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惠龙
惠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27,902
  • 关注人气:12,173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个人睡在书房里

(2017-01-16 07:13:04)
标签:

一个人

睡在

书房

杂谈

分类: 惠龙散文集


作者:李树伟

人的心情实在复杂,犹如天气时好时坏时阴时晴,不能预测,难以把握。

心情好的时候,看花花开,看天天蓝。心情不好的时候,看柳柳不绿,看云云不白。 正所谓:物随心转,境由心生。话说出来也奇怪,自从岳母来我家之后,她不敢一个人睡觉,非要跟妻子一起睡,孝顺的妻子,很无奈地把我撵到书房一个人去睡。开始几天,还可以,可是,时间长了,就产生了抱怨。看什么都不顺眼,一个人经常睡不着觉,半夜三更的起来看书,写作……

妻子发现后,又多次埋怨我,不注意身体,生活没有规律。我有时也很生气,说两句狠话。妻子一个人就偷偷地去哭……

我心疼妻子,不舍得气她,她过来查岗的时候,我就把书藏起来,假装睡觉,有时也跟她撒娇,跟她逢场作戏……

妻子也变得经常过来安抚我,有时像妈妈,有时像姐姐,更多的时候是妻子……

妻子精心地给我投来母性的爱,我的心情自然好了,一个人睡习惯了,在书房里更觉得舒服,自由和随遇而安,更顺其自然了。 

其实,一个人睡在书房里的事实没有改变,变化的是我的心态。 我曾经读到过这样的一句话:有一种心情,叫喜怒哀乐;有一种智慧,叫深谋远虑;有一种缘份,叫天长地久;有一个群体,叫烟火人间,人生百态;有一种心境,叫顺其自然。说的真好,的确如此。

心情好的时候在琢磨书房二字,觉得是多么典雅的一个名词!很容易令人联想到一个书香人家。书香是与铜臭相对待的。其实书未必香,铜亦未必臭。周彝商鼎,古色斑烂,终日摩娑亦不觉其臭,铸成钱币才沾染市侩味,可是不复流通的布帛刀错又常为高人赏玩之资。书之所以为香,大概是指松烟油墨印上了毛边连史,从不大通风的书房里散发出来的那一股怪味,不是桂馥兰薰,也不是霉烂馊臭,是一股混合的难以形容的怪味。这种怪味只有书房里才有,而只有士大夫人家才有书房。书香人家之得名大概是以此。

而如今我的书房,不但有书,还有好吃的食品饮料,常穿的衣服,还有妻子日渐增多的秘密问候……

这让我想到了,寒窗之下苦读的学子多半是没有书房,囊萤凿壁的就更不用说。所以对于寒苦的读书人,书房是可望而不可即的豪华神仙世界。我记得在伊士珍著的《琅嬛记》里有这么一段描写:“张华游于洞宫,遇一人引至一处。别是天地,每室各有奇书,华历观诸室书,皆汉以前事,多所未闻者,问其地,曰:‘琅嬛福地也。’”这是一位读书人希求冥想一个理想的读书之所,乃托之于神仙梦境。

其实,除了赤贫的人饔飧不继谈不到书房外,一般的读书人,如果肯要一个书房,还是可以好好布置出一个来的。有人分出一间房子养来鸡,也有人分出一间房子养狗,就是匀不出一间做书房。我还见过一位富有的知识分子,他不但没有书房,也没有书桌,我亲见他的公子趴在地板上读书,用一块木板在沙发上写字。

我家为什么有书房,一是我家存书太多,二是,妻子重视我的爱好。自己都没有放衣服的地方,也要腾出一间房子,给我做书房……

其实,一个正常的良好的人家,每个孩子应该拥有一个书桌,主人应该拥有一间书房。书房的用途是庋藏图书并可读书写作于其间,不是用以公开展览藉以骄人的。

“丈夫拥有万卷书,何假南面百货城!”这种话好像是很潇洒而狂傲,其实是心尚未安无可奈何的解嘲语,徒见其不丈夫。书房不在大,亦不在设备佳,适合自己的需要便是。局促在几尺宽的走廊一角,只要放得下一张书桌,依然可以作为一个读书写作的工厂,大量出货。光线要好,空气要流通,红袖添香是不必要的,既没有香,“素腕举,红袖长”反倒会令人心有别注。书房的大小好坏,和一个读书写作的成绩之多少高低,往往不成正比例。有好多著名作品是在监狱里写的。 

我家自搬到地质家园后,妻子看到我的书太多了,一时兴起,给我买了一个靠在墙上的大书架,邻居来参观时,叹曰:“造这样大的书橱有什么用,你的衣服放到哪里?”她的话是不错的,书不能令人致富。书还给人带来麻烦,则书房就成为不必要的了。 

我看过一个专题片,是介绍启功先生的,他90多岁的时候,由于读书看报多有不便,便直接将书房兼作卧室,日常的起居都在书房里。他告诫年轻人:“一定要珍惜大好时光,多看书、多学习。”手不释卷,不外如是。

我现在刚六十岁,岳母就把我赶进了书房。一个人生活在属于自己的天地里,想啥时起来读书,打开灯便可读书,啥时灵感来了,即刻起来便可写作,多神仙呀?

有时想想自己也挺可乐,我这一辈子,不赌不嫖,不喜欢喝大酒,却出人意料地喜欢读书,写作,写了四十多年,也没有成名成家,可是,壮志未改。临近六十之后,有点歇斯底里,一如反顾,不出精品都不行呀?逼着自己往正路上走,要什么给什么,想什么来什么?一个人躺在书房里,想想李树伟的命咋就这么好呢?真是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吗?

我越来越喜爱我的书房了,习惯了一个人在书房里的生活, 一个人睡在书房,读在书房,写在书房。想着大作家林语堂的书房“有不为斋”。他给俗人的解释,所谓“有不为”者,代表了他不随流俗的处世哲学,意思是世上有些事是他所不屑做的。读着他曾说的:“我要一间自己的书房,可以安心工作。并不要怎样清洁齐整,应有几分凌乱,七分庄严中带三分随便,住起来才舒服。天花板下,最好挂一盏佛庙的长明灯,入其室,稍有油烟气味。此外又有烟味、书味,及各种不甚了了的房味。”

读到这里我都笑出声音了,我似乎找到了我的书房为何凌乱的根据,更有了烟味、书味和臭味的理由……

哈哈……生活在属于自己的书房里,那叫一个舒服,那叫一个洒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