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我问嘎嘎,明天就是母亲节了,你想送给妈妈什么礼物。
嘎嘎说,我送妈妈一朵花吧,说着,摆出一个送花的姿态,手里捧着空气,献给了我。
我很欣喜的接过了他手中的花儿,又贪婪的问他,要是妈妈还想要一件礼物呢?
嘎嘎问,妈妈想要什么?
我说,妈妈想要听嘎嘎说一句话,一句你最想跟妈妈说的话。
嘎嘎想了好一会儿,说:我送妈妈的一句话是,妈妈最喜欢我了。
呵呵,没想到他会说这么一句。听上去好像不是他说给我的,而是一个他知道的事实。
嗯,一句有“最”、跟妈妈有关、还跟嘎嘎有关的一句话:妈妈最喜欢我了。
嘎嘎知道我是最喜欢他的,我最喜欢表扬他了。
无论在哪里,只要我在他的身边,他做得很棒的时候,我都会适时的给他鼓励和赞美。我就感觉,他得到这些鼓励和赞美,就好像勤劳的蜜蜂采到了花粉,然后酿出了蜜的那种成功感受。鼓励和赞美对他来讲,更是一种巨大的收获。及时的,适时的,恰当的,中肯的,给他一些赞美和鼓励的语言,是他很需要也是很喜欢的。
这里面,包含着一个母亲对孩子深深的情感,和一个孩子深深的骄傲。
嘎嘎也知道他做的不对的时候,我是最严格的。
我对他的要求,是不打折扣的。做了不对的事情,我会很明确的告诉他,这件事你做的不对,几乎同时,他也会很清楚的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因为管不住自己的行为而犯的错误,就要清楚下次不犯同样的错误。因为捣乱而故意做错的事情,那是要得到惩罚的。我从来不因为他的求情而让事情含混的过去,我也从来不转移,发生了什么,就解决什么,而且要当时解决。每一件事都要有一个完整的句号,这个句号就是入心。不入心的事情是没有价值的。
与此同时,嘎嘎也很清楚的知道,无论他做错了什么,我都是最喜欢的他的,我会帮助他进步,但是我不会因为错事而讨厌他。这完全是两回事。
每个孩子的个性不同,成长环境不同,家庭组成也都不同,就决定了一个孩子所接受的“教育系统”是不同的。
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接受“教育”之后的“自我感受”。
这个“自我感受”,对于孩子来说,应该是很清晰的。
他的心里要有一个很明确的标准:妈妈爸爸是爱我的;这件事情是很危险的;我刚刚确实是做错了;我一定要学会自己保护自己,再不做危险的事情了。
还有:成长肯定是会摔跤的,不摔跤是长不大的;自己做错了事情就是要承担后果的,跟别人无关;做错了就是做错了,这很正常,没有任何人是从来不犯错误的。
。。。
孩子们的意志力,必须要有他们自发的意愿来支持,而他们的意愿,必须来自于很明确的事实和道理。
就好比补牙这个简单的例子,他们首先要清楚补牙的重要(事实和道理),才能从心里就愿意配合(自发的意愿),才能从始至终坚持补完(强大的意志力)。没有发自内心的意愿,这个年龄的孩子是不可能产生很强的意志力的,而如果不非常清楚补牙的重要性,就不可能产生自动自发的意愿的。
很多事情都是如此,在孩子的思维逐渐健全、经验逐渐增多的同时,我们必须给孩子一个说法。这个说法,能够帮助把他们懵懂的生活,变得更清晰一些,调动他们的意愿,从而产生主观的能动性,和强大的意志力。
因为,我们的目的是入心。
一个人,只有想得明白,才会做的清楚,才会更加贴近自己,了解自己。
长大以后,才可能做最想做的自己。
这是一个伟大的习惯。
嘎嘎,谢谢你送给妈妈的这句话,因为你很明确的知道:妈妈最喜欢我了。
这也是我最想达到的亲子关系,你知道了就好。
我会用各种方式帮助你成长,基于的前提就是。
我最喜欢你了。
翻手机的时候,发现了母亲节的几张片片,补这里。
母亲节,我和我心爱的嘎儿。

这是白天的嘎嘎,在大花园和同班同学瓜瓜、盼盼的耍相。


两个小工人在运扫帚。

坐在土坑里玩干土。

帅哥盼盼,骑着新车,闪亮登场!酷B啦~~~

然后,就是花园飙车了。
哈哈,哪次拍的群骑,嘎嘎都是最后。车龄太短,要继续努力!!!

虽然那么大了,怎么爬起这个网,跟小时候的感觉差不多呀。

天有多高,云彩就有多白。

一阵大风,吹得天上地下,能飞的都飞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