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面对夕阳(2)

(2010-02-19 10:18:28)
标签:

姑爷

闺女

世俗

媳妇

老者

文化

分类: 惠龙短篇小说选编

面对夕阳(2)

 

老者看着女儿想儿子有错吗?没错,独生子女说:“还是一个好,父母没有第二个挂念。”

可是,也有人反对:“两个孩子,面对四个老人,他们伺候得过来吗?”

“有什么伺候不过来?临床的老人不是有五个儿子吗?没一个有时间伺候老人的?还不是一个月花上两千元,雇一个看护吗?

一个农村妇女,一个月能挣上两千元钱,还管吃管住,她得意的比国家一类校本科毕业生都高兴呢。即解决了就业问题,又实现了发家致富的梦想,还说明发家致富,不一定非靠读大学。”

“只要有钱,男孩女孩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女孩不能传宗接代。”

“男孩就能传宗接代吗?我想问问在座的,有谁能记得你爷爷的爷爷叫什么名字吗?”大家左顾右盼,没一人记得,最多只能说出爷爷的名字。

“这不得了,别管生什么,只要咱们手里有钱,能雇得起保姆,日子就好过!还管它几辈子以后的事吗?生男生女五辈之后的人,又有谁能记得你呀!”

大家议论的很现实,作父母的,没儿子时想儿子,有儿子时又想要闺女,有闺女的再想有个儿子?错吗?不错!虽说:“生男生女都一样。”可必定是老传统与新时尚往往会撞车。

就拿娶媳妇来说吧:满大街婚礼横幅上写的“某某先生与某某女士结婚典礼”为什么就不写成“某某女士与某某先生结婚典礼”呢?回答是肯定的:不能!

就是说:男士还是第一位的,女士就是从属地位,这是世俗,永远改不了。男人找女人,女人会说你占她便宜了,可谁家媳妇都不愿意让自己的男人到外面去占这种便宜。

还有给祖宗上坟:而如今,有几个女人逢年过节给自己娘家的祖宗上坟呀?在坟地能遇见的女人,都是给婆家的祖宗上坟?

话又说回来,除了宋庆龄,又有几个女人死后,能埋入娘家的祖坟呢?不是延续“嫁出的闺女泼出的水又是什么?”

提倡的东西不一定能传承,能传承的东西不一定要提倡。

谁都知道“女儿是母亲的小棉袄。”可是,一遇家庭寒冷的时候,又有多少父母不会狠心地把这件小棉袄脱下了,给自己儿子穿呢?

“古代的换亲”,现代的娶媳妇盖房,哪一件不是把男人放在第一位呢?只有婚姻法中,才把男女平等放在相同的地位。特别是在付出的时候:“赡养父母是儿女的共同义务。”

在现实生活中,男人叫娶媳妇,女人叫嫁人。男孩名正言顺地继承父母的遗产,女孩想继承就被世俗之人说成是“争”,奉献的时候是同等的,收获的时候是男女有别的。

都说时代不同了,那为什么不能把娶媳妇说成娶丈夫呢?为什么花车里被接亲的不是男人,而偏偏是女人呢?女人为什么要跳火盆,男人身上就没有邪气吗?

有人会说这叫世俗。可世俗也是人管的,为什么就不能变过来呢?一家生了男孩就高兴,可等到娶媳妇时,又提倡不能收彩礼,双方共同购置房产等等,理由是“时代不同了,男女都一样。”可孩子出生时,却姓男人的姓,姓女人姓现在也有,可孩子上学时,还要写证明,证明什么?证明孩子他爹是谁,为什么要姓母亲的姓?你们说这些合理吗?

还有女人结婚时,叫出嫁,嫁给的是男人,可男人结婚时,为什么不能叫出嫁?嫁给女人呢?可轮到赡养父母的时候,却成了“时代不同了男女都一样。”你们想想,是妇女的地位提高了,还是时代给妇女无情地又增添了更多的压力呢?

讨论归讨论,老者的哭声突然停止了,他睁开眼,示意站在门口的人赶紧闪开,他有力地喊道:“牛子来了,就站在门口,让他进来。”老闺女赶紧跑到门口,楼道空空的,一个人影也没有。她回来谴责老者道:“您心里总有他们,他们心里有您吗?儿子,儿子,儿子对您就这么重要吗?您的命可是您两个闺女捡来的,您不是惦念儿子,也不至于发病呀?病情刚有点好转,又开始想儿子了?”

坐在旁边的老伴,用抽搐的声音说:“别那么说你爸,你爸没错。女儿,儿子都重要。你哥现在不是有病吗?每年都是你哥陪你爸上坟,今年你哥年前病了,你爸想一个人去,我不放心,就拖着等你哥病好了一块去,可没想到你爸也病了,今年就没给你爷爷奶奶上坟,你爸能不想你哥吗?你哥能办的事,你们闺女干不了!”

“有什么干不了的,让姑爷陪着去不就得了?”

“不行,那有姑爷上坟的事呀?”

“就你们这些老脑筋,都什么时代了,还惦记这些虚无的东西。”大闺女也反对说。

其实,老妇人说的没错,无论什么时代,这些传统世俗是无法改变的。不是吗?在老者病情恶化时,两个女儿陪着医生抢救父亲,姑爷站在一旁干着急,护士在门口喊:“病人家属到主任室去一趟。”姑爷赶紧跟随护士去了主任室。

主任详细地向姑爷说:病情不容乐观,必须向家属说明白,并下了“病危通知”,当需要病人家属签字时,主任负责地叮问一句:“你与病人是什么关系?”

“我是他姑爷。”

主任一听,果断地说:“那不行,这上面只有父子、母子与父子女之间的关系。姑爷不算血亲,没有签字权。”

“一个姑爷不是半个儿吗?”姑爷狡辩说。

医生笑了:“为什么说半个儿呀?就是伺候老人时,你要替媳妇尽到一半的义务。”姑爷也笑了。“希望您能理解,还是喊他闺女来吧!”医生补充道。

姑爷虽然对医院的规定有些疑义,但必定是俗承,不是有那么一句话吗?“实在不行了,男女才一样。”千万不能理解为:“时代不同了,男女都一样”噢。提倡终归是提倡,提倡是理想化的产物,与现实生活还有差距。

还有那个“招魂幡”,就俗称是长子打(或者是儿子打,没有儿子就找有血亲的侄子打。)独生子女的时代,只有女儿的,才能女儿打,至今还没发现那位姑爷打呢?

这些都是世俗,也叫传统,改得了吗?改不了,那就不要去计较了。

该值班的时候去值班,该拿钱的时候就拿钱,这些没有世俗的约束,你就尽情地展现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