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于热衷古装剧的观众们来说,于正制作已经成为熟悉不过的名词。从前些年火爆荧屏的《大清后宫》、《胭脂雪》、《最后的格格》到近两年的《宫锁心玉》、“美人三部曲”、《笑傲江湖》,我们可以看到,贴上于正标签的电视剧收视的不断蹿红和渐渐自成体系的发展轨迹。无论是对“于抄抄”的质疑、不耐推敲的情节还是各类颠覆性创作,值得肯定的是,于正在精心制作着属于他的精致文化大餐,这盘大餐集合了制作和外表的美观,不同于难啃的“娱乐鸡肋”,而更偏向于老少皆宜更适合吞咽的“奶油蛋糕”:制作精致,外观美丽,内涵稀化通融易懂。从美人美景虐恋的系统制造、对打破经典的继承再创造、虔诚的演员打造三个方面“造”成的精致文化蛋糕品尝的人很多,由此而来的喜恶也催生了于正现象的走红。
美人美景虐恋的系统制造
于正的古装剧从“后宫”中莺莺燕燕地走出来,除了情节上的曲折之外,立足于政治历史上的大背景,他制造出了更光鲜亮丽的荧屏故事。大汉的窦漪房、大唐的武媚娘、大清的大玉儿,这些历史上耳熟能详的角色便凤冠霞帔地一一出场,带着各自的感情创伤和政治谋略唱出好戏。
于正的唯美满足了文艺青年如同桃花源般的想象,又吻合了普通青年不假思索的“二”类思维。他制作的“亮”与“靓”集合在场景与人物之中,于正专门研习过“色彩学”,这让他的剧侧重于“美”字,于是美人美景的系统制造相互交融,并将各部剧的“美人”系列发扬广大。
此外,在感情处理上,虐恋泛滥成为吐槽的焦点。而这类吐槽又偏偏催生了观众对人物和感情走势的关注。无论是史实还是原著,虐恋的情节编排让“于正制作”越雷越红了。于正深谙娱乐圈的商业化运作,并能很好地驾驭。自“于正被打”事件以来,其间纠葛不足为外人道也,但负面呼声不绝于耳,积重难返的局面偏偏又是一种走红。

对打破经典的继承再创造
对于经典的翻拍,无论板砖和指责如何,我们不用担心其收视率的高低。因为对于经典的传承翻拍与再创造,具有更为广阔的受众群体与基础认知,在没有任何灌输的情况下,观众会本能地进行观赏、比较与评价。这也就催生了各个制片与导演对经典的热衷,虽然不是处女地,但是对此经典土地的在开垦,总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于正编剧瞄准的经典,再加上他对人物性格的把握和情节的再创造,渐渐形成系统的制作。继“美人三部曲”之后,他游走于各个朝代之间。最近流行的《笑傲江湖》收到了收视与板砖齐飞的再次热论,使得“冲东恋”逆袭了“冲盈恋”,带给金庸经典又一改变。也许,我们再次拿起金庸原著的时间越来越少,但是此类的影视冲击却更侧重于90后青年观众,他们的参与与认识加速了“改编剧”的接受度,甚至如果不是“于正”,他们不知道“笑傲江湖”。对经典的再创造越来越偏重低龄化,这会激化这场娱乐泡沫。
在已经透露出的《神雕侠侣》的拍摄,还有二月河的《雍正皇帝》、《康熙大帝》、《乾隆皇帝》三部曲,虽然质疑不断,但是我们能够肯定的是,这以后又是一场于正现象的再次泛滥。

虔诚的演员打造
继前段时间于正与袁珊珊的“潜规则”风波,我们不难看出于正工作室打造的演员阵容更趋于稳定与发展沿袭。袁珊珊的“买骂”事件不过是个噱头,从这个噱头上引发出来的“潜规则”风波代表了观众对于正工作室打造演员的质疑与不满。而这种质疑又恰恰是观众不自觉地对于正制造的感情戏的喜恶,对虐恋情节的心理发泄。在对准于正的演员打造上,无论对新旧演员,我们发现了其团队的虔诚与坚持。
从最初的冯绍峰、刘恺威,到现在的袁珊珊、邓莎,再到今后的陈晓、杨蓉。他们的发展道路渐渐平坦。正如于正所说,他不仅仅在打造演员,更是完成自己心底想要完成的角色模式。他打造的不是一个外人,而是自己内心的想象。
不久后的《神雕侠侣》的杨过角色花落陈晓,于正制作团队对专属演员的虔诚打造带给我们惊喜,带给我们话题,更完成了他们的自我发展与自我圆梦。值得肯定的是,无论浮华还是低智商,于正标签还将继续红极荧屏,这精致又易于消化的荧屏蛋糕还将做出各种花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