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儿子的成长记录31

(2022-06-17 16:31:50)
标签:

育儿

分类: 我家有儿

1、“入坑”需谨慎

也不知道他最初是咋入的奥特曼卡这个大坑,这学期他谈论最多的话题应该就是这个了。从最初的别人玩他也跟着一起玩,到逐渐上瘾成为“专家”,在一帮卡友们一起讨论的时候也能侃侃而谈,他可谓是用心良苦,自己恶补了各种相关知识。尽管正常人看着这些卡片一个个长相奇丑、大同小异,而且名字拗口、又臭又长的,更别说分门别类、更新换代复杂,但人家就是虚心研究了奥特曼卡的前世今生,什么每个奥特曼的特技是什么,哪个怪兽是哪个奥特曼打败的,谁是谁的兄弟、师徒、父子等社会关系,随便拿出一个,都能给你说出道道来,这记忆力和精准度在他默写生字和单词的时候我从未见识过。每天下午四五点,他必拿着大卡册下楼,跟一帮卡友们汇合,然后东一撮西一堆地围坐在小广场里展示家当、探讨交换,一搞就是一两个小时。那场景,每当我看到,就想起以前在公交车旁边耍各种小把戏骗钱的行骗团伙,如果边上再站两个人扮演托的话契合会更完美。

因为有竞争有对比,每个人都想在卡片数量和质量上胜过别人,他三天两头让我们给买卡。看他沉迷有点深,我俩没少费心思讨论怎么限制、引导、制定游戏规则。为此,孩他爸还使出大招,循循善诱说收藏的快乐在于享受一点点积累的过程,然后理论与实践想结合,从在书柜里拿出他躺了许久无人碰触的“宝贝”一一展示,有邮票、电话卡、古代钱币,我也跟着顺便观摩了一番。别说曾经看起来不起眼的小东西,比如当年随手用完就仍的IC电话卡,现在隔着时光的打磨再摆在眼前,还真有了不一样的味道。这几年我差点忘了,我老公也不是纯粹的理工直男嘛,人家也是有爱好的、有追求的人!不过可惜老公这大招也就感染了我,主要诱导作用却跑偏成了误导,儿子看完信誓旦旦地说:放心,我对奥特曼卡也不是三分钟热度,我会像爸爸一样一直坚持收藏下去的,直到长大。

不过也不能说玩这个卡啥用没有,比如扩大了儿子的交际圈。原来儿子一起玩的就那几个熟悉的同楼或同班同学,现在接触范围就扩大到了整个小区的卡友,上至五六年级下至幼儿园,不限年龄和性别。有一次,我们带他在三楼平台玩,意外看到他跟他们班一个女生热聊半天,人家都要走了他还在那追着聊到了楼梯口。我俩疑惑,不会是咱俩鼓励过头,儿子突然从不搭理女生变成了见了女生就热乎个没完了吧(因为儿子与人交际是弱项,为了鼓励,他爸说如果下次过生日之前你交到了女生好朋友,就奖励他什么周年礼盒一套)。后来我装作顺口问问一打听,原来这是他们班唯一玩卡的女生,他一直在给人家普及“专业知识”。

2、渐行渐远的苗头

除了写作业的时候有点剑拔弩张,我和儿子大部分的相处方式都是甜宠剧,黏黏糊糊、亲密无间,每天晚上亲睡、早上亲醒,喝水妈妈倒、洗完澡妈妈吹,只要妈妈在家,他就自动切换撒娇模式,吃喝拉撒啥都是妈妈伺候得最好。如果睡前能允许他钻进妈妈的被窝听个故事再去自己床上,那是莫大的福利。妈妈依然是他心中唯一的、最爱的女生!稍微一嫌弃他,他就故意说:啊你不喜欢我,你不爱我!真是将有恃无恐发挥到了极致。我嘴上说着他黏人烦人,心里却很享用这种被稀罕被需要的状态,但同时也清楚,儿子九岁多了,这种日子应该也不会有太多了。

