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淘尽黄沙始见金
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诗人刘禹锡有这样两句诗,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沉。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诗的意思是,不要说流言蜚语如同恶流一样使人无法脱身,不要说被贬谪的人好像泥沙一样永远下沉。淘金要千遍万遍的过滤,虽然辛苦,但只有淘尽了泥沙,才会露出闪亮的黄金。诗人屡遭贬谪,坎坷备历,但斗志不衰,精神乐观,胸怀旷达,气概豪迈,在边远的贬所虽然经历了千辛万苦,到最后终能证明自己不是无用的废沙,而是光亮的黄金。
淘沙采金,是中国民间最原始的采金方法。所谓沙金,起源于矿山,由于金矿石露出地面,经过长期风吹雨打,岩石因风化而崩裂,金便脱离矿脉伴随泥沙顺水而下,自然沉淀在石沙中,在河流底层或砂石下面沉积为含金层,从而形成沙金。民间最原始的做法,就是在洗沙槽底铺上毛布或毛毡,洗沙后沙金就留在毛布上,获得金子。用水淘沙子,金子很重会沉到最下面,将沙子淘完了就是金子了,这就叫淘尽黄沙始见金。
有一种心理测试,用沙石,黄金,木材,宝石,贝壳,树叶来形容朋友之间的关系。沙石:普通朋友;珍珠:风雨同舟;黄金:可依靠的朋友;木材:生死之交;玉石:有默契的朋友;贝壳:有缘的朋友;树叶:短暂友谊。这种说法的可信度我们暂不予考究,单单这个“沙石”、“黄金”倒是给了我们启发。
用淘沙采金比喻择友,很是贴切。唐代诗人李咸用有一名句,“择友如淘金,沙尽不得宝。”讲的是结交朋友如沙里淘金,把沙都淘尽了可能还不见金子(宝)。意为结交朋友要从很多人中去选择,即使把好多人都选过了,也不见得能交上自己知心的朋友。唐代诗人孟郊也有一诗,“求友须在良,得良终相善。求友若非良,非良中道变。欲知求友心,先把黄金炼。”由此可见,择友,交友,是个漫长的过程,容不得“短平快”,当然也有诸如一见如故,一见钟情的,但终归是少数。朋友之间,从相识,到相交,到相知,到亲如手足,那要经得起时间、事情,坎坷、磨难的考验。常言的“日久见人心”、“苦难见真情”就是如此之说。

朋友之间的友谊,历来被人们传诵和赞美,美好的词汇太多了,如真挚,坦诚,纯洁,永恒等等。至于赞扬、歌颂友谊的名言、名诗更是不计其数,譬如,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过,“世间最美好的东西,莫过于有几个头脑和心地都很正直的严正的朋友。”才华横溢的作家薄伽丘讲的更加形象,他说:“
友谊真是一样最神圣的东西,不光是值得特别推崇,而是值得永远赞扬。它是慷慨、荣誉的最贤慧的母亲,是感激和仁慈的姐妹,是憎恨和贪婪的死敌;它时时刻刻都准备舍己为人,而且完全出于自愿不用他人恳求。”世界最杰出的剧作家莎士比亚写过这样一段诗句:
朋友间必须是患难相济,
那才能说的上真正友谊,
你有伤心事,他也哭泣;
你睡不成,他也难安息;
不管你遇上任何困难,
他都心甘情愿和你分担。
天才诗人纪伯伦也曾说过。
当你的朋友向你倾吐胸臆的时候,你不要怕说出心中的“否”,也不要瞒住你心中的“可”。
当他静默的时候,你的心仍要倾听他的心;
因为在友谊里,不用言语,一切的思想,一切的愿望,一切的希冀,都在无声的欢乐中发生而共享了。
......在友谊的温柔中,要有欢笑和共同的欢乐。
因为在那微末事物的甘露中,你的心能找到他的清晓而焕发精神。

我很庆幸,在网络中,在新浪博客中,有缘结识了一大批好朋友,他们有的远在大洋彼岸,在美国、加拿大、瑞士;有的遍布在国内各个地方,北京、上海、武汉、南京、青岛、天津、海南、西藏;这些朋友虽然未曾谋面,也没有促膝交谈过,但心相投,趣相近,从博客中相识,在读博中加深了解,在交流中建立友谊。
博海中交友,同现实生活相似,但难于现实生活。每一位博者,展现出来的往往是其优秀的一面,鲜活的一面,他(她)的品德、性格、爱好、习惯;她(她)的不足、弱点、劣势是很难在文字交往中了解到。网络中,也会有许多骗子、小人和浑水摸鱼者,披着各种华丽的外衣,揣着各种不可告人的目的,“广交好友”,“寻觅知音”。
我曾写过这样一首诗,“博海求知日日新,弹去浮华方可心。问君真情何处在?掏尽黄沙始见金。”其意是,写博中一个很重要的目的是去学习,学知识,学做人,欣赏,品悟,但网上的东西太虚渺,好的坏的皆有,只能弹去浮华,剥伪存真,才能收获开心。博海交友诚为先,寻觅知音须理性,若交真朋友,还需浪里淘金。

葛佳说过,友谊是人生的美酒,获得友谊也是人生最大的愉快。友谊是珍贵圣洁的鲜花,永远散发着淡雅的芬芳;友谊是戈壁滩中的一丝甘泉,给了生命的希望;友谊是孤帆停泊的港湾,从此不再寂寞。友谊是纯洁的,它从不夹杂着半点虚伪;友谊是温暖的,它滋润了我们的心田。
日月如水,长流不息,友谊如金,弥足珍贵。愿博友间的友谊经得起时间的考验。淘尽黄沙始见真金,真金,就是纯洁的友谊!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