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犯错杂谈 |
分类: 惠龙杂文选编 |
张君慧是画家、书法家、诗人,我们经常在一起谈天说地,与他在一起,应该说受益匪浅。可是,让我最受益的一句话还是:二哥不贰。
这个不贰,时常提醒我,不能做贰事!那什么是贰事呢?所谓贰事,指从事本职以外的事。《礼记·五制》:“凡执技以事上者,不贰事,不移官。” 孔颖达疏:“欲使专一其所有之事。” 唐 王维 《为画人谢赐表》:“徒以职官,不敢贰事;顾惟时论,有惭三绝。” 赵殿成 笺注:“《左传》, 晋侯 观于军府,见 钟仪 ,问其族。对曰:‘伶人也。’公曰:‘能乐乎?’对曰:‘先父之职官也,敢有二事?’ 杜预 注,言不敢学他事也。” 宋 苏轼 《除皇伯祖宗晟特起复制》:“ 曾 闵 之哀,丧不贰事; 汉 唐 之旧,礼有夺情。”可想,会做贰事的人,多么的可怕……
我参加工作第一天,父亲就告诉我一件很重要的事情:不要做贰事!人犯错不怕,关键是要反思为什么犯错,不能做贰事,不能让同一块石头绊跟头,才是最重要的。
这句话伴随我走到了退休,算是我的座右铭,让我至今受益。但是,退休之后的家庭生活,再一次提醒自己,也不能做贰事!
人常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谁没犯过错误?犯错误并不可怕,一方面使我们陷入困境,另一方面也促使我们警醒,我们要善于从错误中思考和总结,总结错误势力性的回想,是从实践上升到理论的必经之路。思考错误是智慧的升华,是预见未知,开拓新空间的前提,如何使犯错误的成本降至最低?如何使犯错误的人进步的更快?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同样的错误只犯一次。不能犯贰次!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这句话耳熟能详,常常被犯错误的人用来自我宽慰,我也是这其中的一员。然而当我们将这句话挂在口头、念在心头的时候,却忘记了另外一句话:行无贰过。
何谓行无贰过?就是说不要犯相同的错误。当人第一次犯错的时候,出于对所接触事物的不了解,这种错误诚然有其必然性,然而当有了前车之鉴之后,是否就可以杜绝不再犯同样的错误了呢?现实恰恰相反,生活中,总是同家人生气的事例屡见不鲜,甚至第三次、第四次生真气。气的胸闷,气的心疼的时候都有,我自己就是其中的典型。
人之所以一再的失败在同一件事上,世事百态纷繁复杂难以精确掌控固然是一方面,但我认为更重要的原因来源于人本身之劣根性。人之劣根性,十之八九则又深植于人固有之性格。
愈是不善于反思、总结,缺乏自制力的人,其反复犯同样错误的机率就会愈高。而性格愈坚定、沉稳之人,反复犯错的机率则会低很多。
而反复犯错导致的后果则可大可小。小可以破财,大可以丧身。推而广之,一个民族反复犯错,则可能带来灭顶之灾。
南北两宋就是如此之悲剧。北宋“联金灭辽”,辽灭后唇亡齿寒,结果是引狼入室,有了“靖康之变”;南宋不吸取教训,又“联蒙灭金”,金灭后北部屏障既失,蒙古铁骑虎视眈眈,大举南下,数十年后终于饮马长江,征服了整个汉民族。
《易经》上说“日新谓之盛德”,就是说每一天都有新的进步,这就是最高尚的品德了。而“行无贰过”则是“日新”的基础。因为如果不犯同样错误尚且难以做到,又谈何新的进步呢?可见此事的重要性。
古人强调“自省”和“慎独”,我认为这确然是避免个人反复犯错的一个重要方法。“自省”,则人方能牢记自己的错误,从中吸取经验教训;“慎独”,则人的精神力量会愈来愈强大,而不至于优柔寡断、临事而迷,最终又在同一个地方跌倒。
苏格拉底说:不经反思的生活不值得一过。
其实,他的意思就是要学会反思。当生活不顺、困难频繁、错误经常、沮丧相伴时,反而不可怕,因为只要懂得反思,明白下次同一时刻不贰过,坏事都可能变成好事。
实际上,时常深刻反思的人,比那些不反思或者把所有错误都归因于粗心的人,要过得好得多。
在诸多文友中,我认识了一位情感作家,她给我说过一句话:犯错不可怕,可怕的是下次还因为这些个原因犯错,人要反思为什么犯错和受伤,然后避免下次再选择错误。毕竟,所有的犯错都是在给不犯错让路。
曾子曾说:吾日三省吾身。
海涅曾说:反省是一面镜子,它能将我们的错误清清楚楚地照出来,使我们有改正的机会。
人活着,不能在社会群体中做贰事,在家庭生活中也不能做贰事!通过这次跟闺女生气,又反复听妻子的良言相劝、听郭姐批评教育,我才逐渐明白,要学会反思自己,我才会进步,才会更好地突破自己;要学会自省与慎独,我才能看得更远,才能不做贰事,才能不贰过,才能不在家庭或孩子们的事情上,浪费等价或者相同的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