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龙广:功成名就却儿女情长

标签:
朱龙广地道战西游记如来佛杂谈 |
分类: 健康 |
朱龙广,这位已经花甲之年的著名演员曾缔造《地道战》民兵队长“高传宝”、电视剧《西游记》中金光护体的“如来佛祖”、《武林外传》中“佟湘玉”的老爹“佟伯达”等经典角色。当年拍摄《地道战》为戏残疾、抚养孤儿的故事,饰演“如来佛”之后的种种趣事,以及相濡以沫的发妻、视若生命的儿女,这些都令人对老艺术家的敬业和对家庭的奉献而赞叹。
http://s9/middle/4a0e0739t83280606af08&690
皆因“误会”进艺门,病休于家反成名
“这是历史的误会。”朱龙广仅用七个字来总结他如何与艺术结缘的。原来年轻时候的朱龙广一心梦想着要当一名外交家。但50年代的高考是分批录取制,体育、医疗、文艺等三类学校优先招生。自小就喜欢演戏、喜欢文艺的他抱着有机会就要试一试的态度报考了上海戏剧学院和兰州艺术学院。在两所学校的专业课考试中朱龙广凭借他的老三段:诗朗诵《牛虻,我爱你》;寓言《狼和小羊》;台词片段《红色风暴》的一段台词赢得了两所学校老师们的一致赏识。即使是唱歌跑调、跳舞时以体操蒙混过关依然没有改变他被两所学校同时录取的命运。但由于兰州艺术学院是当时西北的第一所综合性大学,生源面比较狭窄,为了支援新建的学校,上级决定把上海戏剧学院录取的考生全部支援给兰州艺术学院。这样他只参加了兰州艺术学院的文化课考试。发榜的时候朱龙广没有任何悬念地被录取了。但当时的他却并没有把这个当回事儿。因为他正在一心一意地备战外交学院。直到报考的时候他才意外地被告知:因为他已经是被录取的学生,所以他没有资格再报考外交学院。就这样,一场“误会”让中国失去了一个未来的外交家,却给中国的电影史创造了一颗实实在在的演艺之星!
是金子在哪里都会发光,朱龙广在大学中就已然是一个风云人物:普通话说得好,他是学校的广播员;长得高大帅气,他是学校大庆的旗手;生性随和又有号召力,他是学校的文体部长。一切都显得那么风光,却就在这顺风顺水之时,来了一个晴天霹雳:有一次朱龙广去打篮球时脸憋得通红,结果去校医院检查的时候说他得了肺结核。因为是传染病,所以学校劝他回家休养。回到西安老家的朱龙广又去医院检查,结果八家医院检查的结果一致认为并非肺结核,于是朱龙广又开始在家乡活跃起来。
说来也巧,这时候的宝鸡市话剧团正在排演《降龙伏虎》,并且缺一个男主角苦寻不得。朱龙广在话剧团的同学就想到了这个会演戏又科班出身的同学正在家中休养,所以介绍了他到剧组。这样就有了后来红透半边天的《降龙伏虎》和里面的帅气小生——赵大康!由于在剧中的出色表现朱龙广获得了全国青年演员一等奖。打响了他演艺生涯中响亮的第一枪。
帅气小生演活“高传宝”,缔造传世佳作《地道战》
出众的外形条件和出色的演技,使朱龙广成了圈内炙手可热的人物,被众多单位争抢。最终,在某个下午朱龙广被一个军官接到了部队的文工团,自那以后他有了学生和军官的双重身份。在部队的文工团里大大小小的戏都是朱龙广挑大梁,是当仁不让的当家小生。
后来,工程兵和八一厂合拍《地道战》来团里挑演员,导演任旭东看完朱龙广的表演后只说了六个字:“英俊、威武、戏好”。这六字评语成就了朱龙广,也成就了《地道战》。朱龙广在电影《地道战》中扮演男一号,民兵连长高传宝,因为他的传神表演使《地道战》成了传世经典,他在剧中的台词“你们要各自为战,打一枪换一个地方”成了十几亿中国人耳熟能详的语句。而电影《地道战》累计复制发行了2800多部,观看人数总计超过18亿人次,创造了单部影片发行量、观看人数的吉尼斯世界记录。
主演的电影取得了如此大的成就,朱龙广却从不居功自傲,他把所有的功劳都给了他的同事。他回忆起当时的拍摄过程,最令他感动的是那些不求回报、不畏艰难、专心拍戏的演员们。
当时的演员都是没有报酬的,就连吃饭都得自己负担。但是从来没有人迟到早退,大家都是把拍电影当成一种使命,一种政治任务来完成。当时朱龙广住在老乡家的牛棚里面,把牛粪扫干净再在上面搭个门板,人就睡在门板上面。每天还要起大早帮老乡扫院子,拔麦子,拉碾子,直到现在提起当年,老乡们还是会说,《地道战》的剧组里人的就是红军,是和老百姓肝胆相照的人。
演员们都是用生命在拍戏,每场戏都将自己的生命安全置之度外。朱龙广在一场戏中,按原设计,他要从两米多高的大杨树上跳下去追击日本鬼子。正巧那天替身有些不适,朱龙广就自告奋勇上去了,可往上一站他就蒙了,树高得让他目眩。导演一声令下,他心一横纵身跳下。第一次跳下,毫发无损。可第二次再跳,出事了,右腿膝关节骨裂,即使如此还是要带伤拍戏。事后他安了假关节,享受革命伤残军人待遇。
