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艺术家金锋
艺术家金锋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5,956
  • 关注人气:1,00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们要视“不老实”为一种进步——与学生谈创作(四)

(2009-11-18 21:23:17)
标签:

复旦

教学

当代艺术

作品创作

文化

分类: 当代艺术教学

我们要视“不老实”为一种进步——与学生谈创作(四)

综合绘画研究(教学材料)

复旦上海视觉艺术学院美术学院07绘画专业

//金锋

 

我们要视“不老实”为一种进步

与学生谈当代艺术创作(四)

 

先复制一份学生的来信,信是这样的:

老师您好!

我是07绘画班的徐成,上次课穿灰衬衫,长得似男非女的那个。

课上问过一个问题,关于作品如何影响别人思想的。当时您回答我“艺术家在做作品的时候是不考虑这个问题的。”我琢磨了三天,总算有些想明白了。

过去我老是纠结于“这个事情这样做有什么意义”,想到最后没有一件事情是有“意义”的。搞得自己经常处在一种什么都不在乎的消极状态。

带着这样的状态,我再去看展览,看其他艺术家的作品,难怪觉得没意义。我那时候就认为艺术是为了传达先进思想,而传达先进思想要像主席最新指示一样写明白:一要怎么怎么;二要怎么怎么;三要怎么怎么;四要怎么怎么。力求达到让最不懂艺术的,带着孙子去美术馆过“一个有意义的中秋节”的老百姓们都看懂,在精神上同他们一一握手,亲切交谈。

现在想来,岂止是无知,简直是无赖。

我读了这封信,不能不再做一些解释。前面在谈沈凌昊关于“恐怖”这个意念的时候我说过:“艺术家思考作品的时候应该是自私的。”徐成问我作品如何影响别人的思想,我的确用上述的话做了回答。但徐成思考作品要影响别人的思想,这作为一个愿望并没有错。我们总希望自己的思想能够与别人的思想共同呼吸,在特定的情况下也能影响到别人的思想。问题是我们不能在愿望中谈愿望,不能纸上谈兵。所以,在这样的前提下,我暂且先说了,我们自私一下,先把自己该考虑的考虑清楚了,我们自己是否有真正要说的东西,假如我们有要说的话,这些话是怎样形成的,支撑这些话的信念在哪里。由于最终作品是用来交流与呈现自己思想的媒介,所以,它终究是要与别人见面的。作品只要与别人见面,艺术批评才有可能,互动的思想才有个入口。所以,徐成的话——作品如何影响别人的思想,实际上也可以转译成:假如作品要影响别人的思想,我们为这样的影响做了什么样的准备?或者说,我们究竟能影响别人什么样的思想?如此,我们有时是可以从愿望直逼到自己的身心的,而不是把愿望停留在愿望本身。

徐成自己的心理表白是可爱而纯粹的,这与“无知”、“无赖”无关。徐成表白潜在地带出了一个较有普遍性的实情,这个实情是,现在的年轻人也还是有“理想主义”情结的,只是觉得现在的“理想主义”在现实中没有太大的用处,所以对一些问题只是想想而已,不再做所谓的“深入剖析”,包括对自己的身心剖析。一个人要影响别人,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想象自己是如何被别人“有意义”地影响的,在思想上能影响别人的人,他在背后一定是有所“建构”的,我说的是思想上的建构。假如缺少这样的积淀与长期铺垫,要说什么影响别人,岂不是奢谈吗?

我曾经说过,一个艺术家,有时是需要暂时把人与艺术家分开来反思的。艺术家这个称谓会掩盖掉许多作为人要去厘清的事情。为此我们要关注“人”与“人性”的诸多问题。如何让自己的思想厚重起来,艺术的技术性手段是不可能给予这个问题以回答的。一个人有担当的意识,那么作为人的延伸性主体——艺术家,才会有担当的自我觉醒。是人的眼光开拓了,艺术思维才会有所开拓。我想这个表达并不难明白。当然,我这样说,我是站在知识分子的立场上而言的。(关于这个问题,请详见我的文章《在艺术的背后应该做些什么?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12e3100100cw3u.html

眼前,我们的课堂现场已经有了一种氛围,大家也开始进入了一种讨论状态。这是可喜的。我想这一、两周大家会有大量的方案出来,这些方案是我们讨论的前提。这里,我想说说我对大家所提出方案的大致印象。

许多同学思考方案的入口点并不差。像“情感机器”、“婚姻保质期”、“性别颠倒”、“未成年人酒吧”、“不断纠正别人”、“种菜与偷菜”、“理你就是理发师”……这些点都是不错的。但大家也感觉到,在表述这些想法的时候,这些点“闪光”不起来,这些表述还离所谓的作品非常遥远。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呢?

首先是我们的脑子里缺少当代艺术史里的一些案例,搞不清别人认为的“好作品”到底好在哪里;其次是思维过于线性,从AB就是直线走路,或者从A点出发,不知道B点在何处,导致从A点出来之后不置可否;三是想问题过于平实,所说的观点也大都是别人的观点,自己在里面无法凸现;四是流于皮表,不知道该从哪里往深处探求……一句话,大家现在还过于“老实”。

尤婷婷要把一万元钱花出去,她想记录这钱是如何花出去的。钱如何来?她说的来路都是现在大学生常规的挣钱手段,如家教、摆摊、打工等。这样的思路,她自己叙述的时候都觉得过于一般。那么,与作品有关的“一万元”,它的来与去都应该是奇特的、精彩的。而这样的奇特与精彩又在哪里呢?我们知道,我们的常规思路断不能走向奇特与精彩。所以,我们要换种思路来思考问题。我们或许要设想是在刀刃上思考这“一万元”的事情,它是不同凡响的;我们或许要借助于法律的擦边球玩些危险的举动,使得这“一万元”的来去非同寻常别开生面;我们或许要制造一个游戏,在真假之间使得这“一万元”成功脱手。

网络中有个相关案例:《神秘富豪发帖找人花100》,这个“雷人”口气就不一般——要捐就捐一个亿,要花就花一百万!这个帖子在网上被视为“英雄帖”,寻找能人异士在1天内帮其花光100万元人民币。如果方案被选中,该方案的撰写者就能按照该方案自由进行消费,一天内花光100万元。这位“雷人”广告诱人:“我要的是创意和精彩——谁帮我想出一天24小时花光100万的创意趣味方案,我给100万元他/她实实在在地花!各位高人侠士,帮一帮我吧,你的梦想你的创意立马就要实现!”但这个游戏设置了一个前提:100万元不能购买实体,也不能捐赠、做慈善。许多人莫辨真假纷纷“试水”。“试水”也就是老百姓在纷纷做方案。

我举这个例子,就是说,现实中已经有如此精彩的案例了,它还不是艺术的,那么艺术的方案又怎样来超越类似的思路呢?我并不是说,现实已经够精彩了,艺术必须要超越现实的精彩。我是说思路是可以转换的,必要的时候,艺术向现实学习也是应该的。艺术并不是高高在上的学科,艺术向民间学习并不是什么丢人的事情。

我们现在还刚刚在折腾自己,我们从“老实”开始要变得不那么“老实”了。

    我们要视“不老实”为一种进步。

 

 

相关帖子:

开课要说的话——与学生谈当代艺术创作(一)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12e3100100g4r7.html

要什么?怎样要?——与学生谈当代艺术创作(二)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12e3100100g5a9.html

在思维训练中“热身”——与学生谈当代艺术创作(三)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12e3100100g6cv.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