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勤俭节约杂谈 |
分类: 惠龙杂文选编 |
前几天,妻子在超市买了几斤香蕉,回到家发现有两根有点发黑,局部有点腐烂了,我发现后,赶紧给吃了。看到剩下的都还好,舍不得吃,决定给外孙女留着。过了两天,又发现两根开始腐烂了,我赶紧又吃了……
如此循环,几斤香蕉吃完了,但一根好的都没吃到。郭姐见到后,批评我说:你是一个典型的贱骨头……
我憨笑争辩边说:喜欢做这样的事情的,可不只有我李树伟一个人吧?
有时候,自己想一想自己的生活习惯,也是觉得自己臭毛病很多?闺女结婚的时候,给我买了一件近千块钱的红色体恤衫。当时是特别流行,我也特别喜欢,每逢有亲朋上门,我都要拿出来展览一番,但就是舍不得穿。只是每次照相的时候穿上几个小时,又赶紧脱下来收好。
直到自己快退休了,外孙女都四岁半的时候,才拿出来穿了。别的朋友嘲讽我说:这是什么时候的老古董?我说:这可是我闺女花多少钱给我买的?朋友随便在地摊上找了一件,一问价,才几十元一件?
我把这件事情跟郭姐说了,郭姐大笑后,指着我的鼻子说:我弟呀?说你什么好呢?你是该吃的不吃,该穿的不穿,该用的不用呀?……
无论在这种时候,郭姐批评我啥话?我都不会生气,却觉得她更懂我,更知道我的心思,因为,她知道,很多中国人依然过着紧巴巴的日子,这可不仅仅是,因为还没适应富裕的日子。这是一种习惯,一种思维,一种眼界,一种格局。
我们家住在城市与农村的结合部,离市中心大概五公里,步行一个小时。
我有一个特好的朋友,我叫他徐哥,徐哥自退休后舍不得一块钱的车费,去市里从来都是步行。
冬春倒也罢了,40度高温的夏天,他照样倔强地顶着烈日一步一步走到市里,再走回来。我劝他坐车,反而总是引来一顿教训。理由是:我哪里是为了省钱,纯粹是为了锻炼身体……
终于一天,他因此而中暑,住院的医药费够几年的车费了。
满以为他会吸取教训,有所改变。不曾想,他因为住院花了钱而更加变本加厉,甚至有重物在身,也不坐车。徐哥还有一个习惯,有病不看医生。先是熬着,希望“过几天就好了”;如果熬不过,就根据自己的理解,去小药铺拿药吃,甚至自己根据偏方配草药。
直到十分严重,才会答应去医院看正经医生。但往往在这个时候,病情已经沉重,所花的钱是几倍。
我觉得固守勤俭的人,不论做什么事,都非常注重省钱。我也问过一个大学心理学教授,她说:在心理学领域有一种心态叫“稀缺心态”,即你越觉得自己缺什么,就会越在意什么。而事实却往往,你越在意什么,就越缺什么。
这件事让我想到了我的母亲,她年轻的时候经历过一段苦日子,“缺钱”在她心中已经根深蒂固。哪怕后来儿女成人,生活毫无压力,她依然觉得自己很穷困,也担心将来会再次遭遇穷困。她常常教育我的妻子说:吃不穷花不穷,算计不到就受穷。“苦日子过怕了”的她,一直很节俭。为了节省水费,她总是让自来水一点点的流,结果她突然有事走了,却忘记关阀门了,把楼下的邻居淹了;妈妈洗菜的时候,总是想着节约用水,草草一洗了事,如果看着干净,她甚至不洗。加上她又特别喜欢吃凉拌菜。因为经常吃没有洗净的菜,妈妈感染了黄疸型戊型病毒性肝炎(一种由进食为主要感染源的病毒肝炎疾病),差点因此而丧命。最终住院费花了近七万元,才捡回一条命。七万元,够我们家活两辈子的水费了。
其实,妈妈的这种“稀缺心理”也会严重影响到我,我虽然挣钱不少,但是,还是舍不得花钱。郭姐经常嘲笑我:我弟呀?你咋这么抠门?每当这时,我才会傻傻的一笑,把钱从兜里拿出来。
还有,当我吃剩饭中毒的时候,闺女总会指责我说:我就纳闷了?是剩饭剩菜重要,还是你的身体健康重要?
每当这种尴尬的事情发生我身上的时候,我才感悟到,其实,有时候人的认知智慧,导致人们只看到眼前的蝇头小利,而因小失大。
郭姐认为,这是一种典型的穷人思维,却也总是和“节俭”的优良品质同在。她坚信:这是两码事?有时候,我也摇摆不定,不知道,勤俭节约,与穷人思维的界限到底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