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诗人长篙
诗人长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037
  • 关注人气:203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悼台湾诗人余光中  作者 长篙

(2017-12-14 15:50:32)
标签:

长篙

文化

余光中

历史

台湾

分类: 长篙诗评

http://s12/mw690/001m5Tznzy7gzxlo3qj9b&690 作者 长篙" TITLE="悼台湾诗人余光中  作者 长篙" />

       惊悉余光中先生在台北辞世,享年90岁,深感悲痛。余光中先生的《乡愁》通过课本影响一代人对现代诗的启蒙,其他作品如《白玉苦瓜》、《等你,在雨中》《乡愁四韵》等深受诗人们的钟爱,一生留下佳作多篇。他是左手诗歌,右手散文的大家,他的散文作品同样很优秀。在台湾,现代诗争议最大时,分两大阵营,即感性和知性之分,余光中是游离于两者之间,其作品深受两派欢迎,既有传统的抒情模式,又有西方的现代意识,风格多变,但我个人更喜欢他的古典抒情作品。在此,深深悼念,愿诗人一路走好!!优雅的风格得到传承下去!!

   记得若干年前,刚写诗的时候,对名家诗人多么向往,以为那些留在世上的诗集都是已故诗人的,有位诗友说我:“这些名诗人都还健在呢,活的好好的。”读着他们的诗,感觉这种诗意的温暖就在眼前,有了积极向上的参予与自豪感。如今,周梦蝶\纪弦,现在余光中等诗人一个个远去,经历生与死的离别,才知道现实的残酷,就像诗人在大海中更加漂零无助。

     补充:现在网上对余光中先生的评议很多,有反面的属李敖之类,但正面的是主流。目前,把余光中的《乡愁》当成主流是一种错误的认识,我曾经一度地认为《乡愁》就是一种童诗,过于流白。后来查阅大量的资料,才知道余光中作品的复杂与多样性,《乡愁》是有政治背景的,在这种机缘下产生出时代影响,并可能为此对于台湾诗人会起到各种反感与妒嫉。余光中本人也认为《乡愁》并不是他最好的作品,大家公认其散文的成就比诗歌大,并有人提出诺贝尔奖提名,也遭别人反对,他一生所获得的荣誉太多,期待历史有公正的认识。

早期作品:浅读余光中的《夜色如网》

早期作品:致余光中先生的一封信

http://s2/bmiddle/001m5Tznzy7gAW8VYyZe1&690 作者 长篙" TITLE="悼台湾诗人余光中  作者 长篙" />

http://s13/bmiddle/001m5Tznzy7gAW9kclm0c&690 作者 长篙" TITLE="悼台湾诗人余光中  作者 长篙" />


http://s15/bmiddle/001m5Tznzy7gAWdtI508e&690 作者 长篙" TITLE="悼台湾诗人余光中  作者 长篙" />
http://s10/bmiddle/001m5Tznzy7gCemz38l19&690 作者 长篙" TITLE="悼台湾诗人余光中  作者 长篙" />
悬挂在李元洛先生家里的赠字

http://s1/mw690/001m5Tznzy7gCetxwFa00&690 作者 长篙" TITLE="悼台湾诗人余光中  作者 长篙" />

http://s14/bmiddle/001m5Tznzy7gCetIIhv1d&690 作者 长篙" TITLE="悼台湾诗人余光中  作者 长篙" />

试读《等你,在雨中》

作者:长篙(摘)

  这首诗读过许多遍,每次阅读都会有一种享受。如同品味一杯茶,或在雨中。假若在荷花池旁的欣赏还不时地涨起思念潮?细读中,不知不知竟入了作者的心理,感觉到诗人的脉跳、或许某些呼吸的气息、要么突然与作者的视线相撞。这难道不是一种共鸣,不是一种感受。这种感觉是自然而然的,打心底的亲切。

