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与沈其斌关于美术馆建设方面的对话(提纲二)

(2008-01-08 17:25:57)
标签:

美术馆

制度建设

提纲

分类: 交流与访谈
          与沈其斌关于美术馆建设方面的对话(提纲二)
 
    11、是否需要一个“行政评监系统”,通过这个系统的介入来对美术馆进行评监。如果需要,这又是一个怎样的系统,如何建立这样的系统?
    (1)什么叫做“行政监评系统”;
    (2)如何确立“行政监评系统”;
    (3)“行政监评系统”是一个怎样的组织结构,针对的对象是什么;
    (4)日本及其他国家的范例;
 
    12、选择美术馆的工作人员的标准是怎样确定的,日常管理中又是如何进行考核的?
    (1)美术馆需要怎样的人才;
    (2)如何引进人才;
    (3)引进的方式;
    (4)现行的用人制度;
 
    13、“收藏”是美术馆活动中最基本的一项,在美术馆在整体运作中,你是怎样来理解“收藏”的。你是否有基本的思路与框架?
    (1)美术馆收藏的意义;
    (2)美术馆的收藏与美术馆的规模;
    (3)收藏的标准;
    (4)收藏基金的建立;
    (5)收藏计划的制定;
    (6)收藏的维护与管理;
    (7)对特殊作品的收藏;
    (8)关于收藏法;
    (9)问题与建议。
 
    14、什么是美术馆的公共性?
    (1)何为公共性;
    (2)社会公众;
    (3)观众与目标观众群;
    (4)政府行业主管部门、国际博物馆组织和艺术家协会;
    (5)大众传媒机构;
    (6)与艺术博物馆有紧密关系的专业人士;
    (7)艺术赞助机构、艺术基金会。
 
    15、你怎样理解“一个‘好’展览与观众之间的关系”,何为“好”与“不好”?
    (1)好的概念与不好的概念,这样的概念是如何形成的;
    (2)美术馆的标准;
    [1]人流量;
    [2]观众的意见;
    [3]专家的意见;
    [4]媒体的评论。
    (3)展览针对的问题;
    (4)在当代艺术史的地位;
    (5)展览提出的课题与触及的程度。
 
    16、如果美术馆的定位与课题不是很大众化的,美术馆的教育应该怎样实施?
    (1)大众的针对性,大众的层次;
    (2)普及与研究的不同;
    (3)美术馆的倾向,分工与合作的重要性;
    (4)美术馆作为教育的现场。
 
    17、策展人机制应该怎样介入美术馆的展览策划,你对策划是怎样理解的?
    (1)美术馆总策划的概念;
    (2)是否存在一种策展人负责制;
    (3)策展人在美术馆扮演的角色;
    (4)策展人的灵活性。
 
    18、原创展与常设展对美术馆都是重要的,你是怎样安排与分配这些不同性质的展览的,最终又想达到怎样的效果?
    (1)何为“常设展”;
    (2)何为“原创展”;
    (3)“原创展”对于美术馆的重要性;
    (4)美术馆的定位与“常设展”及“原创展”的关系;
    (5)“常设展”与“原创展”的实施方式。
 
    19、展览是否都能分解成项目,什么叫做“项目”,展览与项目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如果展览的学术的,而项目却走向了商业,这中间的关系如何处理?
    (1)在怎样的界面上把展览转换成项目;
    (2)对项目的理解;
    (3)从展览到项目再到资源整合的程序与方式;
    (4)整合资源的不同做法;
    (5)为学术而商业文本化过程;
    (6)明确目标,灵活操作。
 
    20、你怎样看待一个美术馆的行政与学术之间的关系的,学术的定位依靠什么来确定,行政在其中应该起怎样的作用。学术的最终裁定权是怎样确定的,它走的是怎样的程序?
    (1)中国的老话题;
    (2)民主决策的重要性;
    (3)还是谈民主与集中的关系;
    (4)用发展的眼光看“集中”;
    (5)学术的独立性及监评系统对学术的矫正;
    (6)行政的权限及尺度。
 
    21、馆际交流是美术馆交流的常规方式,你觉得馆际交流应该从哪些方面展开与进行?
    (1)何为“馆际交流”;
    [1]同一城市的;
    [2]不同城市之间的;
    [3]国际间的。
    (2)馆际交流的方式与内容;
    (3)从信息的沟通看馆际之间的合作;
    (4)从馆际交流看资源共享;
    (5)馆际交流的网络化;
 
    22、馆际合作是否是一个开放的美术馆未来应该采用的一种方式?
    (1)何为“馆际合作”;
    (2)合作的内容与方式;
    (3)美术馆的独立性、美术馆的特色及美术馆的开放性;
    (4)独立不是自言自语,对封闭式美术馆办馆方式的批判;
    (5)主动的姿态:走出去与请进来。
 
    23、在国际交流方面,美术馆持有一个怎样的立场,你觉得立场重要吗?
    (1)交流的前提:相互尊重、求同存异与共求发展;
    (2)常规意义上的立场与“无立场”的境界,怎样理解“无立场”;
    (3)交流:既是学习,也是批判;
    (4)在怎样的基点上谈宽容;
    (5)如何把不同的意见变成课题。
 
    24、美术馆的形象建设应该从哪几方面入手,形式与内容是怎样结合的?
    (1)如何理解美术馆的形象;
    (2)美术馆的形象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工作;
    (3)形象建设的内容;
    (4)形象建设的方式;
    (5)对形式主义工作方式的批判,形象是品牌,但品牌不是商业;
    (6)形式与内容的关系;
    (7)一些设想。
 
