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惠龙杂文选编 |
人近六十,都在感叹人生短暂,在感叹之时,又成天为那些俗世纷争、人间龃龉,蝇头小利、蜗角虚名劳神费事,不得安宁,让人一点也不快乐。凡事想通了的人,还能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吗?都想宁静致远一身轻,那些目中无人,惊世骇俗者何人诛之。
我虽已六十,但仍然坚持一个信念,人在一生当中,最好还是做些有意义的事情,用自己心爱的笔,去揭露丑恶,赞美善良,留下真实的东西,让恶俗势力不敢抬头,免得遗憾一辈子。
我这一辈子,不过度地奢求、追逐、攀比,不与长者比高低,不与俗人论短长,坚守着,能跟明白人打一架,不跟糊涂人说句话。
只有这样,才会让自己清醒一些、聪明一些、大度一些、谦虚一些,不往自己身上套枷锁,快乐就会隐约自显、如影随形。
我这一辈子,就是有点不信邪,你都敢说,并且敢做,我为什么就不能写?你的智慧就那么怕见到阳光吗?经过深思熟虑,我还是退将一步,海阔天空,是为上策。平日里,向雷锋同志学习,常做一些善事好事,以慰心灵,此谓助人为乐也。同时,在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领域伸出援手,呈示仁爱,不也是一件美事乎?何必与庸俗者为伍。
总之,今后只做对自己有益的事,对子孙万代有意义的事,让自己开心的事,让自己身边人开心的事,就可放开手脚去做,只要不损人、害人,或者糟蹋人、诋毁人、污蔑人、诽谤人,就好,就要用心去做。
年近六十我终于活明白了,让自己高兴才是真格的,其他全是瞎掰。钱挣得再多又怎么样?能带走吗?可是,把快乐的事情用文字记录下来,就会世代快乐。把龌龊的人,揭露出来,会永远警示后人。我们翻阅历史,杜甫官位不高,为什么能做到世代家喻户晓?历史上做过丞相的有多少人?谁能记得几个,但是,提到苏东坡,没有几个不知道的?这是为什么?就是因为,他们都是文人。他们用笔,记录自己,记录善恶,记录历史,所以,世代记住了他们。
另外,我们经常听到考古的人感叹,又发现一座古墓,但就是不知道墓主人是谁?看了山西十几座百年大宅,主人均已无处可寻,拿钥匙的全是不相干的人。这究竟是为什么?就是因为他们身边缺少文人……
子禽问老师墨子,多说话是否有好处。墨子说:“蛤蟆、蚊子,日夜叫个不停,叫得口干舌燥,可谁会听它们呢?公鸡,黎明按时啼叫,天下振动,人们早早起身。”
“夫人不言,言必有中”,孔子这话的意思是,一个人要么不说话,要么一开口就说中要害。我们搞创作的人也一样,你写出的作品不疼不痒?就是没有生活。有人骂你了,说明你写的文字触动了怒者的心灵,有人赞美了,就说明读者已经走进你的灵魂。与你有了共鸣。文章的作用就是这样?有喜欢的,就有不喜欢的,这种现象太正常了。
写文章也一样,不要写没有价值的废话,写多了也无益,文章要触及灵魂,贵在恰到好处,做到言简意赅。
言简意赅,是境界;口若悬河,何尝无魅力?只是要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场合,对着正确的人,说恰当的话。所以,有人说,文人得罪不起,他能上你青史留名,也能让你遗臭万年。
《菜根谭》:“不责人小过,不发人阴私,不念人旧恶,此三者可以养德,亦可远害!”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口是伤人斧,言是割舌刀,知人不必言尽,留些口德对谁都好。你训斥别人的时候,你心里美了,你就不想一想被训斥人的感受?
朋友在一起,不要攻人短处,揭人疮疤。揭人疮疤的人,招人痛恨,害人害己。
我觉得人活一生,是以尊严立于世,“人活一张脸,树活一张皮”,每一个人都有尊严,都好面子,所以在生活中,不要总是盛气凌人、居高临下、言人隐私。
曾国藩曾经说过:“与好利人共事,己必受累。”世界上总有些人唯利是图,在他的心里,永远看重利益,永远是在利用别人,为了利益可以出卖朋友。
生活中,与这种人交往,你永远是他的榨取对象,囊中之物。当然他也会付出,不过他的付出是建立在更大的收益基础上的,是建立在对你更多的榨取范围内的。这种人不但不能交,还需要提防。我只想为后人留下真实,写我感触的灵魂,这就是上帝塑造我的理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