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今天是惊蛰

(2017-03-05 06:52:37)
标签:

惊蛰

杂谈

分类: 历史资料


今天是惊蛰,也是“春雷响,万物长”的时节,惊蛰时节正是大好的“九九”艳阳天,气温回升,雨水增多。除东北、西北地区仍是银妆素裹的冬日景象外,我国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已升到0℃以上,华北地区日平均气温为3—6℃,沿江江南为8℃以上,而西南和华南已达10—15℃,早已是一派融融春光了。


惊蛰在历史上原本被称为“启蛰”,本意为蛰虫开始活动。《夏小正》曰:“正月启蛰”。在现在的汉字文化圈中,日本仍然使用“启蛰”这个名称。


汉朝第六代皇帝汉景帝的讳为“启”,为了避讳而将“启”改为了当时发音不同但略近的“惊”字。但因为意思从“开始”变成了“惊醒”,时序略有不合,因此孟春正月的惊蛰与仲春二月的“雨水”顺序也被置换。同样的,“谷雨”与“清明”的顺次也被置换。


汉初以前立春 ⇒ 启蛰 ⇒ 雨水 ⇒ 春分 ⇒ 谷雨 ⇒ 清明


汉景帝代立春 ⇒ 雨水 ⇒ 惊蛰 ⇒ 春分 ⇒ 清明 ⇒ 谷雨


进入唐代以后,“启”字的避讳已无必要,“启蛰”的名称又重新被使用。但由于也有不用惯的原因,大衍历再次使用了“惊蛰”一词,并沿用至今。日本与中国一样子,在历代的具注历中使用“惊蛰”。后来,日本也采用了大衍历与宣明历。“启蛰”的名称在日本的使用始于贞享改历的时候。


春雨唤春雷。正月结束前,当淅沥雨声中有了野鸡的低鸣,笼中的八哥又在不断要鼓动翅膀时,第一声春雷就该来了。


第一声春雷往往也是在睡梦中若有若无,朦胧听到的。早春时节,还不需要闪电撕裂长空,那雷并非来自半空,没有疾风相薄,它像是来自远远的大地深处,闷闷地,通过一切阻挡物的回声激荡而来。


古人形容雷声爱用“阗阗”,阗是充塞,充满,雷声逶迤,轰轰阗阗,百里之内风流雨散,万物同时感应,雷音就在传荡中四溢满盈。


春雷挟翠绿的雨丝令万物苏醒:蚯蚓伸开僵蜷了一冬的躯体,土壤就疏通了;疏通的土壤变得潮湿,土褐色的蝶蛹就开始在松软的泥土中蠕动,蝶虫就要破蛹而出;蚁王钻出蚁穴试探一下,蚁群就鱼贯而出了;蛙们也挤出了石丛,懒散蹒跚在春雨里。


蛰虫就这样,都感春气惊出而投入春喧,春情弥漫,花草树木因此而竞艳争春,仲春二月由此才有姹紫嫣红,最美的色调。


到季春三月,清明时节雨纷纷,蝶衣晒粉花枝舞、池塘水满蛙成市,就晚春了,落花遍地,要惜春、葬花了。


仲春二月花是由浅淡渐浓的一个过程,第一声春雷响过,桃就要绽蕾了。但在桃之前,抢先开花的是迎春与玉兰。


迎春与玉兰,一种是软绵绵蜗居在篱边,由春风拂动青翠之条,密簇簇开出的耀人黄金色;另一种是娇怯怯避人于一隅,婷婷玉立以冰雪之态,皎盈盈开出的凛然月洁香。迎春与玉兰之后,还有杏花。


杏花开时,就有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杏花之美在白非真白、红不若红,它刚开时皓若春雪,慢慢才洇出粉薄与浅红,就如一点胭脂淡染腮,含蓄敛羞、欲语不语 ,自有一种大家闺秀之态。


那为什么在惊蛰这天,有吃梨的习俗呢?主要有一下几点:


1.是因为惊蛰这个节气万物复苏!惊蛰时节,乍暖还寒,除了注意防寒保暖,还因气候比较干燥,很容易使人口干舌燥、外感咳嗽。所以民间素有惊蛰吃梨的习俗,梨可以生食、蒸、榨汁、烤或者煮水。此时饮食起居应顺肝之性,吃梨助益脾气,令五脏和平,以增强体质抵御病菌的侵袭。


2.古代时生物类别比较多,有些传染病也没有100%的特效药,而惊蛰这一天正是万虫苏醒的时候,吃梨是提醒大家小心并预防。


3.惊蛰吃梨可能是因为“梨”和“犁”是同音的缘故。


4.节气的习俗:苏北及山西一带有惊蛰全家吃梨的习俗,并流传有“惊蛰吃了梨,一年都精神!”的民谚。也有人说“梨”谐音“离”,据说,惊蛰吃梨可让虫害远离庄稼,可保全年的好收成。



在惊蛰这天,有祭白虎化解是非的习俗。在中国的民间传说中,白虎是口舌、是非之神,每年都会在这天出来觅食,开口噬人,犯之则在这年之内,常遭邪恶小人对你兴波作浪,阻挠你的前程发展,引致百般不顺。大家为了自保,便在惊蛰那天祭白虎。所谓祭白虎,是指拜祭用纸绘制的白老虎,纸老虎一般为黄色黑斑纹,口角画有一对獠牙。拜祭时,需以肥猪血喂之,使其吃饱后不再出口伤人,继而以生猪肉抹在纸老虎的嘴上,使之充满油水,不能张口说人是非。


也有“打小人”,驱赶霉运的习俗。因为,惊蛰象征二月份的开始,会平地一声雷,唤醒所有冬眠中的蛇虫鼠蚁,家中的爬虫走蚁又会应声而起,四处觅食。所以古时惊蛰当日,人们会手持清香、艾草,熏家中四角,以香味驱赶蛇、虫、蚊、鼠和霉味,久而久之,渐渐演变成不顺心者拍打对头人和驱赶霉运的习惯,亦即“打小人”的前身。


所以每年惊蛰那天便会出现一个有趣的场景:妇人一边用木拖鞋拍打纸公仔,一边口中念念有词地念:“打你个小人头,打到你有气冇定抖,打到你食亲野都呕”的打小人咒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秋娘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