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传播——成像、刻录阶段
今天我们从电视这种大众传播媒介中看到一个“真实”的世界,它就是依靠成像与刻录技术创造的一种全新的、与现实直接联系的形象世界,我们对技术客观、中立的本质确信不疑,使我们承认形象与真实的吻合是无法替代的。
“一张照片所显示的某物必定是摄影机镜头前某一点确实存在过的。这一形象是辨证的,因为它把现在的观看者与其所再现的过去时空的某一瞬间联系了起来”。尤其是新闻图像和新闻照片以实时的播出感觉支配着被再现的对象时,任何虚拟都会变得真实起来,也许人们根本没往虚拟方面去想。
过去,一部动画片要讲述一个完整的故事,需要将一个动作的每一个变动瞬间都描画出来,然后进行连接。如果依靠计算机技术,完成一个动作就简单多了。人们借助计算机技术几乎可以无限制地复制全部的想象物,而这种对于物像的追求一直伴随着技术的进步而获得成果。“从18世纪经济的视像化到医疗诊断术的发展,再到19世纪早期兴起的、作为再现现实主要手段的摄影术。在医学上,它取得了最令人注目的成就。现在,从大脑的活动到心脏的跳动,都被复杂的技术转化为一个可视的画面。”
在技术提供的视像中,人们好像又突然找到了不需要话语替代就能够获得全部意义的工具,技术摄制可以触到任何一个方面,又能够以快速、便捷和更有效的优势表达事件过程。于是,人们在成像-刻录的技术魔力以及成果中看到替代(语言的替代)符号的遮蔽性后,欢呼一个影像——刻录“真实”时代的到来。
人们不仅提高了看照片-图像的兴趣(今天几乎很难找到没有图片的报纸和杂志了,而且图片越来越大,越来越多),也把许多表达的过程都视像化了。例如,在电脑上观看家庭影集,发送电子贺卡,看电影。用摄像机叙述事情(拍摄家庭旅游过程替代文字的记录),通过手机可以随时随地的拍摄照片等等。就连商品也需要一个形象代言人,形象的地位已经超过振奋人心的口号。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