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一和家家
一和家家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28,219
  • 关注人气:203,40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放量十字星或将终结调整

(2009-08-27 15:47:21)
分类: 一和看盘

放量十字星或将终结调整

 

一和家家

 

周四两市股指小幅低开,沪指重心有小幅下移,成交量同比小幅放大,基金重仓股持续低迷,八股行情持续火爆。截至收盘,沪指跌0.71%报收2946.40点,收阴十字星;深成指跌0.81%报收11897.74点,收上影线较长的阳十字星;两地成交2300多亿元,较昨日明显放量。个股方面,两市计有1015家股票上涨,其中涨停41家;490家股票下跌,无跌停股票。板块方面,甲流感、3G、ST、创投、医药、农业等概念股板块领涨大盘,煤炭、有色金属、汽车、石油板块拖累股指,地产、建筑、钢铁、电力等39各行业板块红盘。

消息面上,国务院推五措施抑制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工信部和社科院报告认为:全年工业利润正增长难度大;保险资金投资不动产和未上市股权细则最迟10月出台;首批创业板公司有望9月上旬预披露招股书——总体来看,当万科抛出112亿融资计划之时,影响放量十字星或将终结调整了深成指,沪指的上涨也必然受到影响。当前市场对再融资已变得敏感。昨日浦发银行再融资的消息引发银行股全面下挫,从侧面反映市场流动性的宽松程度已远远不如上半年。

盘面来看,早盘医药股领涨,有9家医药股涨停,其中康恩贝连续4个涨停,天坛生物和通化东宝也强势涨停,医药股成为早盘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涨幅在前的行业有医药,券商,创投等;跌幅在前的行业有煤炭,石油。午后3G概念飙升,中国联通大涨5%。受此带动,中兴通讯、大唐电信、东方通信等3G股快速跟进。盘面上,医药股表现稍强,以3%的涨幅位居涨幅榜首,而资源股则普遍下跌,其中煤炭石油、有色金属等跌幅均超2%。下午开盘后,由于浦发银行、兴业银行以及深万科等权重股跳水,导致沪指快速下行至2909点,后在中国联通拉抬、中石油中石化止跌回升作用下,沪指一度翻红,但尾市深发展、招商地产等股票再次杀跌,拖累大盘晚节不保。值得一提的是前期表现较强的轮胎股今日均大幅回落,青岛双星、黔轮胎、风神股份接近跌停,而双钱股份的跌幅也逾5%。而军工概念股盘中也曾经一度大跌高达2.44%,显示市场短线炒作风气较旺。

从技术面看,由于股指短期震荡剧烈,5日均线同10日均线趋于粘合,多空双方在此争夺激烈,周五或下周面临方向性选择;从市场特征上看,金融、地产、钢铁等权重板块的冲高回落显示市场主力资金依然分歧较为严重,这可能将决定股指难有上好表现,放量十字星或将终结调整多头资金将更多注意力转移到了中小市值和题材股上,过短期热点轮换过快,参与难度较高;从市场的流动性来看,虽然大方向上仍维持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以支持经济,而且居民储蓄的活期化也初露迹象,但综合来看,流动性逐步递减已是不争的现实,一方面是因为上半年流入股市的实业资金将逐步回流实体经济,票据融资到期也会引发部分信贷资金撤出,另一方面则是因为股票供给力度正逐步加大,601板块扩容加速,而创业板也即将开闸,红筹股回归也在预期之中……等等,这都将对市场构成心理压力,预计股指将会在矛盾中震荡上行;短线而言,中国联通、中国中铁等低价权重股连续回落后突兀而起,毫无疑问是多头发起进攻的一个信号,而股指回调、个股大面积上涨并且多数个股走出了喜人的V型反转图形,则从市场层面了诠释了十字星后向上突破沪指3000点的诸多可能性。

总体而言,上市公司中报的差强人意说明市场对经济复苏的预期过于乐观,中报试金石对股指的走势将形成较大的抑制,尤其是沪深300指数股板块——由于投资者对经济复苏预期进行理性修正,市场也将随之进入震荡、整理、蓄势阶段。在此状态下,即使股指突破整数关上行,也极有可能还会在前高附近回落。操作上,投资者仍应采取谨慎态度,将注意力更多转移到增长稳定的防御性品种,坚持逢低分批吸纳、中长线持股的原则,尽量减少操作频率——要知道,在一轮牛市中,没有一个赚大钱的投资者是跑来跑去的。

点击阅读 周五操盘策略重要提醒

公告:每周二和周五,一和家家均有重要文章在超级牛仔网《中证内参》(免费财经杂志电子版)首发,请博友们各自收藏下载页面或在百度搜索《中证内参》,以备及时下载阅读。

 

二〇〇九年八月二十七日一和居

点击阅读  一和论市

 

郑重声明:本博仅为一和家家个人观点,不构成投资参考。敬请博友一笑读之,且勿效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