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的交通运行事故让国人们开始反思工程建设和管理方面的质量,云南新三公路在6月27日试通车第二天即发生坍塌事故,7月14日福建武夷山公馆大桥断裂,7月15日浙江省杭州市钱江三桥(西兴大桥)南岸引桥部分发生桥面坍塌,7月19日北京最长的钢架拱桥怀柔宝山寺白河桥坍塌,等等。这些触目惊心的案例让人们对中国速度观望的同时,安全是否能跟上这交通的时代步伐?
这是网友列举的“桥坚强”榜样:
●赵州桥 建于隋朝大业年间,至今1400年
●钱塘江大桥
桥龄74年(由于战争原因曾主动断桥11年)
●武汉长江大桥 桥龄54年
●南京长江大桥 桥龄43年
●哈尔滨松花江大桥 桥龄110年
●宁波奉化江上灵桥
桥龄75年,这座桥由德国公司设计,这家公司经历二战,竟仍然保存着灵桥的档案,前不久还寄来文件提醒业主及时维修。

而钱塘江大桥,74年来任凭风吹浪打,岿然不动,被网民热捧为“桥坚强”。如今我们不缺资金,也不缺技术,钱江三桥和钱江大桥相比,到底缺了什么?
“桥坚强”的岿然处世,74年来坚守的不仅仅是一方安全和世人有目共睹的质量,如今这样的坚守静默仿佛是对世道人心的扪心相问。这样的坚守反衬出我们如今科技进步后,责任心的脆弱。钱塘江大桥至今没有进行过技术上的大修,2000年的维修是规模最大的一次,仅仅是更换了公路桥的桥面板。研究钱塘江大桥史的钱塘江大桥纪念馆工作人员钟光明说,“茅以升修桥的时候,是按照20公里的时速设计的,设计荷载铁路面轴重50吨、公路面15吨。当时平均每天仅有150多辆汽车、4.9对火车通行。”钟光明说,“70多年过去了,在这座桥上,动车可以跑到时速120公里,汽车也可以跑到时速100公里,40吨、甚至60吨重的汽车也在桥上跑,的确是非常神奇。”“这是一座炸药不放对位置都炸不掉的桥。大桥的5号、6号桥墩在1937年、1944年和1945年被炸过,但至今仍能正常使用。”
因此可以说,这样的屹立不倒不仅仅彰显的是一项工程,更是一份责任心和精神的屹立。茅以升把修桥当成百年基业来做,他曾说,“建桥,建得不好还不如不建”。而如今干工时,赶进度,造成工艺上的缺失和程序上的省略,再加上日常管理和养护的疏忽,于是,一旦发生事故,天灾人祸便层层彰显出来,造成无法挽回的悲剧。
“建桥,建得不好还不如不建”。这是一句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常识,勤勤恳恳地履行着关于设计与建造的诺言,几十年后成就了国人心中对其的“肃然起敬”,成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然而,这座历经风雨战火的桥梁成为了保护文物,但是茅以升身上修桥的原则和精神是否也将成为文物永久保存,供人瞻仰起来呢?这样的坚守讽刺的是谁的脆弱?不是坍塌的土方砖石,不是科技的钢筋铁骨,不是时间的天堑通途,而是施工方建设者管理人的脆弱不堪,吹弹可破的责任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