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黑猫
黑猫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7,069
  • 关注人气:138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聋人羽毛球队(原稿)

(2013-08-01 18:29:16)
标签:

杂谈

巴塞罗那豁命晚期,一场刚见苗头的急症生生用药压了下去。每天一哭、数怒,无语凝噎。

继续贴稿子充数。这篇做的很辛苦。我已竭力,对成果也很满意,无愧于心。自认为也超越了对手,目前似乎还很少有同行进行聋人体育的报道。至于那些稿件评级、评奖的玩意,都是浮云。

感谢黄老师、兔老师大清早去帮我平拍照。顺祝正在保加利亚征战聋奥会的队伍一切顺利。


http://s9/mw690/4a19292atdf016fcde8a8&690
董炯冲弟子竖起了大拇指。王运摄

http://s9/mw690/4a19292at7cb358058608&690
董炯跟队员“连说带比划”。王运摄

http://s1/mw690/4a19292atdf0170c23bf0&690
黄喜宝(左一)、查正春(右一)等队员在用手语聊天。黄志阳摄

http://s12/mw690/4a19292atdf01714c677b&690
教练张先明(右背影)在用手语跟黄喜宝(左一)、查正春(左三)等队员交流。黄志阳摄

http://s1/mw690/4a19292atdf0171d24110&690
王萌(右)在用手语跟队友聊天。王运摄

http://s15/mw690/4a19292atdf016f8b99de&690
王萌(左)在用手语跟队友聊天。王运摄



聋人羽球队:无声世界也精彩

“手举高!小臂摆动要快!”董炯把手高高举起,连喊带比划,夸张地重复着示范动作。球网另一边的队员黄喜宝盯着董炯,若有所思,一遍又一遍,终于做出了一次漂亮的杀球。“好的!这个不错!” 董炯竖起大拇指,举过头顶摇了摇。黄喜宝恍然大悟般点了点头,脸上露出笑容。

这是位于东五环平房村的朝阳体校羽毛球馆,8名聋哑人运动员正在前世界冠军董炯的带领下,备战将于7月举行的第22届听障人士奥运会。“董指导让我们对羽毛球的理解更深刻,信心也更足,大家水平都有了很大提高。”几名队员不约而同地对记者“说”,“我想为中国队拿冠军。”

沟通困难,就跟带外国队一样

与健全人运动员训练的喧嚣吵闹不同,这支国家队操练起来有点“安静”。除了击球和鞋底摩擦地胶的声音,只有偶尔伴随发力的短促喊叫。队员间用手语“交谈”,不时也会嬉笑打闹——黄喜宝坏笑着一抹脸,把汗甩向女队员王萌,小姑娘敏捷跳开,瞪眼撅嘴挥了挥拳头。两个年轻人无声地笑起来。

“半路出家”的董炯,手语水平不高,“个别队员康复得好,用助听器能和教练交流,集合讲话时就充当翻译。完全聋哑的队员,能读一些唇语。另外接触多了,有了默契,他们能看懂我的手势、眼神。”竖拇指是做得好,摇头就是不好,支起双肘撑一下表示“大力一点”……通常董炯要连比划,语速也很慢,还得一遍一遍重复,“动作不明白,就要看口型,一句简单的话可能只看懂俩字,那就多说几次。”

董炯说,带聋哑运动员的最大障碍不是听不见,而是对方的理解局限性,“就跟带外国队一样,双方不是一个语言体系。他们有独立的交流方式,那些完全没有听说能力的队员,和你好像根本不是生活在同一世界。从沟通能力来说,聋哑人比肢残甚至智障人群更弱势。”有时候,队员即便知道董炯说了什么,也很难理解教练的意图,“只能想方设法去表达,是一件比较痛苦的事。”

