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春雨杂谈 |
分类: 惠龙散文集 |
2018年4月21日承德终于下雨了,从凌晨五点开始,细雨绵绵,淋漓不止。我和朋友约好去兴隆探视朋友,春雨没有挡住友情,我们九点钟从承德出发……
雨滴把行人收回屋子里,公路上的车辆,比以前少了很多,一路上乘车的人,早已呼呼大睡,鼾声如雷,整条高速路上,只有我一辆汽车,在雨中疾驰,紧张的心,也跟着寂寞收了回来。为了防止困倦,自己在心里数一数,古典诗词中那些描写雨的佳句。
在古人心目中,雨是一个富有诗味的意象。翻开那一本本线装的唐诗宋词,到处听得见淅淅沥沥的雨声。似乎那发黄的纸页也沾染了雨水的湿气,幽微地向我们传达着千年之雨的气息。
谁都知道,立春之后便是雨水。可是,今年的春天,承德没有下过一场雨水。春天的雨是最可喜的,也是最可赏的。司空图《二十四诗品》云:“玉壶买春,赏雨茅屋。坐中佳士,左右修竹。”诗人坐在茅屋里,窗外春雨霏霏,织成一片朦胧的雨幕,天地间唯有绵绵不断的淅沥之声。此时此刻,该有什么样的诗思妙想呢?
在描写春雨的诗篇中,最为脍炙人口的要属杜甫的那首《春夜喜雨》了:“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好雨体知人意,春天来到的时候,它便适时地“发生”了。它好像怕惊醒酣睡的人们,无声无息地随风而至,不知不觉地融入大地,滋润万物。只有到了次日清晨,人们才发现,娇红的花朵湿漉漉的比原来更重了,原来是昨夜一场可爱的春雨降临了。
春天的雨似乎是一个羞怯的少年,还有点放不开,它总是细细无声地滋润万物。诗上庄的雨天,更显得美丽。大山里的树木,绿的像翡翠,红红的屋顶,在雨水的冲刷后,光彩夺目。
而远处的黑云,就像打翻了的墨汁,还没把山遮上,白色的雨点像散乱的珠子,迫不及待地敲打着风挡玻璃。席卷地面的风,也来凑热闹,忽地一下把雨帘吹散。两旁的群山,被黑云缠绕,偶尔发现从山坡滚下的石头,落在马路上,整个天空好似倒扣了过来,雨天在山里赶路,越走越有些害怕。我心中默默祈祷,山坡那些松动的石头啊,你们千万不要在我们经过的时候落下来啊?
诗上庄的春雨是清新的,我们中午十二点下车后,用皮肤来感受雨中的上庄,更加文静,更加高雅。所谓“沾衣欲湿杏花雨”可能就是这种感觉吧?
朋友在雨中迎接我们,那清秀的面容带着感激,并关切地询问:路上的雨大吗?我当人不让的叙述:车过雾灵山的时候,这场及时雨,突然豪放起来,那时,最适合用眼睛来看,所谓“坐看黑云衔猛雨”可能就是这种感觉吧?可惜他俩睡着了。
车,越跑越快,而那些较大的雨滴,猛烈敲打车窗的声音,却此时最适于用耳朵来听,所谓“冷雨敲窗不忍听”是不是这种感觉呢?他俩的鼾声没有阻止我一路的听觉……
由此,为雨伴奏的乐器,还有车轮飞速旋转的声音,因为它们在水里,车轮四溅的水花,打在路边植物叶子上的声音,让我即刻想起:“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这是温庭筠笔下一个孤栖的女子,联想到雨打在梧桐叶上,一滴滴,一声声,为寂寞的人计数着难捱的时光,那是怎样的一种境味!
同车而来的朋友,也不甘示弱,急忙帮我添油加醋地说:我说,下雨咱就不去了,可他却说:雨中情,情更浓……
四人哈哈大笑后,我自趣地说:诗人吗?离开了雨水,怎会成湿人呢?
朋友相视而坐,畅谈友情,我情不自禁地回忆自己六十年的人生之路,借助窗外细雨感慨道:在不同的年龄段,听雨的感受也是有所不同: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离别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已是退休之人,两鬓已花白。真可谓: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这是宋人蒋捷的《虞美人·听雨》。从少年到老年,听了一生的雨:少年时风流倜傥,追欢逐笑;壮年时壮怀激烈,浪迹天涯;而今鬓发斑白,倦卧在家,万念俱灰,只会怜香惜玉,回味友情喽!
其实,悲欢离合何尝无情,只是无奈!人总是要老死的,就如这雨,总是要变成雪的,想来雨和人都注定无法逃脱宇宙间永恒不变的生灭规律,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然而,幸亏有雨,幸亏有诗,让循着一个自然轨迹演进的生命生化出无数美丽的风景。
在这淋漓不尽的雨声里,曾经发生过多少美丽的故事。李商隐在夜雨涨满秋池之时怀念妻子:“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司空曙在雨声里与外弟对酌:“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赵师秀深夜约客不至,“闲敲棋子落灯花”,陪伴他的也是“黄梅时节家家雨”。它甚至成为许仙与白娘子的媒人,在西湖断桥边上演了一幕人间悲喜剧。“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红楼隔雨相望冷,珠箔飘灯独自归”,我们无法想像,没有了雨声,这样的诗句还能剩下些什么?
冒雨探视朋友,为的是什么?为的就是一个“情”字,这个“情”而是友情,更是诗情,我们是因诗而结缘,又超出诗情的范畴。于是,我随口胡诌了一首顺口溜《品雨》
细雨霏霏下不停
愁云惨淡万里凝
行走湿衣看不见
闲花落地打水滴
感谢这场及时雨,它从凌晨五点,一直下到下午十六点。把大地下透了,把群山画绿了。把我六十年的人间往事,依稀浑似梦,随雨到心头。
最后,借用文友梅俊臣大哥的一首《喜逢春雨》来结束今天的日记吧!
文/老梅
半夜雷声细雨来,
清晨眺望百花开。
芬芳浓郁天空远,
碧玉香姑入室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