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文杂谈 |
分类: 惠龙日记 |
2018年4月22日,是一个雨后的早晨,湿润的空气,有些微冷。文友曹铁山在《小说选刊》和《当代人》杂志上发表了作品。几个文友起哄,曹铁山是一个老实巴交,忠诚朴实之人,仔细想想,我俩也有二三十年的交情了。靠着喜爱文学,从淳朴农民一步步走向文化站,当过站长,做过企业经理,最后以国家公务员的身份告老还乡。退休之后,他依然笔耕不辍,硕果颇丰。文友靳逊为了给他祝贺,招募我前去承德县甲山镇曹铁山家里为其祝贺……
我虽然不是靠摆弄文字吃饭的人,可我却时常有浓烈地想写作欲望,徜徉于文字中,与自己做心灵的对话,实在是一种享受。文学首先是一种语言艺术,更是形象地利用文字的艺术。文学是一种雅性,因而它能成为一些人闲暇的热爱;文学又是一种智慧,因而许多人通过文字阐释自身。那么前者仅仅限于热爱,并非需要去探究,去操练。后者则让一部分人成了文字的发挥者和发光者。热爱当然就是去欣赏,去消遣;智慧自然是运用文字的不同组合形式,去表达、抒发、阐释、描摹,对自然、对生活、对社会、对自己的内心世界的感受。对我而言,我写的东西谈不上文学,只是对自己心灵的一个对话方式。
这种与心灵的对话,让我认识了很多人,今天来曹铁山家祝贺的人,多是我二三十年的文友,在他们中间有教授级考古专家刘朴,学者及藏书家靳逊,原承德县司法局长郑爱民等老朋友,只有三个人不太熟悉。但是,有一个虽然人不熟悉,而名字却非常熟悉的人叫——孙海英。
虽然,我没有见过孙海英真人,但她利用写作对自己心灵对话的方式,我俩如出一辙。她写的文章,我非常喜欢,遇到便读,可以豪不夸张地说:我早就是孙海英的铁杆粉丝了。更没想到,孙海英见面就赠我一本她去年才出版的散文集《一路风景》,回到家里便认真阅读起了,越读越觉得喜欢她这种意识流的写作方式。
其实,人的一生就是那么暂短的几十年,来也好去也罢,终究是个过客。来路是怅惘的记忆,是迷离的流苏,是甜涩的微雨,是母亲的痛楚。而归路呢?归路亦短暂:雨,落往河水;花,落入信笺;叶,落进书页;尘,落入蚌体。泪,落进雨里;心,落进花蕊;血,落进叶脉;憾,落入尘埃。这,就是最好的归路吧。人生虽是过客,匆匆而来,匆匆而去,本是无奈,却还要去奋斗;人生无法去取舍什么,但你却还是要去取舍。
今天来曹铁山家里做客的人,都是文友,可在他们面前,我总觉得自己很矮小,曹铁山的文字,我读了二三十年了,清纯、干净,特别是记录生活的文章,总在跟自己心灵对话。有人说,人生是一条汹涌澎湃的河流。生,是它的上游,死,是它的下游。如果你做不了一艘不沉的船,或者做不了一面不落的帆,那你就老老实实的做一名文学爱好者吧!
因为我觉得,肉身在能坚持,也不过留世百年而已。可是,假设你能写出一篇精品,就有可能留存千年。即便没有写出精品,只是出了一本书,当五辈人之后,某个后人无意留存一本,也会有人引以自豪地说:这是我太爷爷的爷爷写的……
看来,我这辈子是离不开写作了,因为写作已经走进自己的心灵,自己不跟文字对话,总觉得一天还没有开始。我为什么一下子就被孙海英的名字吸引住了,就是觉得她那种与心灵对话的方式太像我的写作风格了……
其实,世界万物,你不喜欢的的人和事,都在悄然地离开,而那些你很欣赏的东西,却都会默默地归来。在座的十位文友,我们因文字结缘,可那种持续的友情,却又远远地超出了文字的限制……
虽然,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这些喜欢文字的人只是过客,不顾风雨,只记得前往的目标,步态匆匆。春来春又去,秋临秋又逝,一切总是周而复始……。行在旅途,心在归宿。满目的秋色随风随雨悄然而过,往事不值得回味,只有思绪随着步履伴在心头。偶尔一回眸,望不到已往繁华盛景,只能走,一直痴痴的往前走,伴着日出日落,随着月明星荣,痴痴地寻求,只有觅到下一个心灵驿站才可能收住脚步。也许今生今世也无法寻觅到满意的所求,然而依然痴痴的去寻求。也许这就是人生,象过客一样如此匆匆。
有时真羡慕那些鸟儿,羡慕它们能有一个小小的巢穴憩息双翅,而人生的过客,无论再好的居室,却也收不住心的骚动;有时真是嫉妒落叶,嫉妒它们葱茏了整个春和夏,最终能在秋风中,轻舞着回归大地,去拥抱树根,尽情的用生命给予爱的报答。何时才能收住脚步?何时才能不再行色匆匆,人生过客也许就是这样一生奔波不停!
最后,我在这里,再次感谢曹铁山大哥及大嫂的盛情款待,我们一起珍惜用写作跟自己心灵对话的方式。让我们快乐地去欣赏夕阳,让我们的友情,在快乐着闪闪发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