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见“小人书”上架
李景端
“五一”前,在江苏书展上,见一处人头聚集,站的坐的都在捧书专心阅读。原来这是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专设的“免费看连环画”展台。与展台工作人员闲聊中,得知此处吸引的人潮最多,其中青少年自然居多,但也不乏中老年,许多人连看带买,有些一买就是好几套。目睹这种情景,脑际不禁涌起了诸多联想。
连环画俗称“小人书”,曾经是青少年及大众读者最爱看的书,我自己少年时期就是“小人书”迷,对某些历史人物和故事的入门知识,大多是从“小人书”里得来的。上世纪八十年代是我国连环画出版鼎盛时期,单本连环画的发行量,少则几十万册,多的上百万,是当年美术出版社重要的盈利来源。无奈好景不常,进入新世纪后,连环画出版日趋衰落,一度书架上几近绝迹。也许是我们这辈人对连环画特有的情结,所以当看到又有人钟情起“小人书”来,内心自然洋溢起喜悦及感慨。
连环画呈现回热,似乎传递一个信息:在数字阅读越来越发展的趋势中,传统的纸质阅读依然具有魅力。“小人书”的再现,不仅反映出版物品种汰与兴的更迭,更折射出当今人们趣味需求的多元取向。无论物质领域还是精神领域,追新与复古重叠,“旧爱”与“新欢”并存,都是人们需求的反映。
具体说来,连环画重上书架,似乎还有如下原因:一是价格优势,现在买一台电子阅读器,起码上千元,要买看动漫的ipad就更贵,而一本纸质连环画不过三四元,如此廉价,自然会吸引人;二是通俗易懂,连环画有图有文,文字简练明白,图画形象有趣;三是收藏价值,前一阵老版“小人书”成了稀缺藏品,有的一本可卖几百元,这也勾起了有些人的收藏欲望。
(载2011年5月16日上海《文汇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