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相识20周年
(2022-05-17 16:03:38)
标签:
纪念婚姻 |
分类: 情感世界 |
去年五月老公因疫情两三个月驻守现场的时候,我还心血来潮地计划,明年是“大庆”,要不要搞点什么活动仪式的庆祝一下,比如补拍个婚纱照,或者来一次什么旅行。但今年临到跟前,当老公工作恢复正常,当五一后一家三口居家上学办公生活闲散的时候,我就什么想法也没有了。在我心里,仪式感总是很容易就输给了现实和必要性。当然,疫情造成的紧张外部环境也是一大因素。
疫情改变了很多,包括远程工作的方式,包括对石油人工作性质的透彻认知和无奈,包括一直惦记着回老家却总不能如愿成行。近几年老家表兄妹堂兄妹的婚姻变故让我颇为感慨。以前老家离婚之类的事情非常少见,老一辈多少人吵吵闹闹也过了一辈子。我觉得这跟所谓的“以前车马很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关系不大,而是现在社会环境变了,观念变了,年轻人变得更挑剔,对现实和另一半的要求更高,而相反凑合忍耐的能力就更低。曾经媒人和大家眼中的门当户对在俩人逐渐疏远的感情面前毫无招架之力。尤其变化大的是女人,当女人独立起来,可以进城务工、挣钱谋生的时候,那山东男人那一套唯我独尊的大男子主义将是她们首先反抗的东西,将就凑合的婚姻终究不能长久。可是,潇洒之后呢?女人的出路又在哪?难道真的从此孤独终老吗?还是应该像老一辈人说的,就着男多女少、离异女也不愁嫁的大环境趁着年轻赶紧找个下家,然后再来面临同一个问题:再换一个就是对的人吗?我听着我的妹妹们,刚年过三十,却言心灰意冷,除了挣钱能养活自己再也不愿涉足婚姻,除了心疼也只能是无奈。我不知道,是该批评她们本事不多却心比天高,还是该心疼她们遇人不淑、命不好。别人终究是旁观者。
我不相信“姻缘天注定,半点不由人”。但却也相信,这东西确实不是像考学工作,只靠个人努力就能求仁得仁,确实有一些说不清的机缘的因素。但机缘和人为,前者不可控,多说无益,人只能为后者。如果说是否遇上某个人是机缘,那如何定位这个人、如何经营两者的关系则是人为。
现代社会最不缺乏的就是有个性的人、特立独行的人和精致利己主义者,都不愿意为别人妥协,更别说奉献和牺牲了。而婚姻不见得非要谁奉献牺牲,但却需要怀着这样的精神携手同行。当觉察同伴疲惫、有情绪、要掉队的时候,首先应该给与援助和扶持,而不是抱怨或视而不见。不费心思来经营柴米油盐、一日三餐,可能就花心思来抱怨为什么老天不公、不遂人愿。
好多年前看《金婚》,觉得很讽刺,就这样的金婚值得提倡和歌颂吗?他们除了一开始恋爱和刚结婚时是甜蜜的,剩下的几十年几乎都在是磕磕绊绊、小吵大吵,有几次都到了崩盘散伙的边缘,能够继续在一起纯属是为了子女和现实的妥协,可最后编剧还要给他们来一个看似完美的金婚仪式。而常被人拿来对比的同类年代爱情剧《父母爱情》,观影体验就舒服了很多,尤其是女人,看到女主始终被包容呵护、小资情调满满且又子女圆满的一生,都会心生羡慕。但稍加回味,又会觉得这个其实才更现实,金婚起码俩人是始于爱情,而父母爱情这一对从一开始就是特殊时代背景下的各取所需,跟爱情甚至共同语言都毫无关系。一次跟一个同事大姐吃饭时无意中聊到,她坚定地说,父母爱情太理想化了,生活中很难有,金婚很多时候都鸡飞狗跳,但那更接近现实。
我个人觉得,后者之所以看起来更美好,最大的优势是将婚姻经营得更好,俩人都在不断改变,不断向着对方的需求靠拢。没有人能满足另一个人所有的需求,这跟谁是否笃定或专情无关,因为在不同的阶段人的需求本身就是变化的,只能在过程中不断调整、寻求这种动态平衡。如果说俩人同行二十年有什么经验的话,那这勉强算是一条吧。更多的还是平淡中的真心相伴。
我们小区中央有一个三层停车楼平台,因地理位置优越,站在平台上,上可以一览周围小区的每一栋楼,下可以看清楼下广场里玩耍的孩子。平台周围铺了塑胶跑道,中间是花坛,但没有花或任何亮眼的东西,只有修剪齐整的草,整个平台干净简朴却视野极好,能一眼从这头望到那头。倒是周围地面上有一些树,枝叶伸长过来,给白天的跑道增添了一些景致和阴凉,尤其是有两株高大的泡桐,粉红的花能缤纷一整个春天。所以无论白天还是晚上,散步的、跑步健身的、带娃骑车玩耍的、遛狗的,平台一直都人气颇高,傍晚孩子都放学的时候更是热闹。
我最喜欢的是晚饭后上去散步,人少安静,适合一家人活动。上面没有灯,但从周围一栋栋高楼里散射出的灯光恰巧将平台照到不明不暗刚刚好的程度,既没有了人在黑夜中穿梭的诡异,还保留了夜色的那份朦胧。有时是我们一家三口聊着天走几圈,有时是儿子骑着滑板车飞驰追逐,有时把足球带上来爷俩来个“高手对决”。有一半的时间,儿子留在下面广场跟别的小朋友疯跑疯玩,我俩自己在平台上饭后百步走,溜达闲聊,牵手或挽臂犹如二十年前。我这样懒的人能愿意每晚出门,是因为我确实喜欢这地,既有远离地面的清净清爽,又有万家灯火的环绕其中,让人觉得人群和世俗世界既远又近、若即若离。尤其是月明之夜或月圆之夜,皓月初升,挂在小区和更远处的几栋楼宇之间,月光皎洁如水,与高楼窗格里的万家灯火交相辉映,让人更感人间世俗之美。要不是在这,要不是有这样的天时地利人和,这些年我还未曾有几次想起过抬头仰望星空,更未曾有这份闲情逸致来感受享受这城市月光的清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