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英华沉浮录》全集十本啊。
(2014-09-09 20:24:35)
标签:
董桥英华沉浮录 |
分类: 我愛讀書 |
十本书,断断续续,读了半年。将近20年前的长居于香港文人的文字,现在读来,温婉润人。虽然早先不太习惯去阅读港台文人的文章,到现在习惯喜欢,反而觉得自己从小习惯了的有些生硬,失去了中华语言文字的魅力与底蕴。
还是多读书吧。
一下是十本书里,摘录出来,觉得可以一再咀嚼的文字。也有一些是整篇文字被我摘录的。pdf版本读起来方便,可是要做摘录真是要命啊,都是一个字一个字敲出来的啊。
幸亏我打字快
Forgive
我这样看你的文稿真不好意思,我不习惯没有东西可读,赤身裸体似的。
Allow
那就让我借点东西给你遮一遮,虽然我倒觉得你裸得很有格调。
丹麦语法学家Otto
排斥语文的正常演进和排斥外来新字新词同样不切实际。
溥心畲手挥折扇,啜着香茗,抱怨学校太不懂事,“每周一个时辰工夫的课,岂能学画;学画要先读四书五经,练好书法,人品端正而后不学自能。”
王家诚的《溥心畲传》:在红红的腊月里缅怀旧日王孙的丹青生涯,显得格外应节。溥心畲是一位典型的中国文人:迂腐得近乎滑稽,天真得近乎可爱,浪漫得近乎愚蠢,学养画艺却高妙得近乎神奇。现在的大学艺术系里很难再找到这样的老师了。
Arthur
你放心,我不依的还是不依,虽然不依,但我还是爱听。——张爱玲
Ours
我们这个时代根本是个可悲的时代,我们偏偏不肯认命。狂澜既倒,我们都在断瓦颓垣之中,慢慢养成一点新习惯,抱着一点新希望。费劲是相当费劲了:此去并无坦途;可是重重障碍,我们也有法子绕路走,甚至手脚并用攀过去。反正我们不管天塌了多少下来都只好活下去。
美,不经造作,它自生
刻意追求,便消失
听任自然,它留存
————艾米莉•狄金森
中国人念书近乎偏执;最不能忍受的倒不是烽火连三月,而是家书不敢说的故园消息。中国人期待的不是炮声,是归人跫然的足音……温山软水慢慢从噩梦中醒过来了;城郭如故,明月依旧,燕子来时,关心的是昔日的黄昏深院,不是日月换了的新天。
舅舅抽足了鸦片心神亢奋,斜靠在天井里的葡萄架下,拿着石印本的古书给我讲《三国》、讲《水浒》。他削瘦的脸上冒起英挺的鼻子,吹皱的眉头和兴波的印堂是绵绵百代的青山绿水,幻化成我心里的罗贯中和施耐庵: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我就这样进入了浅近的文言世界里。语言文字是怀旧的九曲桥,通不到《史记》的殿堂上也会通到曹操的铜雀台边,通到108条好汉的刀光血影之中,甚至通到史湘云的酒杯里。然后是林琴南先生的生花译笔。然后是鸳鸯蝴蝶的旧时月色。然后是沈从文的山乡黄昏。然后是朱自清的秦淮背影。然后是谢冰心的温暖嘘寒。然后是张爱玲的流金岁月。
给自己的笔进补
Clarence
No
内地各省朋友寄书来,总是包了好多层纸,生怕纸薄了磨损了书。我收到了总是一层一层慢慢拆,唯恐撕破了内层的旧报纸旧书页,那些印刷品往往很好看。
少年爱买书,青壮嗜藏书,中岁多读书。
印书确是正经大事,藏书更是名山事业,殊难草率。
语文可以像水墨那么沉郁。语文可以像金金银银的阳光那么明丽。
历史的伤痕是陈年的风湿,刮风下雨都会痛。
Vigoro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