  这首诗刊在诗人的《莲的联想》集中,在整部诗集里,描摹莲的诗歌很多,这首是诗人其中的一首最具表现力和影响力的。《等你,在雨中》这首诗许多诗人写过评,大多是受到感动,也感染过许多的诗人,特别是年青诗人们的膜拜,纷纷校仿。有人说余光中的散文写的非常好,却不知散文和诗有着同化,产生出相似的效果。感谢台湾诗人向明先生赠送的余光中“铅笔和小笔记本”纪念品,目的是让我坚持不懈地创作下去;同时感谢“美国风笛”从海外寄来的余光中的《莲的联想》诗集和《虹》的散文集。

  这首诗之所以有着非凡的魅力,我们找一找其中的理由。

  一、感觉一下气息

  “等你,在雨中,在造虹的雨中”这里面我们读到,先是“等你”,二个字,尔后“在雨中”三个字,最后“在造虹的雨中”是不是有一些重复的感觉?还是有递进的味道?确实,等你,干什么?环境?在雨中,最后一句“造虹的雨中”。充满了诗情画意与浪漫,造虹,直接升华了的联想,诗中的首段便打开了这个迷人的面面,充满了期待与幻想,丝毫没有失落感。在这里,我们不能不提余光中的一惯立场,诗人无论在什么处境,总找不到悲观,失望,与阴涩。却总是有豪气,度量。同样,诗人在这首诗中首三句便有一种急骤,呼吸加快与心跳声,有一种暗自的焦急无意识地从诗中扩散。我们读着读着便感染了。。。。。

    在首段的中二句,四字一句。连连二句“蝉声沉落,蛙声升起。”这如同诗中的小节奏,也同从弦乐的起,到小鼓点的敲击展开。蝉声与蛙声,我们日常感觉吵嚷。不是吗?如同鼓点的打击,在安逸的环境中出现了不和谐的声音。是不是诗人受到了影响。诗人是借这种外力反映出内心的安祥,不为所动,正是这种坚定,所表现出诗人高贵的气质,这里,在首段的末句中表现出来“一池的红莲如红焰,在雨中”。出污泥而不染,耳闻浊音而不乱,这便是诗人的高贵了。

  在后面的诗句中,我们都能找到这种气息。

  如:“永恒、刹那、刹那、永恒”这种如伦巴的摇摆,节奏感很强,依然从重复,断章,与气短中找到乐趣。在这段的延展至尾句。“等你,在时间之外,”“在时间之内,等你,在刹那,在永恒”这两句与前段有着天生的联系,有一母同生的感觉。而且用词的左右,以及重复的运用,所产生的节奏,明朗了我们的视钱。这便是内心的一种气息了,通过诗的语言,强烈地表现出诗人内心的感受,其实这些的运用正是诗人有着真正创作的实力,一种技巧的运用使人看不到外形,却又能体会到真心,这便是诗的魅力了。这也是“诗贵自然,化技巧为无形”。

  我们回到画面,动态的画面:

  1、“清芬”,“在我的鼻中”这是一种伸入,细的伸入,由清芬而入,尔后是“小情人”的出现,动感十足。

  2、在第五段中,画面更真实也更普遍。采莲,似乎与莲有联系的诗都有采莲。这首诗也不例外,而诗人却在天外去了。在“吴宫”,是不是飞瀑外起的感觉?而使用的是“桂浆”,是吴刚用的桂花树做的桂浆。在这段中,我们不能不佩服诗人的飞瀑手段,引入了现代诗派的象征手法,这种象征一发不可收拾,请看下段。。。。

  3、在第六段中,我们看到的奇迹出现。仿佛与余光中的手法隔隔不入,在这段中我不能不怀疑这首诗的传统抒情性,甚至猜想这段是不是取消,来完成读者的浪漫,留念的回味。

  这段中好象一下脱离了传统,“一颗星悬在科学馆”,虽然用到了熟悉的余光中的“飞檐”一词,但更多地联系到洛夫的飞瀑手法,突变。更离奇的是“瑞士表都说七点了”,是不是太过于变化了?后来才回到“忽然你走来”这个画面。现在想来,从传统到现代,无非是一种飞跃,跨度很大,作者的引用,是回到现实,这样就好理解了,原来的都是幻境,手带的表说七点了,从“一颗星悬在科学馆的飞檐”,作者的眼光回到真实的现在。

