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轮回

(2013-12-01 10:41:08)
标签:

轮回

杂谈

分类: 微信论道

轮回

威友jasmine说:


昨天跟一个朋友说起生生世世,起因是说起另一个朋友被“大师”点化,换了一座城市生活,因为据大师说,那个城市里有她在古时的某一朝代有了约定的有缘人,今生要赴约。


我的这位朋友颇不以为然大师的轮回观,跟我说:生死轮回不是这样的,怎么解释哪?粗糙的比喻就是像乐高积木,搭成了一件后推倒,万丈大厦倾碎成一块块,然后其中的某些大块和山的、狗的、当官的、宰猪的碎块中比较大的再重新组合,所以没有主体这种概念。


威兄怎么看?


老威回复:


搭积木的比喻,既没有轮,也没有回,只是物质层面的重新排列组合,属于物理化学知识。


老威在汇文读中学时,有次化学课,课堂有点乱。这时老师正讲到元素迁移,忽然就说:“你们别以为自己进了汇文就很牛,每人都是碳、氢、氧组成的,死了以后,别管是烧是埋,组成身体的碳氢氧,终究要回到泥土或大气里……你的碳氢氧,如果有一天随着雨水被植物吸收,植物再碰巧被某驴或某马吃了,你就成了某驴某马的一部分。”


教室里鸦雀无声。大家想想都觉得对。


是的,物质不灭,重新组合。那么,我们吃的某牛、某羊、某植物,身上也指不定存有哪辈子老祖先的碳氢氧呢。


那一堂课,大家都感到有些凄凉。


轮回

实际上,那堂化学课,乃至一切现代科学的终极,已经接近了“空无”的宇宙实相——组成人体乃至世间万物的碳氢氧,细分下去,分子、原子、质子、电子、夸克……构成物质的终极,实则是“混沌空无”。


而“感到凄凉”,则已经触动了深藏在我们阿赖耶识中的“大悲心”——每个在红尘中流浪生死的众生,都有着蛰伏的佛性——“智慧”与“慈悲”。


唤醒佛性的过程,便是修行。


佛性被唤醒之前,依据自身业报,往复于“天道、修罗道、人道、畜生道、饿鬼道、地狱道”这六道之间的不断投生,又不断死去,便是“轮回”。


无论身处“六道”中的哪一道,都是依据因果定律,借助“缘”的牵引,找寻回家的航灯。


找寻的路途并不平坦,因为“六道”之中的众生,早已迷失自己的佛性。


虽然有太多人能依稀或清楚记得自己的前世,虽然有大量详实、客观的数据能证明轮回的存在,但,那又能怎样呢?


红尘俗世,注定大多数人在迷中沉浮。这是娑婆世界的规则,这就是“道”。


“大师”横行的今天,“轮回”这个话题,更能熬制出无数暧昧的心灵鸡汤。


威友jasmine提到的“在古时的某一朝代有了约定的有缘人,今生要赴约。”


这可能么?很有可能。


此刻,那个古代有约的TA,也许正捧着500年前的玫瑰花,在一个陌生的城市网吧,搜索着另一个傻瓜。


问题是——用500这个数字打个比方吧——有多少人知道,能投生为人,至少都要有500年以上的道行才行呢?


你身边的每一个人,甚至你家的猫,也许都与你有着成千上万年的缘分。


那么,你该等谁?谁在等你?你该赴谁的约?纠结的是谁?念佛的又是谁?……


念佛的是谁?——这个著名的禅宗“话头儿”,参的,便是我们的“主体”。


领悟这一点,最好去《心经》里面找答案。


“揭谛揭谛 波罗揭谛 波罗僧揭谛 菩提萨婆诃”——看完老威的这篇文章,凡是去读《心经》的威友,乃至坚决不读的威友,都将获得老威的祝福。


你读与不读,《心经》就在那里,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老威觉得,修行真的不是宗教。修行是一次旅途,其收获,首先便是知识的积累。


你知道寺庙存在的最大意义是什么吗?烧香上供?寄托情感?膜拜老大?升官发财?


那是把寺庙彻底庸俗化了。


寺庙存在的最大意义,是知识的储藏和延续。


关于轮回,老威的知识非常有限。别说上辈子,就连上个星期的事儿都想不起来。好几次忘掉信用卡的还款日,差点被拉黑。


那么,关于灵魂,关于轮回,老威是怎么知道的呢?


谜底如果都揭开,就不好玩了。


其实,在以往的很多文章中,都谈及过这个话题,它们是老威的亲身经历,不敢有半点虚妄。


回复标题前描红的三位数字,可收看往期相关文章——


006 前世今生

024 清明祭 枉凝眉

042 贞魂烈魄

051 超越生死

410 “缘分”是什么?

703 林则徐的前世今生

705 青涩的悼念(上)

706 青涩的悼念(下)

502 《心经》


从朋友圈看到的朋友请注意,题目下面有一行小字,点击右侧的两个蓝色小字“宗天”,即可直接进入关注界面,这是目前关注老威最简单快捷的办法。


轮回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性,罪恶么?
后一篇:再说“轮回”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