有一天晚饭后,我们仨一起下楼,准备去三楼平台走圈散步。走到楼下圆形广场,儿子看到一个小伙伴叫他一起玩,就跟我们说:我不去了,我要跟**一起玩,你们自己去吧。他爸说他怎么说好的事情说变就变,但人家已经跟朋友兴奋地疯跑走了。这是他第一次说这话,第一次把跟朋友玩放到跟父母相处之前,我俩略微怔了一下,主要是意外,没有心理准备,然后还有点说不出来的一丝失落。我俩自嘲,咱们以后也别牛了,儿子长大了,以后会越来越不稀罕跟咱们一起的,这只是一个刚开始的一个小苗头而已。

不过凡事都有开始,了解了情况,更容易尊重并接受现实。起码目前绝大多数时候,跟我们一起出去,他还是很乐意的。但同时我们也在可以的时候适当放手,给他一些自主和自由。比如在小区玩,我们经常让他自己戴着电话手表下去,或者我们一起下去主要也是干自己的事情,顺带远远地看他几眼,这样的状态他就很喜欢。偶尔确实没空,就说好几点回来,完全撒手让他自己去玩,反正小区里好多小朋友和家长都相熟。他最不愿意的就是爷爷奶奶跟着,只要这么说,他就叫着:不要爷爷,我要自己去,我要自由!但他爷爷奶奶又总觉得他自己不安全不放心,经常偷偷跟下去。有几次我亲眼目睹了他爷爷看孩子的状态:目不转睛地盯着,寸步不离地跟着,就连儿子跟小朋友们一起跑着玩、骑自行车转悠,他都恨不得跟着转圈,而且还在一旁不时地提醒慢点、别摔着之类的……我终于理解了儿子。孩子都三年级了,老人还停留在看幼儿园小孩子的阶段。表面看是过度的小心、保护和爱,其实内在是未与时俱进的自我认知和理念。

不是拿老人做反面教材,而是想到每一个爷爷奶奶也都是从爸爸妈妈过来的,以此为鉴,如果不能根据孩子的需求进行角色和功能的调整,也会成为被孩子拒绝的不受待见的家长。

3、父与子

儿子跟他爸从来没有跟妈妈这样的黏糊劲,这应该也合乎常理的,男人之间嘛。大部分时候,爸爸就是作为反面来衬托妈妈的,比如睡在我们床上,他要坚决睡妈妈这边,说有妈妈身上香喷喷的味道,千万不能去臭爸爸那边。比如亲晚安,妈妈不亲,他就抱着我自己使劲把我的头按到自己脸上去不撒手,但爸爸那边是执着要求实在不好拒绝了才勉强忍着让亲一次。只有我不在家的时候,他才会见风使舵,偶尔将爸爸的地位暂时提升一下。

有时候他爷俩也结盟,一致对我,那一般都是男女有别的时刻。比如我洗完脸涂涂抹抹的时候,他们会看着我说,女人就是爱臭美;一起出门我收拾得慢,他俩会先走去开车,说女人就是慢事;用力量的时候,体育运动的时候,我不行,他们会不屑与我为伍;还有讲卫生、收拾东西的时候,他俩会一致说我瞎讲究、要求高,联合起来反抗,什么非要逼他们天天洗澡换衣服、收拾这收拾那了,总之涉及男人天生的脏乱懒,他俩会天然地站在同一条战线上。

不过关键时刻,爸爸的作用更容易凸显。同样的话妈妈说了,他能当耳旁风听而不闻,爸爸说了他就认真对待了。我说儿子真是看人下菜,欺负好欺负的。老公说,因为他知道他妈娇惯他,即使不干他妈不舍得收拾他。我说,还有一点:外来的和尚好念经,你以前总不在家管得少,物以稀为贵,我总管他早烦了。所以,这学期我就自我解放了一下,把儿子的学习大任甩手给了他爸。结果爷俩合作还挺愉快,有一次我在做饭,儿子专门把我叫去,说:你来看看爸爸是怎么给我辅导作业的,好好学习一下,我做错了,你就知道训我,你看爸爸就能好好说……对我如此进行降维打击!不看我也知道,老公脾气比我好,比我更能控制情绪,而这在给孩子作业的时候是至关重要的,不然也不会有网上那些被气出心脏病的段子。从此我痛下决心,一有问题尽量让能干的爸爸上,有什么是一场男人之间的对话解决不了的呢,我何不聪明点,只负责母慈子孝多好;二继续在与娃相处的过程中磨炼自己,尽管已经磨炼了这么多年仍是任重道远,真不知道养孩子的旅程到底育儿还是育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