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博客这个“最时尚、最热门”的传媒载体,人们可能直接就会把它与明星、名人和年轻人联系在一起,其实,在网络最前沿的人群中,也不乏老年人的身影。正所谓躲进小博成一统,管它春夏与秋冬。有耐性坚持写作的博主们大都有这样的体会,在博客的某个留言或邮件中,往往有很多的惊喜等着你。也许我们可以说,老去的,是人的身体,而童心和纯真是可以保持的。博客,让我们在阅读那些平白而又充满真情的文字时,心中充满感动。
“牛大帅”是马玉鹏的网名,共和国的同龄人,现任“长者丰采园”的第三任“圈儿主”。用他自己的话说,“圈儿主”不是当官的,而是为大伙儿服务的,其实就是一个“服务员”。
平日里“牛大帅”忙得不可开交,每天要管理维护博客圈,阅读、点评网友的博客,回答和处理网友的咨询,自己隔三差五地也要发表一些“大作”,否则圈友们可不干啦!此外,逢年过节要组织圈友们活动,还担任着《丰采园》杂志的责任编委。到底是什么原因让“牛大帅”如此勤勤恳恳、任劳任怨?让我们走近马玉鹏,了解他的真实生活。
享受“玩博”新生活
2003年,在空军服役38年的马玉鹏退休了。脱下军装,换上便装,成为一名按月拿退休金的老人。没有了火热的军营生活,没有了工作的乐趣,也很少有朋友间的聚会,
马玉鹏茶饭不思,精神空虚,倍感失落。“那时正值非典时期,整天待在家里不能出门,当时的心情也和‘闹非典’似的,心惶惶的,空落落的,整天无所事事,总觉得自己的人生价值只剩残余了。心里很不是滋味。”
看着父亲萎靡不振,女儿很是担忧。一天,她把爸爸拉到电脑前,说:“爸爸,我教您上网吧,网络世界非常精彩。我帮您建个博客,老年人写博客能锻炼思维,增加脑力活动,对健康大有好处,还能认识很多博友呢。”于是,在女儿的帮助下,马玉鹏渐渐学会了上网,并且开始写博了。慢慢地,就和许多老年博客们在网上‘串门’了。
随着你来我往,彼此之间无形中多了一份牵挂,于是空闲的时候,马玉鹏就去左邻右舍的博客走走看看,然后再从“邻居”到“邻居的邻居”那儿转转。
2006年3月,马玉鹏加入了老年人博客群落,也就是前“长者丰采园”,当年7月被选为圈子服务组(集体圈主)成员,接任第三任圈主至今。“长者丰采园”的老年朋友来自天南地北,各行各业,博客文章和图片包罗万象,风土人情、天文地理、
历史现实……“打开每一个博客,
阅读每一篇文章,都给我新的知识和新的感觉,就像在上一堂堂生动的历史课、地理课、民俗课、政治课、家政课……全然是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许多博友都有这种感觉!”马玉鹏说。他们在圈子里找到了情趣和爱好相投的朋友,大家情同手足。他们在虚拟的世界里相识,在现实世界里牵手!他们相约旅游天下,友谊友情友爱伴随着岁月越来越浓烈!他们笑了,他们的子女也笑了,他们生活的变得丰富多彩。
红红火火《丰采园》
“长者丰采园”的博友,可谓藏龙卧虎,圈子里每天都有100多篇文章,质量可圈可点,这是一份非常难得的资源,流失了实在可惜!于是,大家就萌发出了办杂志的想法。“我现在成了‘专职’博主和编辑了,每天上网时间都在6—8个小时以上,还要拟定下一期杂志的提纲,跑网站、印刷厂。考虑圈子活动和发展,管理人员、编辑调配,座谈会、采访。”马玉鹏开心地说。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由天津市老年基金会出资、丰采园组织编辑稿件合作出版杂志《丰采园》。由马玉鹏提任责任编委,三位资深博友担任顾问,以天津博友为主共有11位博友作为责任编辑及栏目编辑。从2009年11月中旬征稿开始,投稿者、荐稿者十分踊跃,稿源大大超出了编辑们的预料。大家克服老眼昏花和病痛等困难,每期都一个个打开博友博客,从中海选后,集中给责任编辑按栏目需要进行遴选,再发给栏目编辑进行文章校编定稿。所有的工作大家都没有任何薪酬。为了把杂志办好,老博友们还要每期请老名人写卷首语并且对其进行专访。
马玉鹏说,“《丰采园》从试刊号开始起航了,她从丰采园博客中来,但她要走出网络,走出丰采园,走进中老年人的群体。尽管这本杂志还存在着不少缺憾,但她毕竟是我们自己的孩子,她会成长,会成熟,会为我们休闲生活添乐趣,成为中老年人的良师益友。”
将“博客”事业进行到底
马玉鹏不但组织圈友活动,而且还做公益活动。天津的一位叫“春草”的博友是一位癌症患者,他在博客上呼吁救助一名叫小乐的男孩。小乐11岁时患上了类风湿病,多方求医未见好转后恶化为更严重的强直性脊椎炎。现在已经30岁的小乐的肩膀、脖子、腰都活动不了,只有手指和小腿可以略微移动,家里为了给他治病已经一贫如洗。当马玉鹏看到这一消息时,马上在圈子内组织捐款活动。“我不主张以博客圈名义开展博客交流以外的活动,例如地震捐款、弱势群体救助等。所以圈子内的‘草茉莉’、‘渤海浪花’等博友们和我商量时,我提议以博友‘春草’的名义提出,并由红十字会设立专用账户,这样合理合法。事实证明这样做是对的。”“春草”的倡议在博客上一发表,圈友们纷纷转载,带头捐款,此事引起天津电视台、《今晚报》、《新报》等主流媒体的关注。如今小乐在所有好心人的帮助下已经可以不用拄拐上下楼梯了,曾经帮助过他的博友继续通过网络和博客与他沟通,帮助他克服思想障碍,为今后自立做好准备。
“我喜欢老年博客事业,有一种成就感。人老了,生活环境变了,需要自我‘放下’和别人帮助他‘放下’,或者叫调节。这种‘放下’儿女办不到,因为他们正在职场打拼,他们也体会不了老人的情怀;社会上的人办不到,人家没有时间去与你磨嘴皮子。利用网络和杂志这块阵地或者叫‘平台’做些老年人的工作,当你看到那么多博友,有的是癌症患者、有的是生活中的这样那样不如意者,通过博客交流改变了生活态度,我很高兴,同时也感到责任和压力,有一种任重道远的感觉。”马玉鹏说,没有一分钱的工资,每月还要支出出租费、招待费,但是家人却对他非常支持,对他来讲这是最大的幸福。
有圈中博友这样说,“当初发起长者丰采园的第一代‘灌园叟’,大都因故退隐了,只有‘牛大帅’仍旧灌园、割草,带着好几个志愿者为这个别致的族群张罗。他过去曾经佩戴上校军衔,现在把刚朗气质带进了‘丰采园’,继续向统帅千军万马的绮梦进发。他们在享受博客带来的友谊和快乐。”
“我想把‘丰采园’办下去 ,努力办好 ,让老年朋友们真切地感到夕阳是如此美丽,我们依然快乐!
”马玉鹏对即将退休的老年人说,融入网络这个世界,你会发现那里风景独好、风光无限,会使人产生鼓起生活风帆的冲动。在这样一个“博客”里,大家能“博”来一片其乐融融,“博”来晚年夕阳无限。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