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父亲杂谈 |
分类: 我的父亲不是英雄 |
父亲是从小就跟大善人作斗争,练就了一套会打仗的本领,围绕着夺回家产的斗争,父亲学得机智过人,聪明异常,参加八路军以后,不但要保护好,司令员的安全,还学会利用闲暇的时候,跟司令员学习文化,司令员开会前,总是给父亲布置作业,一个小本随身带,一支铅笔头,总是装在兜里。一字写十行,回来检查作业。即便是当了侦察排长,写作业也是父亲的必修课。
有时候,父亲没有做好,司令员就会当着全排的战士批评父亲,一点都不给他留面子,有时候,父亲会委屈的自己偷偷的哭,也不敢轻易顶撞司令员,这样让父亲养成了如何面对不满意,父亲经常对我说:儿子,当你发现自己脆弱时,记得向自己的经历学习。你会发现,这些不完美会为你打开一扇门,藏在后面的是整个世界的美意。
其实,我这个人,从小就很脆弱,儿童的时候喜欢哭,父亲经常批评我,像个姑娘。后来我慢慢发现,接受脆弱的过程,是与自己和解的过程。当你接纳了一些事情可能对自己来说不太好,你才能真正拥有一个足够好的人生。
有时候,人本来是回忆别人的经历,可是,却时刻提醒自己。在人的一生中,总会有许多的机会让你看见自己的脆弱和自己办过的事情,存在那些不足或不满意,越早看见它,学习接纳它,你就越知道自己该去往哪里。
所以,父亲经常提示我说:真正决定我们人生质量的,是如何面对生命里不满意的事情。他说这话的时候,是微笑着说的,说的时候,还有点沾沾自喜……
父亲经常向我臭显他是怎样当上连指导员的,这个过程对他的人生,起到了转折作用,那是1944年5月5日大约5点半,集合号就吹响了,大家起来活动,悄悄作战前准备,六点钟,当地老乡,也是抗日积极分子,借给敌人做饭,叫开了刘庄鬼子据点的大门,八路军战士们如脱弦利箭,分四路旋风一般冲向大门,从护城战壕到大门,只上个小斜坡,不过十几米远,一眨眼工夫,大家就冲到了门前,尖刀班班长跑在最前头,只见他一个箭步,扬起大刀,先把两个哨兵砍倒,而后父亲带领几个战士直奔卫兵室,卫兵室的门虚掩着,两个日军正围着火盆烤火,父亲一脚踹开屋门,冲上去手起刀落,砍死一个,另一个日军也被砍伤,他倒地后,又凶猛地爬起来,一脚踢翻火盆,随即抄起一张木凳向父亲砸去,他又一转身从墙上取下步枪,向父亲打了一枪,只见父亲一猫腰,子弹从头顶穿进门框,战士们一拥而上,把他砍死,随即占领了东南角的碉堡。
此时,连长早已带领其他人员冲进院子,按事先的战斗分工,分别占据了有利位置。
正坐在炕上吃饭的日军,听到卫兵室的枪声,顿时惊慌起来,胆小的往床底下钻,胆大的去抓武器,战士们控制住敌人的枪架,向几个日军宿舍里飞快地扔进去几十颗手榴弹,炸得乱跑乱窜的日军,死的死,伤的伤,鬼哭狼嚎。
二班班长狗剩子带领本班战士,奔向大门洞上边的炮楼,把一挺重机枪和一门小炮首先夺到手,控制了一个制高点。连长指挥一个班,突入日军小队长的住室,日军小队长已经逃之夭夭,另一个班冲进电讯室,把电台炸毁,两个班乘胜夺下了东北角上的那座碉堡。
这时,连长和排长父亲,带领一个班迅速控制了水机房、炊事房、信鸽棚,马厩。在硝烟弥漫中,敌人对外联络的重要工具信鸽全被打死,只有关在北墙根的那只军犬,钻入地道逃跑了,后来得知也被我外面的部队打死,敌人丧失了一切通讯手段,无法向外乞援。
父亲带着战士们冲进日军的士兵宿舍,展开逐屋战斗,大家挥舞大刀,劈的劈,砍的砍,很快又把西南角的碉堡夺了下来。
