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工作关系,近几日连续到庞村下乡,再次深入庞村清代民居群,探访这片庞大的清代古建筑。
庞村清代民居群规模宏大,设计超前,统一坐北向南,村中青石小巷整齐划一,尤其是排水系统堪称一绝。
走进民居群,但见一幢幢高大的古建筑坐落其中。据了解,民居群共34幢,总面积25000平方米,布局严谨,排列整齐,红瓦翘脊,鳞次栉比,气势恢弘,飞檐走兽,装饰豪华,壁画,石雕,木雕,泥塑等,内容丰富,色彩鲜艳,栩栩如生。
这些清代古民居是典型的岭南建筑,硬山搁檀式结构,一底一搁、翘脊、重檐、歇山顶、梁檐有帮,帮雕穿心;墙体为砖包皮,内衬泥砖,温度较好;每座皆设有屏风,造型上风格独到。民居群造型式样多,对称及不对称布局兼而有之,从一进三开间、二进四开间、三时四开间到三时七开间不等,单座最大者占地约有15000平方米。单组建筑内门站相通,相邻建筑墙连体,相互间有近2米宽、纵横交错的狭巷沟通,门阶以青石条铺就,地面及巷道铺以青砖。站在狭长幽静的巷道中,使人觉得自己仿佛已走进了一幅古画里。这些古民居的檐下、屋顶下都绘有彩色的“裙画”,描绘花卉树及鸳鸯、仙鹤、鹿等珍禽瑞兽,笔法细腻、圆润,颜色历久如新,虽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但依然鲜艳夺目。屋檐、窗额有精美的雕刻,多雕以盘龙翔凤、喜鹊以及如意、八宝等物体,手工精细,惟妙惟肖。在将军第、梁氏宗祠两座古屋的天井两侧砖墙上有树林、瑞兽的立体灰塑,并漆有颜色,造作精巧,造型生动。这两座建筑的盖瓦分上下两层,上层用于挡雨,下层为漆成白色的“看瓦”。如此装饰,在清代民居群中极为罕见。宅院中还有古井,井水清澈甘甜,至今尚可使用。
在初冬的暖阳下,淌洋在古宅中,感受古宅的苍老气息,无人居住的宅院巳经荒凉,如同浑浊了眼神的老人,期待着春天的到来,充满欢乐的笑声,焕发勃勃生机。
走出村口,回望古宅,在冬日暮阳夕照下,斑驳脱落的粉墙,古老厚实的灰瓦,仰天长啸的翘角飞檐,就象黑白电影里陈旧昏黄的景致,并未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得黯然失色,反倒影衬出一种历久弥香的韵味,用不同的方式还原着过去的色泽,显现当年的辉煌,虽古老却如在历史的尘埃中静静书写些浮华的往事。颓然也好,衰败也罢,繁华已随岁月去,古宅犹存,历尽沧桑,顽强延续尘世烟火几百年,不仅仅是一道古朴的风景,更是一部村史的画卷,见证了几百年的沧桑旧事。
古宅悠悠,时光流逝,老了几多红颜,白了几许华发,添了多少回忆,留下多少欢歌与离愁。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