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80后:不应回避成熟——答张昊文

(2006-07-28 09:26:52)
分类: 对话与答问

 

  记:一提起“80后”文学,我们就会想到“市场化”、“商业化”这些词语。那么,市场、商业这些因素,对“80后”文学影响大吗?有一些什么影响?

  李:影响当然很大,正面、负面影响均有。就正面影响而言,这些文坛新秀的作品,通过市场扩大了影响。这些文学新人,提高了知名度,增强了创作的信心、动力与热情,从而在较短的时段内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是,由于市场的影响,也不排除一些作者为了追求更大的效益而采用不好的手段,甚至出现抄袭的情况。

  记:您认为“80后”文学繁荣的原因有哪些?

  李:既有深层原因,也有偶然因素。对于80年代出生的这一代人来讲,他们成长在一个社会变革时期。在成长历程中,他们的思想不但会随着个人的成长而发展,而且会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转型而变化。在这样一个变革的时代,年轻人是容易早熟的。在他们的周围又有各种问题和不合理现象,比如说,教育体制的不合理,就直接对他们构成了一定束缚,促使他们不能不思考,同时,也希望发出他们自己的声音。这是根本性的东西。偶然的因素是一些报刊为了自身的市场效益而为他们提供了契机。就拿《萌芽》杂志社与几所知名高校联合举办的“新概念”作文竞赛来说,这类竞赛使许多同学展示了自己的才华。在“80后”作家中,有许多人就是通过新概念作文竞赛,而步入文坛的。甚至有些理科学生也觉得自己在文学方面更有潜质,从而以此为转折点走向了文学。

  记:网络上有许多人对“新概念”作文竞赛,甚至对“80后”文学持否定态度。您认为“80后”文学,是否会像泡沫经济一样,繁荣一时,而最终成为泡影?

  李:优秀的作品,的确要经受时间、历史的检验。我们今天还在奉为经典的文学作品,在它们出现的那个时代,或许也被众人传诵,或许得不到社会的认可,所谓优秀作品,应该接受时间的淘汰。“新概念”作文竞赛持续了这么多年,而且有越来越火的趋势。这至少可以证明,它是受欢迎的,是社会需要的。至于说“80后”文学作品,会不会像泡沫经济一样,还要留给历史来回答。这与这些作者今后的发展有关。

  记:您作为一位中国当代文学的研究者,如何评价这些“80后”文学作品?

  李:如果考虑这个群体的年龄因素,应该说,这些作品水平是很不错的,不但文笔好,而且很真实,有真情实感。在我们这个时代,作品的真实性是难能可贵的。比如韩寒的作品,你们可能想不到,像我这样,作为你们父辈的人也很喜欢读。韩寒对社会上一些不合理现象的批判、对现行教育体制的挑战,我读起来也深有同感。再如春树,在作品中把自己撕给别人看,我读的时候有一种情不自禁的心痛。他们在作品中所传达的东西征服了读者,所以“80后”文学才能在社会上,特别是在学生中产生广泛的影响。

  记:有人认为“80后”文学作品的内容比较另类,个性比较张扬。您如何看待“80后”文学的这些特点?

  李:内容另类,个性张扬,这很正常。从“80后”作家的成长背景来看,他们在所面对的教育体制下,的确受到了多年的压抑。但在这个压抑着他们的外壳下,他们还没有放弃个性,没有失去自我。应该说,他们的成长氛围还是越来越宽松的,所以他们的个性能够在作品中显现出来。从另一个角度看,搞文学的人张扬一点,也说明他有自信。一个出生在“80后”的人,张扬一些,充满自信,是很好的。如果他们少年老成,一片沉闷,今后的文坛如何还能生气勃勃?

  记:您作为一位文学前辈,对“80后”作家有些什么希望?

  李:有人评价说,“80后”作家,走上了市场,却没有走上文坛。我不同意这个说法。对于所谓“文坛”应该作何理解?文坛在哪里?谁的文坛?如果所谓文坛就是中国作家协会或主流报刊,其实,不走上文坛又有什么不可以?应该说,他们已经在文坛上。这个文坛可能不同于传统的主流文坛,却无法不论它已经是文坛的一个构成部分。所以大可不必因为没有走上那个所谓文坛,就失去自信。走向市场本身就说明了社会的认可。脚下的路有多条,不一定非要向主流文坛靠拢。

  对于“80后”一代新秀,我想表达的一个意思是:与前几代人相比,他们的成名时间很早。这是优势,也必然要面对挑战,甚至是难题。由于成名早,随着他们的成长,读者对他们的期望值就会越来越高。一篇作品因为出自年轻作者之手,特别是出自小作者之手,很容易获得人们的肯定。然而,当这些作者在文坛上活跃了几年之后,人们不会再用孩子的标准来衡量他们。读者想看到更加丰富、更加深刻的东西。“80后”作家以青春写作引人注目,但它只是临时的,不是可以长期依靠。因为人毕竟要长大,当一个人已经成为大人的时候,仍然整天展示自己青春期的那些特征,就不讨人喜欢了。所以,不能回避成熟,更不能拒绝成熟。要使自我尽快成熟、丰富、深刻起来,强大起来。这意味着要努力开阔视野,甚至不要只局限于读文学书,也不要把自己封闭在文学圈子里,而应该走向更广阔的天地。文学,永远需要非文学的营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