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沈其斌关于美术馆建设方面的对话(提纲二)
11、是否需要一个“行政评监系统”,通过这个系统的介入来对美术馆进行评监。如果需要,这又是一个怎样的系统,如何建立这样的系统?
(1)什么叫做“行政监评系统”;
(2)如何确立“行政监评系统”;
(3)“行政监评系统”是一个怎样的组织结构,针对的对象是什么;
(4)日本及其他国家的范例;
12、选择美术馆的工作人员的标准是怎样确定的,日常管理中又是如何进行考核的?
(1)美术馆需要怎样的人才;
(2)如何引进人才;
(3)引进的方式;
(4)现行的用人制度;
13、“收藏”是美术馆活动中最基本的一项,在美术馆在整体运作中,你是怎样来理解“收藏”的。你是否有基本的思路与框架?
(1)美术馆收藏的意义;
(2)美术馆的收藏与美术馆的规模;
(3)收藏的标准;
(4)收藏基金的建立;
(5)收藏计划的制定;
(6)收藏的维护与管理;
(7)对特殊作品的收藏;
(8)关于收藏法;
(9)问题与建议。
14、什么是美术馆的公共性?
(1)何为公共性;
(2)社会公众;
(3)观众与目标观众群;
(4)政府行业主管部门、国际博物馆组织和艺术家协会;
(5)大众传媒机构;
(6)与艺术博物馆有紧密关系的专业人士;
(7)艺术赞助机构、艺术基金会。
15、你怎样理解“一个‘好’展览与观众之间的关系”,何为“好”与“不好”?
(1)好的概念与不好的概念,这样的概念是如何形成的;
(2)美术馆的标准;
[1]人流量;
[2]观众的意见;
[3]专家的意见;
[4]媒体的评论。
(3)展览针对的问题;
(4)在当代艺术史的地位;
(5)展览提出的课题与触及的程度。
16、如果美术馆的定位与课题不是很大众化的,美术馆的教育应该怎样实施?
(1)大众的针对性,大众的层次;
(2)普及与研究的不同;
(3)美术馆的倾向,分工与合作的重要性;
(4)美术馆作为教育的现场。
17、策展人机制应该怎样介入美术馆的展览策划,你对策划是怎样理解的?
(1)美术馆总策划的概念;
(2)是否存在一种策展人负责制;
(3)策展人在美术馆扮演的角色;
(4)策展人的灵活性。
18、原创展与常设展对美术馆都是重要的,你是怎样安排与分配这些不同性质的展览的,最终又想达到怎样的效果?
(1)何为“常设展”;
(2)何为“原创展”;
(3)“原创展”对于美术馆的重要性;
(4)美术馆的定位与“常设展”及“原创展”的关系;
(5)“常设展”与“原创展”的实施方式。
19、展览是否都能分解成项目,什么叫做“项目”,展览与项目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如果展览的学术的,而项目却走向了商业,这中间的关系如何处理?
(1)在怎样的界面上把展览转换成项目;
(2)对项目的理解;
(3)从展览到项目再到资源整合的程序与方式;
(4)整合资源的不同做法;
(5)为学术而商业文本化过程;
(6)明确目标,灵活操作。
20、你怎样看待一个美术馆的行政与学术之间的关系的,学术的定位依靠什么来确定,行政在其中应该起怎样的作用。学术的最终裁定权是怎样确定的,它走的是怎样的程序?
(1)中国的老话题;
(2)民主决策的重要性;
(3)还是谈民主与集中的关系;
(4)用发展的眼光看“集中”;
(5)学术的独立性及监评系统对学术的矫正;
(6)行政的权限及尺度。
21、馆际交流是美术馆交流的常规方式,你觉得馆际交流应该从哪些方面展开与进行?
(1)何为“馆际交流”;
[1]同一城市的;
[2]不同城市之间的;
[3]国际间的。
(2)馆际交流的方式与内容;
(3)从信息的沟通看馆际之间的合作;
(4)从馆际交流看资源共享;
(5)馆际交流的网络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