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你还能武断说不吗杂谈 |
分类: 惠龙杂文选编 |
昨天阿炳跟我说,阿伟是借钱跟他们出门旅游的,昨天他又向阿炳借钱:“阿炳,借我1万块周转一下,下个月还你,账号还是上次给你的那个啊,中国建设银行那个。”
听完后阿炳沉默了,没有说话。
本来他前三次向阿炳借钱就一直都没还给他,让阿炳对他的人品直接产生了怀疑,这次打电话连个普通的寒暄都没有,就直接开口借钱了,还满口的“下个月还你”,这句话阿炳不知道听了多少遍了。
所谓事不过三,阿炳正在考虑如何婉转提醒阿伟先把之前的钱还给他,阿伟看阿炳不说话,就说道:“哥们,你不会是怕我前三次的钱不会还给你吧,不就几万块钱吗?至于吗你?我是看你觉得你这个人很好,才来向你借钱的,你就行行好救急一下你兄弟我都不行吗?都说了下个月还你了,我什么时候说话不算话的。”
呵呵,好一个“不就几万块钱吗”,好一个“我什么时候说话不算话的”。
阿炳刚想告诉阿伟,我挣那几万块钱,不知道给别人写了多少文章,晚上多少次熬夜帮别人画图校正才挣来的,阿炳还想告诉阿伟,正是因为我好、正因为我是真的相信他这个兄弟,前三次才二话不说就借钱给他的。
阿炳可后来想了想,还是算了,说话不必说的那么绝,毕竟朋友一场。
所以阿炳就稍微婉转地告诉阿伟:“我自己最近手头也紧,借不了那么多钱给你,5000块是上限了。”说完后,阿炳还稍微点了他一下,“有借有还再借不难”希望阿伟下个月真的一并把前三次的钱一起还了。
哟,这下可好,本是阿炳的一片苦心,但阿炳还没说完,阿伟那边就冷哼了一声:“不就向你借个钱吗,大道理一堆一堆的的,不想借就算了,呵呵。”
然后转身就走了,更让阿炳惊讶的是,走了不久,阿炳就在朋友圈看到阿伟的更新状态:某某某看着挺好的,没想到那根本就是装出来的,私底下一毛不拔,呵呵了。
阿炳没再解释什么,想着忍忍过去就好了。
可这一两天里,在阿炳和阿伟共同的几个群里,阿炳每次在群里和其他人闲聊打屁,阿伟都会冷不伶仃跳出来说些埋汰揶揄阿炳的话,反正就是想让阿炳当众出丑的那种。
阿炳不去搭理阿伟,阿伟就表现得越猖狂。
后来群里有一个朋友实在看不下去,跳出来说了一句:“阿伟,人家不就是没借你钱吗,到底谁错谁没理我就不说了,前两次你借我的钱我也不再向你讨要了,但请你不要再这么厚脸皮还在群里指桑骂槐了好吗。”
不说还好,这个朋友一说,群里立刻有其他哥们跳出来,发了一连串似笑实嘲的表情:求你,还我钱吧。
阿伟看事态不对,立刻没再说话了,后来阿炳看了下群人数,少了一个,看来阿伟是偷偷退群了。
阿伟退群后,群里的朋友陆续都表示被他借过钱,数量有大有小,但却鲜有偿还。
我听后叹息了一声,看来,阿伟在这群朋友里名声算是臭了。
和阿炳分手之后,我一个人慢慢往家走,忽然想到一句谚语——“最大的冒险,是不敢冒险”。许多人失败,不败在他没能力、没经验,常败在他不敢尝试。
相信读者都读过《论语》里孔子的“毋意、毋必、毋固、毋我”,意思是不要臆测、不要武断、不要固执、不要什么事都以自我为中心。
这让我又想起在一本书上谈到的真实故事——有个公司以重金招聘两位创意人才。从几百位应征者当中,选出了四个人,每个人都有非常好的学术背景和专业经验,让这公司的老板很为难。老板决定再跟这四个人吃饭,聊聊天,感受一下哪两个比较适合。
四个人都点了牛排。没多久,牛排端上来了。其中两个人先撒了一些盐,才开始吃。另两位则先吃了一口,才拿起盐罐撒了些盐。
就从这个撒盐的动作,老板决定了他要的人。
读者你猜,是哪两个?是牛排上来,没吃,先撒盐的,还是尝一口,才撒盐的?
答案是,后者。正如老板后来说的,如果你没吃,怎么能武断地认为一定不够咸?就算你十回有八回吃到的牛排都要加盐,你也应该先试一下。我要的是有创意的人,是能在没有机会中找机会、在绝望中找希望的人,而不是自以为是、独断独行的人。
听了以上两个故事,尊敬的读者,你想到了什么?你想到了交友不慎的恶果吗?你想到用人的大忌吗?你还能武断地说不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