听不见声,打出好球都不知道

聋哑人四肢健全、视力无碍,打羽毛球有何困难?“他们听不见击球声音,无法判断什么样的动作带来什么效果。就像敲一面锣,如果不知道使多大劲能出多大声,敲哪个地方最响亮,自然不知该怎么敲。”董炯说,队员打得不好没有意识,打出好球自己也不知道,“比赛时,所有队员都不能戴助听器,通过一定分贝的鉴定才能参赛。只有在平时训练中给他们养成习惯,让技术动作定型。”

而球队面临的困难不止如此。记者在简陋的训练馆看到,球场地胶已斑驳开裂,馆里夏季闷热、冬天冷得不用脱外套,队伍还要不时与体校其他运动队共用场地。惟有墙上“创新、拼搏、奉献、荣誉”几个烫金大字,堪与健全人国字号球队相“媲美”。

就是这样艰苦的环境,孕育着队员们精彩的人生。“很多队员通过运动越来越自信,性格也开朗多了,跟以前判若两人。”来自贵州的教练张先明说,“你看黄喜宝,自己拍照‘晒’到网上,水平很高的。还有王萌,读的是河北省重点中学,现在是河北师范大学运动系大三学生。”

22岁的王萌先天性听力障碍,如今虽然讲话不够“字正腔圆”,但在康复和助听器的帮助下,已融入了健全人的世界。见记者举起相机,她还“搞怪”地冲镜头整了整发型。从小打球的王萌,在2009年聋奥会中勇夺女单亚军、女双铜牌,实现了中国残疾人羽毛球奥运奖牌零的突破。她还曾在河北省运会中与健全人同场竞技,女单折桂。“打球让我更自信、更快乐。”今年将是王萌第3次出征聋奥会,她说,“我希望取得更大突破,为中国队拿金牌。”

冠军带队,明星教练平易近人

残疾人国家队没有常设编制,临近大赛才组织集训。“队员都不是专业的,在省里没有教练带,比赛机会也很少,技术水平、战术意识都很业余。”董炯叹道,这次备战只有3个月,“只能尽量帮他们提高。”带聋哑人和健全人不同,技战术基础是一方面,心理层面的自卑更需解决,“一开始有点放不开,相处时间长了就发现,其实他们很容易相处,都很善良、单纯。”

“刚知道董指导要来带队,又兴奋又激动。人家可是世界冠军呢!”王萌说,董炯在技战术、经验、对项目的理解等方面,令队伍上了一个台阶,“很多东西以前没人教、想不到,他一句话就能点醒你。比如杀球,以前我们动作都很大,盲目发力。他就告诉我们动作要小,快、准、稳、狠。心理上也有帮助,毕竟他是世界冠军,在场边一个坚信的眼神都会令我们备受鼓舞。”来自南京的查正春,已是一名27岁的老将。他说自己以前很多动作不标准,在董炯的指导下进步很大,“这么高水平的教练来带我们,很难得,要好好珍惜这个机会。”

    冠军带队,会不会令队员有压力?“刚开始有一点,主要还是怕他有架子。不过接触下来觉得挺平易近人,能和我们打成一片。”王萌说,大家都挺喜欢这位高大帅气、风趣幽默的冠军教练,“他说话特有意思,经常一本正经的,却把我们逗得不行。”


http://s16/mw690/4a19292ate13f24c93b3f&690
穿插几张图。这几次采访真的很辛苦也很用心,因为之前包括本报在内都已做过董炯带肢残队员的报道。我在这炒冷饭,想炒出美味,必须有新角度。思来想去,只有从“聋哑”入手,抓住这一特性——聋哑人如何打球,如何交流。这是同行们未及触碰的角度,也是一大难关。但既然想做,就必须迎难而上。想不出如何比别人做得好,也就罢了。对于我这种纠结的人来说,既然想到了,就不可能不尽力而为。

http://s9/mw690/4a19292at7cecb6ebb6e8&690
由于本报摄影部三年前关于董炯带肢残队员的图片版加千字文已经受到采访对象高度认可,想要再次取得信任和受访者的热情,可能有一定难度。也许是我太敏感,在阴差阳错数次失利后,一度受挫痛哭。但最终,不管是否用真心换取真心,至少工作任务算是完成了。