  4、继续回到书本,那是一首小令,姜白石的词。是不是复古了?有韵的,你走来。

  原来一切仍在现实中。

  三、其他一些技巧

  这首诗注重内韵,气息和布景。可以说诗技巧娴熟,有很深的藏匿性却又不失自然。布局优美,气脉不浮不燥,温文尔雅。

  1、诗从第一段到第七段全采用三句的形式,这样的排列,与诗中的三个字的重复有着很深的联系,她们自然而然地组合在一起,无论是作者有意还是无意,总之这样的排列一定有着某种牵连。三字的重复:如:在雨中,这样的词组在诗中出现二次,且均在第一段。另外三个字的组合:你走来。重复了三次,出现在尾段。也许是某种巧合,却起到一定的效果,这种不温不尔地表达,轻柔而细腻。与全诗三句的组合,形成一定的网络,读起来又爽口。无论是有意还是无意,这样的内在技巧可以说是天衣无缝。

  2、断句在诗中的运用

  在诗人的创作过程中,诗人仍然注重传统的表达方式,虽然我们看到了没有注重尾韵,却有着三句一段的规律性,有着某种格式,我们在诗人当初一系列创作中,均能发现诗人的传统抒情与某种规则,如《乡愁》也是标准的四言一段,而且尾韵十足。因此,诗人的三言一段实则是一种规则,具传统传化而来的。当然,这首诗仍然是有尾韵的,只是一系列的尾韵重复的太多。探讨便会发现,中、来、恒、宫等。这样的形成尾韵非常自然,而且没有丝毫的雕琢痕迹。因此,重复的运用也能起到强化的效果。

  此时,如果行进在雨中,脑海里浮现荷花莲池,或许漫天云彩。余光中先生为你描摹了心境,请看:

 .http://s14/bmiddle/001m5Tznzy7gCflndyBcd&690 作者 长篙" TITLE="悼台湾诗人余光中  作者 长篙" />


   附:《等你,在雨中》

  作者:余光中

 .

  等你 在雨中 在造虹的雨中

  蝉声沉落 蛙声升起

  一池的红莲如红焰 在雨中

 .

  你来不来都一样 竟感觉

  每朵莲都像你

  尤其隔着黄昏 隔着这样的细雨

 .

  永恒 刹那 刹那 永恒

  等你 在时间之外

  在时间之内 等你 在刹那 在永恒

 .

  如果你的手在我的手 此刻

  如果你的清芬

  在我的鼻孔 我会说 小情人

 .

  诺 这只手应该采莲 在吴宫

  这只手应该

  摇一柄桂浆 在木兰舟中

 .

  一颗星悬在科学馆的飞檐

  耳坠子一般的悬着

  瑞士表说都七点了 忽然你走来

 .

  步雨后的红莲 翩翩 你走来

  像一首小令

  从一则爱情的典范 你走来

 .

  从姜白石的词中 有韵地 你走来

 

 .

2010.3.23

 

深悼!!


余光中作品选

http://s1/bmiddle/001m5Tznzy7gCfooAWQ30&690 作者 长篙" TITLE="悼台湾诗人余光中  作者 长篙" />

 台北诗人前辈余光中诗集『隔水观音』诗选a201a227

(台北洪范1983年版)

湘 逝

──杜甫殁前舟中独白

 

  把漂泊的暮年托付给一棹孤舟

  把孤舟托给北征的湘水

  把湘水付给蒙蒙的雨季

  似海洞庭,日夜摇撼着乾坤

  夔府东来是江陵是公安

  岳阳南下更耒阳,深入疠瘴

  倾洪涛不熄遍地的兵燹

  溽郁郁乘暴涨的江水回棹

  冒着豪雨,在病倒之前

  向汉阳和襄阳,乱后回去北方

  静了胡尘,向再清的渭水

  倒映回京的旌旗,赫赫衣冠

  犹峥汉家的陵阙;镇着长安

 

  出峡两载落魄的浪游

  云梦无路杯中亦无酒

  西顾巴蜀怎么都关进

  巫山巫峡峭壁那千门

  一层峻一层瞿塘的险滩?

