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溜须拍马感悟杂谈 |
分类: 惠龙日记 |
“我从来都不讲自己的成功故事,倒不是因为见不得人,而是因为听故事的所有人都不是我。”他这样说,“光谈成功的光鲜时刻,自然是人人想要,可很少有人真的舍得让自己付出相应的代价。太多的人嫌苦、嫌累、嫌登上仕途初期,如何看人脸色、如何巴结奉承自己的上司、如何到了丢人现眼地步,但是对于真正急切地想要出人头地的人来说,这点事,根本就算不上什么。”我身边有个人,在领导面前永远直不起腰,像条狗,屈服于主人脚下,看主人脸色行事。主人不高兴的时候,他也会疯狂地朝周围的人汪汪乱叫。我们习惯称这些人是,溜须拍马之人。但,这些人往往又是“德才兼备”之人。
对于溜须拍马这个词,我查阅了一些资料。 “溜须”源于古代中原。宋朝寇准有一门生叫丁谓。一次二人共同进餐,寇准的胡须上不小心沾上一个饭粒,丁谓瞧见忙上前将其从寇准的胡须上小心顺下并将老师的胡须梳理整齐,极尽奴媚之像,旁人看了大打喷嚏,背后称丁溜须。
至于拍马,有人说,“马”不是用来吹的,是用来“拍”的——“拍马” 。该词源于我国北方养马的游牧地区。
蒙古是马上得天下的民族,所以元朝的官员大多是武将出身,下级对上司最好的赞美,就是夸他的马好。一方面是蒙古人对马钟爱有加,另一方面马也是他权力、身份、地位的象征,因此夸他的马就等于是夸他。
下级见到了上司,往往要对上司的马夸赞几句,一边拍着上司的马背一边用尽天下最美的词夸赞这匹马,什么“膘肥体壮”,什么“鬃长毛亮”,什么“追风赶月”,什么“踏雪无痕”……总之是要把上司的马夸成是宝马良驹。后来,人们就把对上司的奉承称为“拍马”。这是因为夸赞的话是不一样的,而拍马的动作是一样的。
而很少骑马的汉人,用自由的想象把“拍马”逐渐演绎成了“拍马屁”,就足见是外行了,既不符合逻辑也没有事实依据。
拍马,只能拍马的腰,或是肚子或是背,如果拍了马的屁股,就是给马一个“开路”的信号,马就会向前走了。马走了,马的主人当然也要走了,所以“拍马屁股”就等于撵上司走,您说,哪一个下级敢拍上司马的屁股?
拍马到了现在,就是“拍汽车”。要奉承你的上司,你就在他下车或是上车的时候,拍拍他的车说:“首长的车真棒,流线型乳白色,又有气派又够时尚!”他听了一高兴,兴许就提你个一级半级的。我身边有过几个这样的年轻人,那溜须拍马的媚像,已经到了恶心呕吐的地步。可是,人家在主子面前低身下四,但是,一旦有了官职,便牛逼哄哄起来,自以为是,目中无人,意向高衙内走姿。但,往往这些人,都被称为成功人士。
有时,我也在想,啥叫成功人士?是看他发财了,还是看他当官了?而如今,真有点笑贫不笑娼,听谁当官了,不问品行如何,却感情趣他是谁的人?
其实,我们想要成功,想要博学,想要被喜欢,想要成为德才兼备之人,我们想要有很多的爱和很多的钱,就要学会看得惯溜须拍马之人的行为。至少,我以为自己是渴望的。可是,我们却常常懒得为自己的渴望付出一丝一毫,还反过来,去攻击那些溜须拍马的人,我们讨厌屈就,讨厌顾媚,讨厌虚与委蛇,讨厌示弱,讨厌阿谀奉承,也讨厌攀龙附凤。
我曾经很想不通,为什么学会溜须拍马,对一些人来说易如反掌,而对另外一些人却重于泰山。后来慢慢明白,浮于表面的欲望和扎根在心中的渴望,所激发的力量真的是不一样的。
一个人无法管住自己的嘴,无法控制自己的腿,无法左右自己的心,并不是因为德行有亏或是智商有缺,而是因为那个你以为自己渴望着的东西,其实根本就没那么想要罢了。
教条没用,鸡血也无法长久。只有“喜欢”和“需求”,才是生活最好的老师。
面对自己既不喜欢又不需要的事,是很难尽全力争取的。那努力只流于表面,像是跟生活的一场赌气;那坚持只浅尝辄止,像是对这无聊节奏的挑衅。
决定做一件事情前,咬牙坚持着把自己弄得辛苦又狼狈之前,不妨先问问自己吧:对于这件事,我到底是喜欢还是需要呢?喜欢到什么程度?又是生活中怎样的必要?我愿意为它放弃什么,又想通过它争取什么?
欲戴皇冠,必承其重。生活比我们意想之外的公平,你愿意为它付出多大的代价,才有资格期冀多少回报。
昨天,我遇到了那位只会溜须拍马的人,可人家身边,真汇集了一群给他溜须拍马的人,遇到我的时候,他面部肌肉只是抽搐一下,算是跟我打了招呼,在别人的簇拥中,从我身边飘过,那种威风的样,酷似他以前的主人。剩下我一个人站在路边,顿生羡慕、嫉妒和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