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看《最爱》前,对这部影片没有任何了解,包括影片题材、创作背景、剧情架构、主演人物等等,不过如此这般更好,没有先入为主的思想做铺垫,亦左右不了我对影片好坏的看法,犹如我铺开一张洁白无暇的纸张,如点滴笔墨渐渐泛滥,勾勒出我对《最爱》的亦步亦趋、或浅或深的感觉。
对,再没有比《最爱》的《感觉》更能让我总结出对这部影片的看法了。从故事场景到感情基调都让我的脑海中不由自主得闪现出顾城的那份《感觉》:
天是灰色的/路是灰色的/楼是灰色的/雨是灰色的/在一片死灰之中/走过两个孩子/一个鲜红/一个淡绿。
《最爱》给我的就是这样的《感觉》。
【天是灰色的/路是灰色的/楼是灰色的/雨是灰色的】 从影片背景和环境看,开篇就给人一种灰蒙蒙脏兮兮的感觉,给故事定下了布满灰尘世俗不堪的感情基调。开始便是死亡,被村民唤作“热病”的艾滋病,在小村落里蔓延。灰头土脸的装扮、布满尘埃的土屋、蓬头垢面的随意、尚未启蒙的素质、对未知死亡的恐惧,这一切一切交相辉映着这个被死亡笼罩的村庄,所有人类劣根性的种种表现也配合着这如“死灰”般沉寂的小村。
在奠定了这样的感情基调和艾滋病背景下的故事,我从开始便渐渐厌恶和反感这样的台词、情节、抑或感情。虽然接触过乡村题材的影片,但是如此般灰蒙蒙的“脏”绝对不仅仅来自于环境,更来自于人物的心灵。它似乎不符合我不管来自梦想或者现实的种种幻想,它不同于《我的父亲母亲》的时光沉淀的深意,不同于《山楂树之恋》青春的纯粹,更不同于《倩女幽魂》的人间仙境的幻想。它把人一下子拉到现实的残酷,或者说,地狱。
这个病是由赵得意的哥哥采血引起的,于是他的爹为了赎罪,把所有得病的人聚集到了小学校里。在这个学校集中营里,大家同住一个同吃一屋饭,一副表面和谐的生活开始了。灰色的天空不仅仅作为了背景,更灰色的是人们的劣根性的可悲。盗窃、偷盗、掠财、争权、短见。
沉寂如死灰的阴霾,不仅仅来自于环境,还有人心。
【在一片死灰之中/走过两个孩子/一个鲜红/一个淡绿。】 赵得意和琴琴便是在这样灰蒙蒙的背景下相恋的。
琴琴的第一次露面也正是那件在所有灰色的背景中让人暗暗眼前一亮的鲜红。那样的鲜红,显得和背景格格不入,又充满着讽刺。所有沉寂已久的目光也开始在这鲜红的一点中弥漫开来。这种弥漫,依旧是人性深处欲望的衍伸。我在看到这里排斥不好的感觉的同时,却深深刺透纸背。便是抵触和蔑视剧情的同时,还是想提挈出一些无奈的发人省醒的东西。
得意跟琴琴因为被盗案渐渐产生了情愫,加上彼此的另一半都已经抛弃了自己,二人决定在一起。这到底是怎么样的一个所谓“爱情”的故事,在重重禁锢之中,仍试图去讲述一个对当下现实的种种荒诞和悲剧有所反思的故事。片中最华彩的片段,得意牵着琴琴来到铁道边,他狂放地在火车头前奔跑,琴琴吓了个半死,大喊:“赵得意,你个王八蛋!”
这是表白还是释放?这是热爱还是抵抗?
还是同病相怜的艾滋病患者肉体和心灵的相互慰藉?
他们本身就不会被现实包容。背叛、偷情、放纵、生死。这段恋情十分坎坷,伦理不容,村里人耻笑。但是经历过千辛万苦最终二人还是跟原本的配偶离婚彼此在一起了,挨家挨户的发喜糖,报喜,幸福的背后却也逃不过热病带来的死亡。病发了之后,所有的欢乐,所有的荣光,所有的欲望,一下子都泯灭了。这一个群体,在集体的漠视中,在自己无知的不恐惧中,就这样消失殆尽。
还是那样的结果,“这对新人依旧掘强地四处奔走,发放没人敢接的喜糖,高声念着结婚证上的文字。那一刻他们胜利了,然后等着死亡来剥夺他们胜利的果实。”
一片死灰之中,即使突出和显眼,可依旧是没有生命力的东西。
总之,我们的眼球和心灵都会被这灰蒙蒙的天空下,鲜红和淡绿所刺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