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慈祥的母亲杂谈 |
分类: 惠龙散文集 |
李树伟/文 明明/绘画
明明是上海画家,著名的人物素描教授。他追求艺术的刻苦精神,很受我的追捧。他每日一画,激励我,每日一文。
他曾给我画过父亲,妻子和我。2017年农历初三,他又给我画了一幅《慈祥的母亲》。这幅肖像画的很成功,一径发表即刻引起强烈的反响。在家族引来一片欢呼:太像了,太像了。在绘画界,发起了一场对素描作品的热议。并经过我的准许,将这幅素描收藏于某大学美术学院精品室展出,供学生们临摹……
以上这些是已经发生过的事,而我想做的是把这幅素描刻瓷,和父亲的画像镶嵌在一起,作个永久纪念。收到这幅作品之后,一整天,我都在凝望着她!母亲,是亲属关系称谓的一种,是子女对双亲中女性一方的称呼。也用于比喻养育人的某一群体或事物。母亲在各国文化中均是被歌颂的形象,人们用各种方式颂扬母亲的伟大。
而作为我的母亲,我很清楚她在儿子心目中的重要地位,说她重要,不是她给了儿子多少物质的东西,而是她倾注在我身上的关心和爱。母亲的关心态度,不仅能帮我省下一笔可观的钱,而且甚至能使我感到一份欣慰,因为,我花钱不多,并且给予了胜过礼物的关怀。她让我感到了美的诱惑!对我而言,我的母亲似乎是我认识的最了不起的母亲……
她不识字,却给我传承了民俗知识。过年前写个牌位,请祖宗回家过年;上坟烧纸的时候,为什么画圈?老天爷、灶王爷、阎王爷等,他们各管什么事?……这些最初的知识,都是在母亲口里知道的。
我这一生,遇见太多太多的世人,可是从未遇上像我母亲那般慈祥的女人。她没有文化,自己却崇尚文化,我小时候为了偷懒不干活,就手捧一本书看。只要是母亲看到我在读书,就不会让我干活,由此,我养成了喜欢读书的习惯。我经常向文友讲述,如果我今生有所成就的话,这要归功于母亲,这种特殊的崇尚文化的方式。
年轻的时候,母亲说我,只有爱读书,才能成为一个好孩子。于是,我便逢书必读,并养成了睡前读一会书,醒来写一篇日记的生活习惯,为的就是做一个母亲喜欢的好孩子。由此,我从母亲那里,也得到的是幸福和讲故事的快乐。这可能就是我一步步走向作家的缘故吧?
母亲那种崇尚文化的精神、那种专注,灌输给我的是有文化的自尊,那些从小拥有这种自尊的我,永远不认同读书是一种苦差事,我不喜欢学海无涯苦作舟的说法,更不赞同头悬梁,锥刺股的学习方法。母亲传授给我的是喜欢读书,就可以少干活,喜欢读书,就能成为好孩子的观念。所以,是不识字的母亲,一点一滴地把她的儿子,培养成了有文化,喜欢读书,以读书为乐的人。
我将永远不会放弃,读书给我带来的快乐,在自己走进老年人队伍之前,做到著书立说。十年磨一剑,出精品,打造传世之作。我已有了这种信心,再加自己的勤奋努力,是有可能实现的。
因为,我是母亲的老儿子,从小就有恋母情节。当母亲逝世时,我身心交瘁,简直要垮掉,我几乎不知道如何生活下去。我到什么时候,都承认,我的第一个启蒙老师是我的母亲。她虽然不认识一个字,但是,她用自己的感受,告诉了她的儿子,识文断字是多么的重要。
在我心中,母亲是我见过认字最多的母亲。她在检查我的作业时,是否写完的唯一方法,就是看我写了几片字,页数越多,母亲就越高兴。所以,我总把自己在文学创作上的所有成就,都归功于我的母亲。我一生中所有的成就都归功于我从她那儿得到的德、智、体的教育。
无论我现在怎么样,还是希望以后会怎么样,都应当归功于我这位慈祥的母亲。我记得母亲的那些祷告,它们一直伴随着我而且已经陪伴了我一生。 我不得不承认的一个现实是,现在大多的家庭还是主要由妈妈来承担孩子的教育责任,因此,妈妈的言行举止对孩子的成长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可以说,妈妈的素质,将决定孩子的一生。我经常在朋友聚会时发飙,你自己的孩子不是孝子,责任不在孩子,就赖母亲大人的教育无方。
一个家庭,哪怕穷的家徒四壁,只要有一个善良、节俭、乐观和崇尚文化的母亲在料理,这样的家庭仍是心灵的圣堂与快乐力量的源泉。
我的母亲,为社会贡献的最主要产品就是她的孩子,她的两个儿子,一个是画家,一个是作家。她负责帮助我们带大的孙男嫡女,都是本科以上学历,还有一个寸步不离她身边的孙女,成了家里唯一的硕士研究生。
这就是我慈祥的母亲,对人类社会的贡献,所以,我赞颂我的母亲,她除了自发的母爱之外,还有崇尚文化教育的艺术,否则,任何教育改革都将是徒然。
我总是在说,母亲的形象,至始至终都会影响孩子的人生,也许很多人不会认真地思考和承认这个问题,但是这确实是一个不能否认的真理!
我从小到大,母亲都伴随着我的成长里程,母亲的一切,包括母亲的形象;母亲的做人原则;母亲的思想......都会在不知不觉中始终影响到我,影响到我人生的轨迹……
以上这些感悟,随想,都是明明教授的一幅《慈祥的母亲》带来的。在此,我真诚地谢谢明明老师,给我带来的快乐和欣慰。虔诚地谢谢我那一字不识的母亲,竟然把他的儿子培养成一位作家,还堂堂正正地写入《黄骅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