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个年轻人的两个策展方案

(2008-01-06 18:13:35)
标签:

展览

策划

讨论

文化

分类: 交流与访谈
 

    一个年轻人的两个策展方案

 

  

    一、展览名称:《精神戒毒所》

    展览简述:

    假设把艺术中心改造成类似于强制机构等,在一个相对封闭且不正常、不显现、无秩序,无标准的状况下,艺术家呈现一种日常而不正常,质疑而不显现,规则而无秩序,有价值而无标准的可能性,将要呈现的是一个盲区,真实存在而看不见的区域;而这种呈现在这个强制压力的假设下,假设艺术家的精神或视角是有问题的,而这些问题会在这个展厅内释放、对抗、消解、沉淀。这个思维方式是尝试着去假设,并且实现一种假设,我们也可以把展厅外这个社会假设成一个大展厅,再实现另一种假设。

 

    展览方式:

    把展厅改造成类似戒毒所、看守所、监狱等,展览分为大的公共区域和公共区域下的个人区域,个人区域原则上由自己控制,可以在把自己的个人区域改造另一种公共区域,也可以跟其他艺术家共同完成个人区域。

 

    二、展览名称:《模仿秀》

    展览简述:

    模仿是因为缺乏经验和独立性,它不是先天的本能行为,而是在后天的社会化过程中,通过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影响而逐渐习得的。社会生活中的榜样是学习模仿的重要因素,而这些榜样成了这个社会的价值核心。

    这里的“我”是指本来的“我”,一个文字、一个符号、一个姿势、举手投足间都可能让本来的“我”进入一种公共规范,这意味着“我”要去妥协,要去模仿。本来的“我”是个别的、无代表性的、暂时的,由于人们对某种规范多次、反复的模仿,才逐渐形成为一种普遍的、有代表性的和相对长期存在的公共规范。

    “模仿秀”不是为了模仿这个目的,应该是学习或质疑,当我们拿起模仿的工具在进入一种公共规范时,是为了更好的改造被模仿的公共规范或是质疑所谓的公共规范,为了更好的从公共规范中走出来,从模仿中走出来。

 

    展览方式:

    1. 用任何方式模仿任何东西,也可以互相模仿。

    2. 从中挑一个作品进行模仿并实施

 

    注:这是一个年轻人想做的展览计划,他发给我看一下,想征求一下我的意见。我跟他商量之后,他同意放到我的博客上,征求大家的意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