天上地下唯他尊,《西游记》中扮如来
朱龙广在广大影迷心中扎根的另外一个重要角色,那就是《西游记》中的如来佛祖。
朱龙广与《西游记》结缘于1984年拍摄电影《木屋》的时候,《西游记》剧组选中了他来扮演“如来佛祖”。“前庭饱满、地阔方圆、鼻子笔直,嘴像刀刻的一样,佛像。”这是当时王西中给朱龙广的评价。为了演好这个角色,他反复揣摩如来的各种演法,过去很多演员饰演如来时大多比较严肃,但是他想庙宇中的如来除了庄严以外还有慈祥。佛家讲慈悲为怀,如来给人的印象应该是大慈大悲的。于是他诠释的如来是一个微笑着看一切微笑着对人生对世界,遇到事情从不着急不生气的仙家。
有了神韵,朱龙广在外形上也和如来越来越接近,身材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因为形神兼备,朱龙广所扮演的如来深入人心,竟达到了以假乱真的地步,很多人都把他当成了如来在世,发生了许多趣事。
拍西游记第二部的时候,一次在云南拍戏,很多群众都在片场外排队等着要和他结佛缘,有些人甚至带着自己生病的家人来到片场让朱龙广摸一摸,认为可以赐福,希望病可以痊愈。
前段时间拍摄《吴承恩与西游记》,朱龙广在等摄影师选机位时,突然有二三十位信男信女齐刷刷地跪在他面前。半天才回过神儿来的朱龙广赶紧上前将他们搀扶起来,原来他们来拜如来的。见到这一情形,在场的人无不惊奇。
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在某电影发布会上因为太多影迷要结佛缘搅黄了别人的发布会;有2000多人选择良辰吉日来信索求朱龙广的照片……这些事情无不证明了,朱龙广扮演的如来有多么传神。
相濡以沫四十年,以身教子父爱传
朱龙广还有一个令人羡慕的家庭,有一个四十年同甘共苦相濡以沫的发妻和三个美丽孝顺的女儿。
时至今日,朱龙广和她的爱人已经携手走过了42年。朱龙广的爱人是一名舞蹈演员, 14岁参军,由于长年在部队里生活,对家务一窍不通。刚结婚的时候家务事基本上都是由朱龙广做,就连大女儿盖的小被子都是他自己缝。爱人为了支持他的工作,一点一点学习做家务,从开始的不会做饭到现在亲自下厨做一桌饭菜招待客人;从不会做针线活到缝制一手漂亮的衣服。风雨飘摇的时候,一帆风顺的时候他们都一如既往相互照顾,这一切都是因为爱……
“孩子就是我的生命。”提到自己的孩子,朱龙广如是说。他把他的全部都给了自己的孩子,从为人处事上他以身教胜于言教,用自己的行为感染他们。吃饭的时候他把最好吃的让给孩子和妻子吃。在家里能干的活他都自己去干。“对孩子只能是诱导而不能去强求,你自己做好了,他们生活在你的身边,你的行为潜移默化地会融入到他们的血液里,自然就会做的比较好了。”这是朱龙广的育儿经。
他对孩子宠爱有加,孩子的要求从不轻易拒绝。大女儿在江西老家的时候,朱龙广去女儿的学校做报告。女儿出于童真或者是小小的虚荣,想让父亲背着她去学校,让所有的同伴们都知道自己有个如此爱自己的名人爸爸。朱龙广为了让孩子体会到父亲的爱,特意穿上笔挺的军装把孩子架在自己的脖子上,雄赳赳气昂昂地一直走到学校。遇到熟人还骄傲向别人介绍说:“瞧!这是我的女儿”。此情此景的确会招来异样的目光,但是那目光中所表露出的情感绝对是感动与羡慕。
朱龙广对孩子的承诺从不食言,为了这他可是吃了不少苦头。朱龙广的小女儿聪明伶俐深得家人的喜欢,但是就不喜欢上幼儿园,每次去都要哭。有一次爸爸又送她去幼儿园,她就和爸爸说:“你一定要第一个来接我。”为了让孩子在幼儿园呆的安心,朱龙广从那天起每天在孩子放学前准时出现在幼儿园门口,从未迟到过。但是孩子并不知道爸爸当时又要排舞台剧又要排话剧,忙得团团转,但是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会准时到幼儿园接她,送到家后再一路小跑回单位继续在舞台上指点江山。
爱是相互的,有耕耘就会有收获,长大后的孩子们都非常孝顺听话。前段时间他要参加一个电视台的节目,孩子们忙着给他买衣服、鞋子。“我现在身上的东西都是孩子们帮我买的,每次出去穿着这些都会特别骄傲,时时感到我有三个好孩子。有一天我走不动了,孩子们身上的品德将会是我生命的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