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教育学校体育老师李红喜(原稿)
标签:
杂谈 |
前面说了,本来是一堂会——东城特教成立足球队。但我觉得可以做,也值得再做。
http://s4/mw690/4a19292at7cecbbac2523&690
智障小队员的带球表演,正能量有木有。
http://s4/mw690/4a19292ate13f5a6f5cf3&690
体育,原本就是为了健康、合作、自信、快乐。在体育中,我们拥有的相同、平等。
http://s3/mw690/4a19292at7cecbc521aa2&690
后来去看足球队训练,帮忙传一脚球,左边这小胖子咧嘴笑着冲我竖大拇指。当时感觉好灿烂。
http://s6/mw690/4a19292ate13f582d5ac5&690
学会这些简单的动作,需要付出很大努力。他们比我不幸,也比我坚强。
http://s3/mw690/4a19292ate13f58f779c2&690
小帅哥李念,很有运动员范儿。10年前刚入校时,平衡能力还非常差。如今已多次在全国特奥运动会中获奖,曾获评市十佳少先队员称号。
http://s5/mw690/4a19292ate13f5b755394&690
李老师在给孩子们训练,上体育课。关于这里的故事还有很多。去了几次,都想当志愿者了。
http://s6/mw690/4a19292at7cecbbd3afb5&690
李老师的“特殊”体育课
东城区特殊教育学校位于北三环,主要招收智障和听障学生。38岁的智障部体育老师李红喜,已经在这工作了18年。“一直干下去呗。”问李老师想干到什么时候,他脱口而出:“让更多孩子融入社会,幸福地生活,是我的梦想。”
1992年,李红喜误打误撞学了特殊教育专业,1995年进入东城特教学校。“刚开始教数学,后来体育老师调走,因为我年轻,又是男教师,就‘转型’了。” 2002年,李红喜又学了个体育教育本科,“我本来不喜欢体育,也不爱运动。现在至少会小20个项目了。”
李红喜善于结合情景,将生活技能寓教于练,让学生在提高身体素质同时,学会解决实际问题。“衣服被风刮到树上怎么办?”他指指树杈上的外套,又指了指地上的沙包。“用包打下来!”学生马晨一喊,几个孩子纷纷附和。李红喜赞许地点点头,耐心教导起来:什么距离、角度能打到衣服,怎样做动作最合理,站的位置越高力量越大……还要注意避让过往行人。这些简单的道理,对于这些孩子来说,需要反复灌输才能学会。
上课时,李红喜说得最多的是“真棒”,做得最多的动作是鼓掌和竖大拇指。症状较重的刘云峰,晃晃悠悠举起沙包,一松手,包掉了。李红喜上前握着他的手,帮他把包扔出去,随即带头“掌声鼓励”。刘云峰咧开嘴“嘿嘿”笑起来。
“特殊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帮孩子树立信心,要随时随地鼓励他们勇于尝试,从中体会快乐。孩子好动是天性,不能让他们因为挫折而丧失对体育、对生活的兴趣。”李红喜笑说,在特教学校,音体美是主课,“当他们走入社会、回归家庭,身体健康、生活自理和积极乐观的心态更重要。”
目前,学校招收的智力障碍学生以中、重度为主,这些孩子视觉捕捉、身体控制和模仿能力很差。教师不仅要耐心,更要能创新,“用普通方法教,孩子进步慢,没有成就感。我就想办法分解难点,让学生每走一小步,都能看到成果。”为此,李红喜自创了好多教具和训练方法,“比如学打高尔夫,先用塑料棒和饮料瓶做的‘大锤子’击打软式排球,熟练后再逐渐提高精准度。”
上课时,重度自闭症的浩浩一直围着操场不停“走圈”。对于情绪障碍学生的这种刻板行为,老师不能强行制止,但也必须随时关注。突然,浩浩冲向队伍,拉住小女孩蒋丛就往跑道上拖。李红喜赶忙上前阻拦,浩浩与老师“挣吧”了几下,放开蒋丛,一个人继续走起来。
“他只是想拉蒋丛陪他走。自闭症的孩子有时带有攻击性,抓、咬都是常事。”李红喜不以为然地看了眼胳膊上的抓痕,平静道,“我本来性格就内向,刚来时没少发脾气、受打击。比如你在这做示范,他们完全没反应,像看戏似的。学生没有反馈、异常反应,甚至不能自理,都是正常的。当特教老师必须心理素质好,否则很容易崩溃。”
当年和李红喜一同入职的4位老师,如今只有他仍在从事特教工作。如今,全市每个区县都有特殊教育学校。东城特教有教职工70人,其中4名体育老师,要带近200名学生。李红喜教过的孩子,有的在全国特奥运动会中取得佳绩,有的被评为市级十佳少先队员,“看着他们生活能力、心理状态一点点提高,这种成就感,挣多少钱也比不了。觉得自己干这个——值了!”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