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惠龙
惠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27,902
  • 关注人气:12,173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办个刊物咋这么难

(2018-08-25 06:51:20)
标签:

办刊难

杂谈

分类: 惠龙日记


   《燕山》杂志本来是承德市老干部局为了活跃退休老干部的退休生活,为了发挥他们的余热,在中国老年作家的倡议下,由一批老同志凑钱创办的一个文学创作平台,主要刊发老年作者的文学习作。

可是,我在帮助这家刊物编辑《燕山》杂志的时候,感觉到那些老作者对文学的那份情,那份爱,深深地感动我,没有报酬,没有赞美,特别是刘主席已是八十四岁高龄,依然锲而不舍,依然任劳任怨,依然顶酷暑战严寒地坚持办刊十多年,真是不容易,让我敬佩,让我感慨。

      当刘主席跟我说: “办刊难,办老年刊物《燕山》杂志更难”的时候,我还不以为然。可是,后来接触一段时间后,我真感觉到了,的确如此。

       办过刊物的文友大都知道其中的酸甜苦辣。 我通过办刊结交了众多的文友。互相微信往来。探讨学识、交流作品、其文乐无穷。渐渐地求教学识的、索要《燕山》杂志的信件多了起来。

       虽然是内部刊物,几位退休的老干部,还是愿意在上面发表自己的作品。

       本刊原来是承德地区文联的主要刊物,曾经面向全国公开发行,后来因为资金问题停办了。十多年前,几位退休老干部自己筹钱再次恢复了这本杂志,在当地文化部门的允许下,改成了内部交流刊物。

       原以为办刊很简单,但办起来后,困难很多,首先是经费,其次是稿件。

       要想办好一份刊物,重要的是要有自己的宗旨、特色和风格。《燕山》杂志办刊的宗旨是“弘扬正气、增进友情、传播学识、老有所乐”。 十多年来。《燕山》杂志遵循这一宗旨一直办到现在。

       这期间得到了众多文友的支持和帮助。如原承德地区原行署专员、地委书记、省厅老厅长、市委秘书长等人,担任《燕山》杂志的顾问,并积极为本刊友情撰写稿件,分文不取。

       令人感动,文学界知名人士、大学教授、著名作家先后担任本刊顾问。

       著名书法家还为本刊题词,给予了本刊巨大鼓舞。因此,不管有多大困难,也要把《燕山》杂志办下去,以不辜负大家对本刊的期望和厚爱。

       本刊从创刊到今天已经十多年了,在这十多年里, 刊发的作品质量是越来越好,栏目增加的数量也是越来越多。这里渗透着多少老人的心血,更包含了众多的酸甜苦辣。

       这与上级领导的关怀和支持分不开,与文友们的支持和帮助分不开。本人借此文向他们表示衷心感谢!以后还要一如既往地支持和帮助。

       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还要继续努力办下去。其实,有多少人能知道,为了解决办刊经费,几位老人厚着脸皮向社会爱心人士发出资助请求,为了能让行动不便的老作者及时读到自己的作品,他们义务为投稿者邮寄样书。他们这样默默奉献只有两个目的:一是为各地文友提供所需的《燕山》杂志,以满足他们的需要。二是鼓励老作者提供更多的优秀稿件。十几年来。《燕山》杂志为各地文友提供了他们所需的阵地。有的文友来信说:他们看到自己的作品在《燕山》杂志发表后,心情特别激动,全家人为她庆祝,为他祝贺,并主动资助《燕山》办刊,为了支持《燕山》杂志继续办下去,印刷厂的印刷价格定的较低,只收成本,甚至还要低于成本,支持这些老人自娱自乐。

       前几天,《燕山》杂志编辑部,收到安徽一个叫杜学峰的作者,投来的一篇散文,文章质量很好,文字隽永,寓意深刻,编辑部破例刊发了这位外地作者的作品,却意外收到了一位文友的来信,告知此文署名上存在争议,编辑们开始联系这个叫杜学峰的作者,开始他还接电话,并一再声明:以前是以笔名发表,今天是以实名发表……

       可是,后来听说有人告他,就不再接听我们编辑人员的电话了。这件事,让《燕山》杂志编辑部所用编辑觉得很惭愧。由此可见,本刊办得还不是很好。还有许多缺点和不足。希望广大文友对本刊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使本刊能更好地为广大文友服务。   

       办《燕山》杂志这十几年,几乎花费了很多志愿者全部的业余时间和精力。每天为各地文友复信到深夜零点以后。其它的如绘画、摄影等爱好都放下了。几个好朋友劝刘主席别办了,象您这样整天呕心沥血,累得这样?得到什么了?还搭进去不少钱。为啥?刘主席得到什么了?

       我追随刘主席喜爱文学已经三四十年了,他做人做事的诚信得到了广大文友和我的信赖,得到了纯真的友谊。在刘主席文学创作60周年纪念会上,他结交的众多文友,给他很高的评价和称赞,增长了我的见识。

       我很满足能在余生结识刘主席。如今社会上干什么都讲经济效益,办什么事没有钱是寸步难行的。

       但钱不是万能的,《燕山》杂志在广大文友支持下能办到今天,就是很好的佐证。   已故承德文学界前辈何理先生说过:“是傻子才肯办文学刊物。

       我愿我们所有文友都做傻子”。正像已故诗人徐国志也说过:“办文学刊物,本来就是傻瓜的事。

       如果全国人民都有这一股傻劲,那么世界上什么事都好办了”。民刊是官刊的补充,目前全国各地民刊有上千种,大多为个人或民间集资组织所办。

       它们有以传播正能量为主的;有交流信息行情的;有纯做生意以盈利的。

       不管办刊以什么为主,只要讲品德,重信誉就是好的。

       现今《燕山》杂志,是承德市老年作家们必不可少的正能量读物。它所不同的是,官方报刊讲的是官话,写的是官样文章。而我们的《燕山》杂志是民刊,创作门槛低,文字活泼、道出文学爱好者的心声,受到众多文学爱好者的欢迎。

            所以,我要说:《燕山》杂志,在老作协的作用不可低估,不可不重视。希望广大爱好文学的朋友继续呵护它、帮助它,这也是一笔财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