至此,日本鬼子据点中的四座碉堡已被攻占三座,残余的敌人退到西北角的碉堡里,负隅顽抗,他们凭借坚固的工事,用机枪疯狂扫射,连长不幸负伤,父亲挺身而出,高喊:“同志们,听我指挥!”在他的指挥下,战士们继续冲锋,有的射击,有的投弹,由于敌人居高临下,机枪火力
太猛,我方人员无法接近,有十几名战士先后牺牲挂彩,这时,团参谋长带领第二梯队投入战斗,在敌我双方相持了一段时间,依然攻不下来。
经过团长和参谋长研究,把投弹能手组织起来,一部分继续在城堡内进攻,一部分转到城堡外侧,匍匐前进到碉堡下面往里面甩进一批手榴弹,把最后一座碉堡也摧毁了。
枪声已经平息,战斗基本结束,战士们正准备打扫战场,谁想又发生了一件意外的事情。侦察员偶然间看到路边的一块石头在活动,把它起了出来,露出一个洞口,“砰”从里面飞出一颗子弹,原来下面有个地道,藏了八个鬼子,战士们向洞里塞进了几颗手榴弹,两个日军被炸死,其余的敌人在里面无法存身,只得从地道的暗口爬了出来,当了俘虏,敌人这个地道修得非常巧妙,我侦察员根本就没有发现
,父亲他们战前侦察时,也不可能发现……
司令员率领八路军一分区打了一次胜仗,这场激烈的歼灭仗,从早晨六时开始,持续到下午一时才全部结束,共计歼灭日军30余人,活捉8人,缴获轻重机枪各一挺,小炮一门,步枪20余支,还从地下室搜出炮弹、枪弹90箱,炸药10余箱,大米60多包,盐、鱼、饼干、罐头等百余箱,其他军用物资,文件甚多。在这场战斗中,一连连长负重伤,侦察员狗蛋、二娃子等十几名同志英勇牺牲。
刘庄据点周围几十里内的群众,一听说我八路军打敌据点,纷纷拿起锄头、铁锹前来助战,他们见活捉了8个鬼子,无不拍手称快,司令员一声号令,军分区工兵班用炸药炸毁了城堡,群众拿起锄头、铁锹扒的扒,刨的刨,把日本鬼子苦心经营的坚固堡垒,夷为平地。
八路军收复刘庄,拔掉敌人经营多年的巢穴,扫除了根据地人民群众的心头大患,战后的庆功会上,大家都在赞美这次战役的成功之处的时候,当时只有父亲不太满意地说:“这场战役虽然胜利了,但还算不上完胜。”大家听后,都非常吃惊。
我听到这里,也情不自禁地问父亲:你这不是扫兴吗?部队首长能高兴吗?
父亲却倔强地反驳我说:人生中所有的不完美,都不是无力的羞耻,而是心灵成长的重要入口。它让你停下匆忙追赶虚无的脚步,回头看见真实却有温度的自己。
正是从这次战役开始,我真正学会了打仗,走上了完全不同的人生道路。
司令员一听,先是一愣,望着这个出口不凡的父亲,让他说说怎么不是完胜。父亲看着司令员侃侃而谈:“一在进攻敌人据点时,首先侦察不到位,其次火力没有组织好,造成我方较大伤亡;二是激战时命令不统一,队形混乱,致使几位战士牺牲;三是攻进据点后,全面进攻时机略晚,如早半个小时效果更好。”
父亲的故事,让我想起美国心理学家拉姆·达斯在他的书中告诉我们:只有懂得了如何面对不足,与自己握手言和,我们才有望将过去抛在身后,过好活好现在这一刻。
司令员听完,拍手叫道:“李排长有战术眼光,这次一连长身负重伤,需要治疗,你可以当一连指导员了!”
父亲一听,高兴地给司令员敬了一个军礼,并立正说:是!在场的所有指战员,一起鼓起掌来。原来,在父亲的世界里,从不允许不完美的事情发生,只有当他不断做到最好时,才是一个值得被爱的人。所以,他只能接受好的结果,无法面对不完美的考验。
这时的父亲一直在追求更好的自己,可是他一直感受到的都是自己的不够好。当他不能接受自己的不满意时,也就拒绝了生命中所有属于他的美好时刻。
就这样,父亲由排长被提拔为连指导员。这次的火线提拔给父亲革命的生涯,注入了一针兴奋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