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老师,您好!
很抱歉,我由于打字疏忽,漏掉“------而你的工作方式可以先思想再寻找形式(的,是)吗?”“——工作必定是充其量是二流的(,是)吗?”以致好象是质问和反问的口气(希望以后有的:)这次不是的。),其实这都是我不太肯定的想让您证实的。实际上,我对“舶来系统”还是不甚明了的,所以也希望您概述的(我想先了解天气,再决定带不带伞,应该不算太坏的吧,糟糕的是我对天气变化目前是少概念的,或许您可以给我推荐几本“天气预报指南”?)。而我提到的那某种理论本身也是“平和”的,是我拿出来和您的方式对比的,因为两者的出入令我困惑。或许它是针对材料实验艺术说的吧,听您解说,我感觉你们不冲突的。我想,我的创作思路,如果说也想实验的话,应该是停留在材料实验阶段的,而我认为您的工作是更具开放性实验性的,也更有意义的,这让我反思我是不是开头就错了,这也是我为什么不肯定地和试探性问的材料实验是“二流”的原因,我甚至有点觉得抱守某种材料(如,水墨或泥土或金属)来做实验会不会是“抱着火炉吃西瓜”地自我折磨和尴尬(虽然有人说这是带着镣铐跳舞,有限制的自由对生命来说才是更真实更有价值的,是吗?)。我要及时把“错位的纽扣”重新来扣过吗?我的疑问是您让我产生的,所以您有责任为我解惑的,呵呵。如果我是您“材料与实验”课的学生,一定就不会这么多困惑了,幸运的和要感谢的是我不是金老师的学生却得到了老师的金玉良言。我想,如果我更有福气的话,以后或许还能听到金玉“凉言”的。应该开心,对吧?:)
楚楚上2007/3/9
楚楚:
你客气了。交流本身就是开放的,有点疏忽或漏掉点什么,文字的气息也是能够感受出来的。我其实是感受着你提问题的气息而回答,也并没有揪住非常具体的问题坠进去谈,所以我给你的可能也就是气息上的文字。人是要往高处走的,而高处也是“寒”的,所以都在借鉴,都在摸素,交流就显得非常重要。不管你停留在“材料实验阶段”也好,还是有其他的诉求也罢,真实为上。至于你说我想先了解天气,再决定带不带伞,应该不算太坏的吧,糟糕的是我对天气变化目前是少概念的,或许您可以给我推荐几本“天气预报指南”?这是很感觉的说法,就像我是一个屠夫,拿着刀正在宰猪,突然有人袭击我,我是先宰猪呢,还是直接把刀子捅向我的敌手??也给你留下一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