  草堂无主,苔藓侵入了屐痕

  那四树小松,客中殷勤所手栽

  该已高过人顶了?记得当年

  蹇驴与驽马悲嘶,剑阁一过

  秦中的哭声可怜便深锁

  在栈道的云后,胡骑的尘里

  再回头已是峡外望剑外

  水国的远客羡山国的近旅

 

  十四年一觉恶梦,听范阳的鼙鼓

  遍地擂来,惊溃五陵的少年

  李白去后,炉冷剑锈

  鱼龙从上游寂寞到下游

  辜负了匡山的云雾空悠悠

  饮者住杯,留下诗名和酒友

  更偃了,严武和高适的麾旗

  蜀中是伤心地,岂堪再回楫?

  劫后这病骨,即使挺到了京兆

  风里的大雁塔与谁重登,

  更无一字是旧游的岑参

  过尽多少雁阵,湘江上

  盼不到一札南来的音讯

  

    白帝城下捣衣杵捣打着乡心

  悲笳隐隐绕着多堞的山楼

  窄峡深峭,鸟喧和猿啸

  激起的回音:这些已经够消受

  况又落花的季节,客在江南

  乍一曲李龟年的旧歌

  依稀战前的管弦,谁能下咽?

  蛮荆重逢这一切,唉,都已近尾声

  亦似临颖李娘健舞在边城

  弟子都老了,夭矫公孙的舞袖

  更莫问,莫问成都的街头

  顾客无礼,白眼谁识得将军

  南熏殿上毫端出神骏?

 

  泽国水乡,真个是满地江湖

  飘然一渔父,盟结沙鸥

  船尾追随,尽是白衣的寒友

  连日阴霖里长沙刚刚过了

  总疑竹雨芦风湘灵在鼓瑟

  哭舳后的太傅,舻前的大夫?

  禹坟恍惚在九疑,坟下仍是

  这水啊水的世界,潇湘浩荡接汨罗

  那水遁诗人淋漓的古魂

  可犹在追逐回流与盘涡?

  或是兰桨齐歇,满船回眸的帝子

  伞下簇拥着救起的屈子

  正傍着枫崖要接我同去?

 

  幻景逝了,冲起沙鸥四五

  逝了,梦舟与仙侣,合上了楚辞

  仍萧条隐几,在漏雨的船上

  看老妻用青枫生火烧饭

  好呛人,一片白烟在舱尾

  何曾有西施弄桨和范蠡,

  野猿啼晚了枫岸,看洪波淼漫

  今夜又泊向哪一渚荒洲?

  这破船,我流放的水屋

  空载着满头白,一身风瘫和肺气

  这破船,我流放的水屋

  汉水已无份,此生恐难见黄河

  唯有诗句,纵经胡马的乱蹄

  乘风,乘浪,乘络绎归客的背囊

 

  有一天,会抵达西北的那片雨云下

  梦里少年的长安

                                              1979.5.26

 

夜读东坡

 

  淅沥沥清明一雨到端午

  暮色薄处总有只鹁鸪

  在童年的那头无助地喊我

  喊我回家去,而每天夜里

  低音牛蛙深沉的腹语

  一呼群应,那丹田勃发的中气

  撼动潮湿的低空,时响,时寂

  像裸夏在鼾呼。一壶浓茶

  一卷东坡的诗选伴我

  细味雨夜的苦涩与温馨

  魔幻的白烟袅袅,自杯中升起

  三折之后便恍惚,咦,接上了

  岭南的瘴气,蛮烟荒雨

  便见你一头瘦驴拨雾南来

  负着楞严或陶诗,领着穉子

  踏着屈原和韩愈的征途

  此生老去在江湖,霜髯迎风

  飘拂赵官家最南的驿站

再回头,中原青青只一线

浮在鸥鹭也畏渡的晚潮

  那一望无奈的浩蓝,阻绝归梦

  便是参寥师口中的苦海么?

  或是大鹏游戏的南溟?