    25、你对美术馆的团队建设是怎样理解的,这中间民主与个性的关系又是怎样处理的?
    (1)何为“团队”;
    (2)作为美术馆团队的概念;
    (3)理想与牺牲精神;
    (4)在怎样的前提下谈民主与个性;
    (5)建设一个美术馆的内部网络:一个不同意见交流的平台,意见的透明性。
 
    26、所谓的“大我”与“小我”,你在理论上的判断与思考是否能具体展开来谈一谈?
    (1)何为“大我”;何为“小我”;
    (2)“大我”与“小我”的关系;
    (3)概念不是绝对的,如何相对地处理好“大我”与“小我”的关系;
    (4)美术馆自身的“大我”与“小我”;
    (5)对现实的相对超越,超越的灵活性。
 
    27、一个优秀的美术馆的设施应该是怎样的,在与理想的条件有距离的时候,你的补救方式是如何实现的?
    (1)何为美术馆的设施;
    [1]基础设施:硬件与软件;
    [2]特殊设施:温度、湿度及其他。
    (2)理想的设施;
    (3)现实的情况;
    (4)对存在问题的处理方式。
 
    28、理想中,一个优秀的美术馆的对外服务应该如何展开,现实中的问题经常有哪些,怎样处理与解决?
    (1)何为美术馆服务;
    (2)美术馆服务的内容;
    (3)服务的方式;
    (4)服务的效果;
    (5)对服务的评估与考量;
    (6)对美术馆员工业务培训的重要性。
 
    29、美术馆的资源整合是一个普遍性的问题,也是一个要长远来面对的问题,你有哪些具体的思考,可行性如何?
    (1)怎样理解与认识社会资源;
    (2)什么叫做“资源整合”;
    (3)美术馆在今天所处的社会环境;
    (4)资源整合的内容;
    (5)资源整合的方式;
    (6)资源整合的难度与存在问题,问题的根源;
    (7)美术馆可能借用与依靠的力量;
    (8)美术馆的投入;
    (9)对资源整合的考量;
    (10)一些范例。
 
   三、美术馆当下是课题与今后的趋势,它在当代文化中将扮演怎样的角色。
 
    1、你觉得美术馆在未来的发展中会处于一种怎样的格局之中?
    (1)在全球化的背景中看格局、环境与生态;
    (2)一种另类的政治意识:围棋;
    (3)坚持自己的信念,对长线计划的理性判断;
    (4)在忍耐与艰难中做扎实的工作:工作的深度与广度;
    (5)美术馆不是指具体的某一家美术馆,美术馆是一个大概念;
 
    2、一味强调当代艺术的本土化建设是否会陷入一种狭隘的民族主义?
    (1)何为本土化;
    (2)何为民族主义;
    (3)狭隘的民族主义;
    (4)本土化的背景是全球化;
    (5)对狭隘的民族主义的批判。
 
    3、国际化或全球化的概念是否会导致本土建设陷入虚无主义?
    (1)在怎样的层面上理解国际化与全球化;
    [1]全球化与国际化的概念;
    [2]帝国主义与美国主义。
    (2)学界对国际化与全球化的争论;
    (3)本土化与全球化的关系;
    (4)在怎样的前提下会走向虚无主义;
    (5)今天的做法:理想与猜测。
 
    4、美术馆的学科建设应该由谁来把握,这些人又如何统摄在一起?
    (1)学科是怎样建设的;
    (2)学科的跨领域与开放性;
    (3)建立一支综合的学科建设队伍:重塑知识分子形象;
    (4)对学术霸权的批判;
    (5)如何整合学术人才;
    [1]思路;
    [2]方式;
    [3]可能性;
    (6)学科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工程。
 
    5、什么是美术馆未来发展的“度”,这个“度”又如何体现?
    (1)循序渐进与美术馆的发展;
    (2)“度”的概念;
    (3)何为“中庸意识”,中国的传统及在今天的转译;
    (4)在统辖、主宰、支配与制约中看美术馆的生存与发展;
 
    6、如何培养美术馆的目标对象(资源、人才、义工)?
    (1)目标对象的分类;
    [1]资源类;
    [2]人才类;
    [3]观众;
    [4]美术馆义工;
    [5]其他。
    (2)培养的内容;
    (3)培养的方式;
    (4)情感投入以及方式;
    (5)可能达成的效果。
 
    7、美术馆之间怎样的竞争才是合理的,对这个合理又是怎样思考的?
    (1)在怎样的层面上竞争是有意义的,竞争的合理性;
    (2)竞争的公开性与透明度;
    (3)竞争与共同发展;
    (4)竞争的目标;
    (5)竞争的内容与竞争的方式;
    (6)竞争最终可能达到的效果。
 
    8、双年展机制在未来的美术馆建设中是否依然重要,国际接轨是否需要双年展这样的模式,为什么?
    (1)双年展的机制;
    (2)双年展在今天存在的问题;
    (3)展览为了什么;
    (4)展览评估机制建设与实施;
    (5)对形式主义展览方式的批判。
 
    9、美术馆的发展在当代文化推进中应该把扮演一个怎样的角色?
    (1)当代艺术与当代文化;
    (2)当代文化是如何推进的;
    (3)当代文化推进的方式;
    (4)美术馆的发展与当代文化推进之间的关系;
    (5)在大文化中谈美术馆发展的生命力;
    (6)美术馆可能在当代文化推进中所做的工作。
 
    10、学术性与批判性是否依然是美术馆未来建设的双刃剑?
    (1)在当代语境中谈学术的学术性;
    (2)在当代语境中谈批判的批判性;
    (3)美术馆的未来建设需要前沿的学科来进行提携;
    (4)在反思中展望未来;
    (5)学术性与批判性在美术馆未来发展中的重要性。
 
与沈其斌关于美术馆建设方面的对话(提纲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