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婆媳之战、抗日之战泛滥的荧屏,穿越古今的各种传奇剧段是越雷越红火。央视在各上星台的俊男靓女中铺出沉甸甸的色调,虽然从前康熙王朝、雍正王朝、汉武大帝当道的局面不能再造,楚汉传奇、赵氏孤儿支撑着历史正剧的地位。这个家喻户晓的故事,在经过重重改编和创造后,还算是循规蹈矩,而这次电视剧的改编,更加丰满了电影中角色设定。虽然在开播之初遭到“正剧晚来秋”的萧条气氛,但随着搜孤、救孤高潮的迭起,逐渐吸引了观众们的眼球。这部剧的两大亮点无疑是吴秀波版的程婴和孙淳版的屠岸贾,这两个角色的斗法时聚时散,时而相惜时而尖锐,将“小人”和“君子”的另类表现诠释得淋漓尽致。
吴秀波版程婴:一日程婴易,一世程婴难
从角色上来说,吴秀波饰演的程婴担当大梁,相比于葛优版的程婴,他似乎脱去了市井气,变得更加刚劲有余。自从他向晋国赵朔报信的那时候起,他就被卷入了无形的政治争斗漩涡。在这场漩涡中,一个医者不仅仅展现了临危不惧的豪情、为义灭亲的崇高,更在一个漫长的斗争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智谋和隐忍,这是短短的“易子杀子”故事所表现不出来的。在剧中,程婴被塑造成了医者,更塑造成了一个政治家。这其间的平凡与伟大,完整了整个角色。
吴秀波所诠释出来的程婴,改变了我们对“易子杀子”这一简单故事的理解,这背后,更有复杂的心理斗争,几十年如一日的心理折磨,还有教子成人的辛难。其间的第一大改编便是程婴杀亲子,更放大了其心理矛盾冲突。在献子前的对话里,一位父亲的自我独白,给全剧增色了不少。这是点睛之笔,将主题渐渐明朗和沉重起来。也有业内人士指出,这段七分钟的独白,是“吴秀波来日争夺视帝的压舱石”。

孙淳版屠岸贾:小人坦荡荡
不难发现,《赵氏孤儿案》将奸臣屠岸贾的坏明朗化了,所有阴谋变成了阳谋,变成了正邪两道公开斗法的承载。与电影版屠岸贾将帅装扮不同,孙淳版屠岸贾以文官出场,并且对程婴“惺惺相惜”。也正是这种“惺惺相惜”的爱才之心,让情节成为屠岸贾和程婴的“斗法”戏份。
《赵氏孤儿案》中的故事分段明显,可视为程婴报信,程婴解梦、程婴治病、赵朔出征、散粮风波、行刺风波、灭门之祸、易子托孤等各短节故事。而串通这些看似独立的情节便是程婴和屠岸贾的斗智斗勇,这是贯穿全剧的线索。屠岸贾不仅仅是陷害忠良的奸臣,他多了对夫人的疼爱之心,多了对程婴的爱才之心,多了对门客的包容之心。他这一“真小人”展露无遗,他有他的生存方式与阅人方式。如果不是道不同不相为谋,他和程婴本是相惜的朋友。而他们之间的纠葛,在最后程婴痛骂屠岸贾:我骂你个害人的奸贼!19年无一日与你为友,生不与你同路,死不与你同归,一壶毒酒也是我程婴的尊严,不是你的尊严!这一骂,善恶两极,河岸两分。

与其说这是一出悲情戏,倒不如说《赵氏孤儿案》在以“案”斗法。程婴有他的伟大与平凡,其自身出生平民医匠的角色设定与他大忠大义的行为形成对比,他无权无势,他的隐忍和慌乱在于他所承受的压力,“君子亦戚戚”,他的“示弱”和隐忍之术使这个人物在人们心目中的分量更深刻,“一日程婴易,一世程婴难”也成为了此角色的命题。而屠岸贾坏得坦荡,在步步惊心和步步算计中,走向自己的不归路。剧中的种种权术斗争和人性斗争交相辉映,“仁义”这一主题下分叉开的“君子”和“小人”,在政权斗争中的形势展现的完整,有戏就有冲突,我们期待正史影视剧对历史深度解读和人性化的改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