  小小的恶作剧,汴京所摆

  可值你临风向北一长啸?

  最远的贬谪,远过贾谊

  只当做乘兴的壮游,深入洪荒

  独啖满岛的荔枝,绛圆无数

  笑渴待的妃子凭栏在北方

  九百年的雪泥,都化尽了

  留下最美丽的鸿爪,令人低回

  从此地到琼州,茫茫烟水

  你豪放的魂魄仍附在波上

  长吟:「海南万真吾乡」

  蜃楼起处,舟人一齐回头

  愕指之间只下了海雾

  茶,犹未冷,迷烟正绕着杯缘

在灯下,盘,盘,升起

        1979.5.26己未端午于沙田

 

夜游龙山寺

 

 一尺半高的朽木老门坎

 提起脚跟

 才跨进乾隆的年代

 

 狭长的杉木桌,裂痕累累

 九个汉人

 在条凳上四下里坐开

 

 柱后跚跚的是守庙的老妪

 文山包种

 一壶五小盅端来了两盘

 

 茶香冉冉,缘石柱而上升

 一角檐外

 几闪疎星在海风里沉浮

 

 青釉的一排盆栽下蜷困着

 娇小的花猫

 佛灯阑珊,观音也睡了

 

 珊珊却说,还没有睡着呢

 从香案侧面

 笑吟吟抽了张签诗下阶来

 

 是终身大事吧,怀民嚷嚷

 这观音最准

 珊珊说那是她跟观音的秘密

 

 笑声一定惊动那铜钟了

 清玄一正色

 说了句「神明之前无戏言!」

 

 猛一回头,神荼,郁垒

 一左一右

 正袍甲森森鄙睨着我们

                       1979.8.14

【附注】八月八日夜里,和怀民同游淡水的龙山寺,寺龄两百岁,

 兼营茶座,香客寥寥。同坐尚有薇薇夫人、殷允芃、林柏梁、

 林清玄和他的新娘等,我存和珊珊,共为九人。

 

隔水观音

        淡水回台北途中所想

 

依旧是河声入海,车声进城

    轮滚现代

    水归永恒

依旧是水枕一觉的侧影

 

依旧是最美的距离--对岸

    河流给岸看

    岸分给人看

行人看十里的妙相曼颜

 

隔水膜拜--目拜已半生

    出城是左顾

    回程是右眄

波际依稀是紫竹的清芬

 

三十年,在你不过是一柱烟

    倦了,香客

    老了,行人

映水的纤姿却永不改变

 

伸手可及? 难忘黛髻和青鬟

    即远在海外

    即恍在梦中

仍安慰我异乡一夕的梦魇

 

让高速公路在远方呼啸

    啸响现代

    啸醒未来

且拍你千年的小寐吧,海涛

 

让行人都老去,只要你年轻

    让地灵水怪

    让一切贪顽

都俯首你普渡的悲悯

 

让我心随洲上的群鹭

    上下涉水

    来回趁波

像一片白烟依恋在古渡

 

你无所回应,却无不听闻

    喃喃的私祷

    默默的请求

你一定全许了我吧,观音?

                    1979.8.15

 

戏李白

 

你曾是黄河之水天上来

    阴山动

    龙门开

而今黄河反从你的句中来

    惊涛与豪笑

    里滔滔入海

那轰动匡卢的大瀑布

    无中生有

不止不休

可是你倾侧的小酒壶?

黄河西来  大江东去

此外五千年都已沉寂

有一条黄河  你已够热闹的了

大江  就让给苏家那乡弟吧

    天下二分

    都归了蜀人

    你踞龙门

    他领赤壁

                 1980.4.26

 

 

暑气里飞来的一只单翼鸟

    向人耳畔

    鼓起一阵阵南风

无论你怎样来回扑动

    左右挣扎

    都休想飞出我掌中

南方的单翼鸟啊,不须摇头

    等中秋月圆

    风向一变

就让你乘西风飞走

                     1980.7.3 

    

五十岁以后

 

五尺三寸,顶上已伸入了雪线

黑松林疎处尽是皑皑

触目惊心这一片早白

不是降幡,是仙凡的边界

黑,是母胎所带来的,而白

是严峻的后母,造化,所配戴

古来有太多的壮士对镜

畏雪峰太凛冽不敢独登

不知一峰暮色里独白

是伸向死灭,或是永生

 

莫指望我会诉老,我不会

海拔到此已足够自豪

路遥,正是测马力的时候

自命老骥就不该伏枥

问我的马力几何?