http://s9/mw690/4a19292ate13f273ea4e8&690
朝阳体校真够破的。

http://s12/mw690/4a19292at7cecb74c21bb&690
第一次去还是春初,馆里冷的不用脱外套。

http://s7/mw690/4a19292ate13f2aa37c16&690
他们同样身披China战袍,却在简陋的场地上备战属于他们的奥运会。他们乐观、自信、真诚、热情,对生活和从事的项目怀抱更多热爱。他们是中国聋人羽毛球队,他们不是特殊人群,只是所遇困难和某些方式与你不同,就像你我本也不同。他们拥有完整的人格,甚至更积极向上。


http://s3/mw690/4a19292ate13f2c461e12&690
再去时,似乎已轻车熟路。

http://s14/mw690/4a19292ate13f2c8f539d&690
小萌萌,原来是体操运动员。哈哈。

http://s6/mw690/4a19292ate13f24530e25&690
只要是人就有梦想,我想得到属于我的那一份。加油。



(配稿)董炯:昔日世界冠军 今朝残羽大使

    世界冠军退役后从教,不是新鲜事。但董炯的选择有些“非主流”——挂帅中国残疾人羽毛球队,当起了没编制、没薪水的志愿者。“残疾人运动员虽然是弱势人群,但他们通过努力为国争光,做的事儿并不弱势。”董炯的最大目标,不是率队争金夺银,“而是尽可能为他们提供平台,让他们自己创造价值,改变命运,树立自信,更好地生活。”

    董炯,亚特兰大奥运会男单亚军,曾高居世界排名首位。2000年退役后,他成立羽毛球俱乐部,致力于青少年和群众体育推广。2007年夏天,一位广东妈妈带着聋哑女儿来到俱乐部,“我才知道有这样一个人群,他们热爱羽毛球,而且也有国家队。”董炯了解到,这支特殊的国家队没有专职教练,训练都要“打游击”,便动了带队的心思,“我这有吃住条件,俱乐部有队员可以一起练。于是我向中残联体育部毛遂自荐,申请带队。”

    董炯当教练不仅没有报酬,还自筹百万余元资金,在朝阳体校的球馆旁加盖了宿舍、食堂,改造了无障碍设施。“残疾人国家队包括聋哑、肢残和智力残疾人3支队伍,每年都有世界大赛,也挺忙的。我看残疾人羽毛球后备力量非常少,还培养了一支长训的青少年队。”

    如今,董炯已把俱乐部运营交给几位副总打理,自己的精力几乎全部投注在残疾人弟子身上,“训练方面,我会安排好计划,有其他教练执行,有时我也会辅助进行技术指导。更多精力放在队伍建设上,比如这次聋奥会,我想谈一个专业品牌的赞助。”与健全人羽毛球国家队赞助商不请自来不同,残疾人国家队的服装、器材都是“有什么用什么”,统一发给队员的只有一身代表团团服。广州亚残会羽毛球比赛,只有中国队有专业器材赞助,便是董炯“跑”下来的。

    董炯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我有这个资源,想尽量给他们创造条件。”在他看来,同样是自强不息、在赛场上升起五星红旗的运动员,但社会对残疾体育健儿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广州亚残会后,董炯带队获誉凯旋,却没有引起任何关注,令队员多少有些失落,“我是从备受追捧过来的,心里为他们感到不平衡。他们和我当年一样用汗水换来成绩,而且要克服更多困难,他们更应该是明星。”

    所以董炯想方设法提高项目的影响力,用自己的名气号召更多人关注残羽,“只有这样,才能让他们认可自己的付出。我们想到残疾人,总觉得要在生活自理方面多帮助他们。其实他们最需要外界的信任,忽视他们的缺陷,肯定他们的价值。”他还准备力争进入世界羽联,推动羽毛球成为残奥会比赛项目,“伦敦残奥会没有羽毛球,队员都挺沮丧。慢慢来吧,我才干几年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