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古人很幽默

(2012-03-06 09:58:11)
标签:

古人

幽默

故事

分享

文化

休闲

  中国古人很幽默

 

 

                      中国古人很幽

 

 

    说起幽默来,人们常说外国人幽默,特别是那些名人大师,留下了许多幽默的故事。我们钦佩他们的睿智和风趣,但我要说,我们中国的古人更幽默!他们的幽默,不但蕴含着许多智慧和哲理,还充分地展示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让我们在开怀一笑中学到了许多知识,也悟出了做人的道理。下面,将收集到的几则古人的幽默故事说与朋友们分享。

 

 

中国古人很幽默


 

    有一则唐人的幽默故事,说有一天弄臣(帝王所宠幸狎玩之臣)犯了错,皇帝把他推下御花园的池子,再把他拉上来问:“怎么样?你在水里有没有见到屈原哪?没见到,就再把你推下去。”“臣见到屈原了。”弄臣居然说。皇帝笑起来,追问:“屈原跟你说了什么吗?”“他说了。”弄臣说,“他说他没遇上好主子,所以投了水,你有这么英明的皇帝,为什么也要投水?”皇帝笑歪了,饶了弄臣。

 

    又有一个古典笑话,说城里来了个土匪,见人就杀,有个矮子也被一把抓住,要砍头。“你别砍了吧。”矮子求土匪,“大家都笑我矮,这一砍头,就更矮了。”土匪全笑弯了腰,居然把矮子放了。

 

    据说这两则都是真实故事,幽默居然可以救命,实在令人惊讶。

 

 

中国古人很幽默

 

 

    有个学生上课时身上痒,东抓抓西抓抓,把老师弄火了,给他出了个上联:“抓抓痒痒,痒痒抓抓,愈抓愈痒,愈痒愈抓。”学生对不出来,挨了批,哭着回家。爸爸见到了,说这有什么稀奇?老子给你写下联,明天拿回去。学生第二天把爸爸写的下联交给老师:“生生死死,死死生生,先生先死,先死先生。”这对子虽说损了些,也不乏几分幽默。   

 

    还有个近代对对联的故事。有个官员在江边看春天的景色,十分陶醉,于是出了个上联:“五月黄梅天。”要随从的官员对下联。半天没人对得上,倒是一个睡在檐下的酒鬼,张开眼睛说:“三星白兰地。”多妙啊,五对三,月对星,黄对白,梅对兰,天对地。这“对联”的幽默不是咱中国人才有的吗?  (来源 《新周报》【开心坊】) 

 

 

中国古人很幽默

 

 

   郑板桥任潍县知县时,有一天差役传报,说是知府大人路过潍县,郑板桥却没有出城迎接。原来那知府是捐班出身,光买官的钱,就足够抬一轿子,肚里却没有一点真才实学,所以郑板桥瞧不起他。
  知府大人来到县衙门后堂,对郑板桥不出城迎接,心中十分不快。在酒宴上,知府越想越气。恰巧这时差役端上一盘河蟹,知府想:“我何不让他以蟹为题,即席赋诗,如若作不出来,我再当众羞他一羞,也好出出我心中的闷气!于是用筷子一指河蟹说:“此物横行江河,目中无人,久闻郑大人才气过人,何不以此物为题,吟诗一首,以助酒兴?”
  郑板桥已知其意,略一思忖,吟道:八爪横行四野惊,双螯舞动威风凌,孰知腹内空无物,蘸取姜醋伴酒吟。
  知府十分尴尬。

 

中国古人很幽默

 

 

    艾子有一个孙子,年龄有十多岁,性情懒惰顽劣,不爱读书。艾子非常讨厌他,经常用楸木杖打他,但他老是不改。艾子的儿子只有这么一个孩子,时常担心孩子禁不住杖打而死掉,因此,每当父亲杖打孩子时,他都在一旁含着泪求情。艾子看到儿子的可怜相,愈加愤怒,教训他道:“我替你管教孩子难道不是好意吗?”边说边打得更厉害了,儿子也无可奈何。
    一个冬天的早晨,下着鹅毛大雪,孙子在院子里抟雪球玩。艾子发现了,脱光孙子的衣服,命他跪在雪地上,冻得他浑身发抖,直打寒颤,煞是可怜。儿子也不敢再求情,便脱去衣服跪在其子旁边。艾子见了,惊问道:“你儿有过错,理当受此惩罚;你有何罪,跟他跪在一块?”儿子哭着说:“你冻我的儿子,我也冻你的儿子。”艾子不由得笑了起来,饶恕了他们父子。(明·陆灼《艾子后语》)


     古时候,有一个叫彭玉麟的官员,有一次路过一条狭窄的小巷。一个女子正在用竹竿晾晒衣服,一不小心竹竿掉了下来,正好打在彭玉麟的头上。他勃然大怒,指着女子破口大骂起来。
    那女子一看,认出是当地武将彭玉麟,不禁冷汗直冒。但她急中生智,正色道:  “你这副腔调,像行伍里的人,这样蛮横无理。你可知彭宫保就在我们这里!他清廉正直,爱民如子,如果我去告诉他老人家,怕要砍了你的脑袋呢!”
    彭玉麟一听这女子夸赞自己,不禁喜气上升,而且又意识到自己的失态,马上心平气和地走了。

 

 

中国古人很幽默

 


    某人生长在富贵之家,花钱买了个五品官,但不知民间疾苦。一年冬天,他外出巡视。见一乞丐站在寒风中发抖。他觉得很奇怪,就问随从:“ 这个人身子怎么老是在动弹?”随从道:“因为天冷衣薄而发抖。” 此人更觉奇怪,说:“难道抖抖就不冷了吗?”

 
     大文学家苏东坡有一次到朋友家喝酒,桌上摆着一盘红烧麻雀,总共四只。有位客人连着吃了三只,剩下的那只请苏东坡吃。苏东坡很客气地说:“还是你吃吧,免得它们散了伙。”

  

    一日中午,苏东坡去拜访一位老和尚。老和尚正忙着作菜,刚把煮好的鱼端上桌,就听到小和尚禀报:苏东坡先生来访。和尚怕把吃鱼的秘密暴露,情急生智,把鱼扣在一口磬中,便急忙出门迎接客人。两人同至禅房喝茶,苏东坡喝茶时,闻到阵阵鱼香,又见到桌上反扣的磬,心中有数了。因为磬是和尚做佛事用的一种打击乐器,平日都是口朝上,今日反扣着,必有蹊跷。

  这时,老和尚说:“居士今日光临,不知有何见教?”苏东坡有意开老和尚玩笑,装着一本正经的样子说:“在下今日遇到一难题,特来向长老请教。”

  老和尚连忙双手合十说:“阿弥陀佛,岂敢,岂敢。”

  苏东坡笑了笑说:“今日友人出了一对联,上联是《向阳门第春常在》,在下一时对不出下联,望长老赐教。”

  老和尚不知是计,脱口而出:“居士才高八斗,学富五车,今日怎么这健忘,这是一副老对联,下联是《积善人家庆有余》。” 苏东坡不由得哈哈大笑:“既然长老明示磬(庆)有鱼(馀),我就来大饱口福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