且附耳过来,听我胸中的烈火

听雪峰之下内燃着火山

听低啸的内燃机运转不息

几乎煞不住的马力

踢踏千里,还有四百匹

                     1980.七七抗战纪念日


 

纱 帐

 

小时候的仲夏夜啊

稚气的梦全用白纱来裁缝

圆顶的罗帐轻轻地斜下来

星云叆叆的纤洞细孔

仰望着已经有点催眠

而捕梦之网总是密得

飞不进一只嗜血的刺客

——黑衫短剑的夜行者

只好在外面嘤嘤地怨吟

得放进月光和树影

几声怯怯的虫鸣

一缕禅味的蚊香

招人入梦  向幻境蜿蜒——

 

一睁眼

赤红的火霞已半床

             1980.10.5

 

杏灯书

 

时常,在灯光晚熟的浅浅黄晕里

    想你此刻在远方

    也是脉脉与一灯相对

写一封地老天荒的长信呢还是

    半侧着你精巧的鼻子

    哼一首短短的歌?

 

那歌里有没有我呢?那信里

以洪荒为背景的不限时信里

    讲的是我们的事吗?

此刻,艳开如蕊的千灯又万灯

    一一都黯了,让秋空给流星

    去挥霍惊叹的烟火

 

风里的街灯和路灯都黯了,剩下

一盏是橘色,你的,在天涯

一盏是杏色,我的,在地角

橘火与杏光,谁是参宿谁是商?

伸海风的长手怕也难触及

    夜帝国的边疆

 

绿玉色的电话机就蹲在黄晕里

那么灵驯的一只八音盒

    只要轻轻地拨动

十孔盘上那妙秘的六孔

轮盘轮回地旋转,便能接来

    你磁性的鼻音

 

一举手便急诊了长相思,这诱惑

太强了,真怕华贵的习惯会养成

你笑声的奇迹该苦待一百年

    才翩翩地下降

十孔魔盘是候神的祭坛,怎敢

    乱拨长途去召唤?

 

在全世界的鼾声里,所有的屋顶

    都俯下身来守护

玻璃枕一般脆弱的薄梦

初秋的流星雨季,且莫关窗

或有飞碟群惊奇地降落,或有

    我更惊奇的遐想

                   1980.10.20

 

玻璃塔

 

怎么千仞的寂寞啊把我禁锢

七层的一座玻璃塔

从星期一到星期七

一步一级

回旋上升的玻璃梯

空洞的步声踏向塔顶

看过境的青鸟匆匆

一只,也不为我停

透明的戍楼深深困我

而怎么你只轻轻地一笑

玻璃之城便轻轻地一摇

你再轻轻地一笑

玻璃之城便重重地一震

斜成无可挽救的危城

而第三次的笑声

震破了所有的玻璃窗

玻璃壁和玻璃墙

星期一到星期七

七层塔和千级梯

在你脆脆一笑

形成的音乐风暴里

清灵灵锵朗朗全塌了下来

玻璃雨落得满地

从星期六那一层我跌了下来

玻璃雨里

玻璃雨里

玻璃雨里跌

--下来

却被你用一涡笑靥

轻轻,接住

                    1980.10.27

 

两相惜

 

哦,赠我仙人的金发梳

黄金的梳柄象牙齿

梳去今朝的灰发鬓

梳来往日的黑发丝

百年梳三万六千回

梳是拱桥啊发是水

流水冲断了几座桥?

桥下逝去了多少水?

