信里,曾深情写道:“从您身上要继承和学习的高尚品质很多”。我也记得儿时随母亲买小人书《岳飞传》的细节:“其中一本就是讲‘岳母刺字’,精忠报国在我脑海中留下的印象很深。”
“作为父母和家长,应该把美好的道德观念从小就传递给孩子,引导他们有做人的气节和骨气,帮助他们形成美好心灵,促使他们健康成长,长大后成为对国家和人民有用的人。”
“家风好,就能家道兴盛、和顺美满;家风差,难免殃及子孙、贻害社会。”“领导干部的家风,不仅关系自己的家庭,而且关系党风政风。”“要留留神,防微杜渐,不要护犊子”、“防止‘枕边风’成为贪腐的导火索”。“不要以为是干部子弟就谁都奈何不了了。”
谈“小家”与“大家”:千家万户都好,国家才能好,民族才能好。“天下之本在家”。说的是小家,着眼的其实是“大家”。
“千家万户都好,国家才能好,民族才能好。”反之,“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
为了“大家”的幸福,有时要舍弃“小家”的团圆。“还是以工作为重,以国家大事为重”,“为人民服务,就是对父母最大的孝!”
怀着一颗为人民服务的心,把千千万万个家庭的美好生活作为奋斗目标。“只要还有一家一户乃至一个人没有解决基本生活问题,我们就不能安之若素;只要群众对幸福生活的憧憬还没有变成现实,我们就要毫不懈怠团结带领群众一起奋斗。”这是党员干部的要求,也是自己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