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上,您还记得大明湖畔的夏雨荷吗?”
这是这样一句简单的台词,带着梨花带雨仿佛跳入眼帘的期盼,如十七八女郎,手执红牙板,浅吟低唱“杨柳岸,晓风残月”,一切便咿咿呀呀开场起来;如“我梦江南好”,让那莺歌鸟语的记忆一一铺现;如《红楼梦》中“开辟鸿蒙,谁为情种”,大幕便徐徐拉开,上演一段亦梦亦真的浪漫古典气质;又如缓缓打开清明上河图,那些沾染历史风尘和迁客墨香的风景人情便在眼前渐渐灵动鲜活。。。

《还珠格格》这部经典的古装剧,虽然来自琼瑶路过一地公主坟所引发的编剧构思,但是其逼真灵活的演绎,如诗如画的勾勒让这部看似描述深宫生活感情纠葛的戏更增添了个性的张扬、感情的坚贞和古典浪漫主义情怀。它不仅仅展现的是一种宫廷生活,更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小燕子嫉恶如仇,天真浪漫的个性特征,还有紫薇琴棋书画诗词歌赋更为本剧增添了渲染笔墨。我们还记得“雨后荷花承恩露,满城春色映朝阳。
大明湖上风光好,泰岳峰高圣泽长。”“一片两片三四片,五片六片七八片,九片十片片片飞,飞入芦花皆不见。”“红嘴绿鹦哥”、“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凤凰台上凤凰游”等古典诗词的编剧运用,这些同那些稚气天真纯洁的面孔一样,深深扎根于我们十三年前的青葱岁月。
虽然《还珠格格》不比《三国》、《水浒传》、《红楼梦》那般经典,但是也没有逃过被翻拍的命运。网络上和现实的口碑对翻拍剧多是拍砖,因为经典仿佛已经在人们的脑海里根深蒂固,如今的科技虽然沿袭了情节,但是打破了原本的场景,甚至会扭曲经典本身所蕴含的气质和韵味,在这点上,新《红楼》早已被批判的千疮百孔。但对于《还珠格格》来说,尚不属于古典名著,其历史性、知识性、传承性也不会达到相应的境界。所以对于《还珠格格》的翻拍,在情节上无需多言,演员上属于主观上的演绎,正如新版小燕子所说,从没想过超越,开心就好。

所以说,相比《三国》《红楼》,对于《还珠格格》的翻拍压力要小得多,因为所反映的历史意义、封建文化不会如四大名著一样令人挑剔,再怎么茶余饭后也只是对人物对演员表演方式的诟病,不会触及封建文化、历史传承、时代意义等深层次的内涵。但是相同的一点是,无论新旧,都会让我们重温旧梦,领略时间带来的改变和意义。如当初刘心武解读红楼时一样,虽然毁誉参半,但是刘心武先生淡然面对,令其欣慰的是,无论正确与否,在全民掀起了一阵重温经典重读红楼的风潮。
而我们对于旧版和新生事物,都当存接受容纳之心,以自己人文的情怀与眼界,珍藏经典中沉淀时代印迹的东西,笑看改变所带来的取向。多少年后,无论故事如何诠释,再多的经典如何翻拍,只是淡淡一句:
“皇上,您还记得大明湖畔的夏雨荷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