梳去今朝的灰黯黯

梳回往日的亮乌乌

哦,赠我仙人的金发梳

 

我就会赠你银耳坠

荡在玲珑的小耳垂

守住珍贵的红靥涡

像对辟邪的小守卫

守住唇边的浅浅笑

和你眉下的好风景

不许时间的间谍队

布下细细的鱼尾纹

或是额上的隐隐沟

将你的妩媚暗暗偷

哦,我就会赠你银耳坠

                          1980.11.9

 

水仙缘

 

 一向怀疑

 风里袅袅的你

 是原籍江湖的

 水仙转世

 

 所以不敢随便

 带你到水边

 怕湖岸或河堤

 你会逸去

 

 直到那天看你

 斑马线上

 翩然踊过街去

 方才惊悟

 

 水逸之外

 你也会土遁

 真想不顾天机

 把你种在

 

 白腻的磁钵里

 留待深夜

 灯下细看

 像好乖的盆景

                          1980.11.17

 


余光中:灵感的开关藏在哪?

略摘

凡有过写作经验的人必有此种苦闷时刻:灵感枯竭。古往今来,论思路、拔灵感的教诣不在少数,但往往体系太大,道法太玄,只顾言之有物,不暇言之动听。

●所谓想象力,就是要你把木头穿一个洞,当到了一定的时间,一定能豁然贯通过去。你说那是灵感,其实是你后天培养的结果。

●比喻往往以不类为类,本来搭不上关系的,通过你的想象力,一搭就上。

法国一位作家曾说:所谓艺术就是使造化加速,神灵放慢。他的意思就是艺术或者艺术家介于神灵与凡人之间,因为,神灵的动作太快,我们看不清楚,所以用艺术来表现;我们的造化,我们的大自然,太慢了,所以要用艺术来把它更快地表现给我们看。

李贺有这么一句诗:“笔补造化天无功。”这个造化就是自然,笔就是指艺术。当造化不够完美的时候,要用笔来补。笔不一定指文学,也可以指画家的笔,作曲家的笔。

英国唯美主义者奥斯卡•王尔德说过这样一句话:不是艺术模仿人生,而是人生模仿艺术。比如,我们说一个女子弱不禁风,像林黛玉,这不是曹雪芹教我们如何 看人生吗?我们说风景美得像莫奈的画,这岂不是莫奈把他的眼睛借给我们看风景?所以,不是艺术在模仿自然,而是自然在模仿艺术。艺术,可以教我们如何看待 人生。

我觉得艺术创作,应该具备三个条件。

第一,要有知识。你一定要懂得很多的东西。你写东西所要牵涉到的知识,应该尽量地把握。第二,你要去体验生活,要有经验。但仅仅有知识和经验还不行,这就需要活泼的想象。所谓想象,就是广泛的同情,设身处地把自己看作一条虫、一棵树、一个异性、一个老年人,等等。

所谓想象力,就是要你把木头穿一个洞,当到了一定的时间,一定能豁然贯 通过去。你说那是灵感,其实是你后天培养的结果。你不断思考,或者无意之间,在潜意识里面在进行,结果有一天豁然贯通,天启下凡,那你就写出来了。所以这 个想象力是培养出来的,并不是没有知识,完全抛掉经验,胡思乱想。胡思乱想是没有成果的,一定要朝着某一个方向好好地去想。

美感经验可以互通转化

假如一个作家可以做到这样互通,他的灵感来源就会增加很多。我曾经为一些艺术品写过诗。

一流评论家,永远在说的是自己的观点,别人观点只是自己观点的从属,而之所以指明别人,只为显示不掠人美辞以为己有的亮堂堂的君子风度;二流评论家,靠别人的观点支撑自己的观点,自己的往往从属于别人;而三流评论家,不仅说自己的观点说不好,就算引用别人的观点,都不一定找得到放置的正确位子。

 

于文学批评家,理论的学习,便于自己快捷有效地掌握别人已经得出过的结论。尽管如此,理论的掌握,还有个吸收、消化、再生过程。更何况,“理有恒存,思无定契”,理论的运用是件极其灵活的事。“格物而后知至”,只有探究并且掌握了理论的根本,才能举一反三、闻一知十、乘一总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