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购物对现代人来说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许多年轻人甚至以开网店作为自己奋斗的事业。老年人退休之后能做什么呢?近来,在纷繁的购物网上出现了这样一群老人:或出售自己制作的手工商品、或自学电脑上网发贴……在高科技的网络世界里,老年人闯出了一番夕阳事业。
爱心篇
笔耕不辍,网络发帖献爱心
掌柜:脸盆娘(网名),58岁
她退休前兢兢业业做财务,退休后红红火火开网店,最令人欣赏的是她笔耕不辍,播撒爱心于网络。
退休后的“脸盆娘”不甘于在家里享受天伦之乐,一心寻找机会做适合自己的事情。几经周折后,情定网店,2006年7月17日她开了属于自己的网店。从最初品种单一的书籍到现在品牌繁多的化妆品,如今她已经是拥有很高信誉度的卖家了!小店虽然生意兴隆,但是让“脸盆娘”成为网络名人、声名远播、被多位网友亲切地称为“娘”的原因却不是因为她的小店,而是因为她在网上发表的帖子。
“脸盆娘”在网上发帖比年轻人做得更加有声有色,她写勤劳淳朴善良的亲人、自强不息的残疾人创业、众人为小动物献爱心、给刚开店的新手出谋划策……也许老天赋予了“脸盆娘”任务,她的身边总有无尽的素材,写不完的真实故事。
说起她的第一篇帖子比店铺开业的时间还早,《脸盆娘说脸盆妹妹系列》发到网上之后,每天都有很多网友浏览、收藏,后来被加成了精华贴,这给了她强大的信心和动力。本来平时经营网店就很辛苦了,写帖子更是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不但要与顾客沟通销售货物,还要为写帖做准备工作。为了更多地了解主人公的故事,她不但要和主人公聊天,还经常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去他们的QQ空间看帖子和视频,一篇好的文章需要耐心地搜集整理半个多月才能下笔。就这样,一个个激动人心的故事出现在网络上:8位身残志坚的女孩经历百般苦难之后,依然乐观、坚强、勇敢,凭借自己的力量在网上开店;4位身患残疾的年轻人克服重重困难终于在网上打拼出属于自己的天地;晚期风湿患者萍儿患病19年,在洗澡都要母亲帮忙的情况下,却顽强地经营着自己的网店,自力更生。
“脸盆娘”说,每次看到残疾孩子的经历心情就很沉重,有时还会掉泪,为她们的不幸、为她们的坚强、不靠国家、不靠父母而感动。她要把这些网络英雄的故事通过自己的笔让更多的人知道,鼓励更多的人,她觉得这比开店赚钱更加有意义。“脸盆娘”在网络上掀起了一股弘扬自强不息、永不气馁的奋斗精神之风。一时间人心振奋,残疾人看过之后深受鼓舞,平常人看过之后是感动、钦佩和鞭策。
慢慢地”脸盆娘”有了自己的帖友,在这个多数人看来是属于年轻人的世界里有了别样的精彩。她说,正是因为这么多热情的贴友支持她,让她看到了虚拟空间有真情,更加激发她在网络上奋战下去。“我还要在网上坚持十年,一边开店,一边发帖助人。我要在自己的有生之年为社会做更多的贡献。”“脸盆娘”说,她最大的心愿就是将自己已经写好了的一部长达4万字的娘子军创业故事在杂志上发表,让全社会的人都知道:有这么一群人,靠自己一双手(有的是一只手)、一个健全的大脑和一台电脑,在网络上艰苦创业,以此来激励更多的人,帮助更多的人。
奋斗篇
顽强不屈,巧手铺就创业路
掌柜:苏州阿姨(网名),53岁
她是一名下岗纺织女工,经营网店已经5个年头,销售自己设计、加工的SD“娃衣”,产品深受网友青睐,不但走俏全国各地,海外订单也慕名而至。
2000年,“苏州阿姨”患上了类风湿性关节炎,十个手指的关节红肿得不能弯曲,多次住院治疗之后病情虽然得到控制,但是手指关节都变得粗大并且时常疼痛,不能着凉,有时候疼起来连饭都不能做。屋漏偏逢连阴雨,由于工厂不景气,
2002年她下岗了。疾病缠身不能外出打工,家里就只能靠丈夫微薄的工资紧巴巴地过日子,倔强不服输的“苏州阿姨”决定利用自己的特长做点小生意。她买来布料,动手做起儿童服装,早上到菜市场旁边摆地摊,一卖就是两个小时,生意居然还不错。但是好景不长,天冷之后手指的疼痛使她不得不在家里休息,刚刚点燃的希望又破灭了。
看着妈妈在家里郁郁寡欢,儿子建议妈妈把家里闲置的电脑利用起来,学会上网白天在家就不会觉得烦闷了。首先拼音是一大难关,a、o、e……“苏州阿姨”当起了最好学的“小学生”,厨房、客厅、卧室到处都贴着写满拼音的纸条,到了晚上睡觉的时候就连肚皮都成了她的“草稿纸”。慢慢地,她体会到了网络的乐趣,到处浏览、搜索,乐此不疲。
一次偶然的机会,她发现网上居然卖什么东西的都有。有心的她想到了自己的布艺是否也可以放在网上卖呢?这个突如其来的想法让“苏州阿姨”兴奋了很久。在儿子的帮助下,2004年12月15日,“苏州阿姨”的网店开张了,店里的物品都是她自己制作的布艺:笔袋,针插,杯垫,小熊,娃娃,小花篮,电话套,化妆包等等。
网店刚开业时生意相当冷清,半年后才卖出了一件小物品。虽然只卖了十几元钱,但是仍然让“苏州阿姨”激动不已。2005年9月的一天,一个女孩提出要订做一套SD娃娃的衣服。这种日本产的娃娃全身活动自如,可以更换发型、化妆,可用不同的服饰来打扮。SD娃娃在年轻女孩儿中很流行,所以“娃衣”也就有了市场,只是小玩意儿难做,需要特制。“苏州阿姨”当时还不知SD娃娃为何物,试着做了一套,自己也不满意,但那个女孩却给了她很大的鼓励,还介绍他们圈子里的其他同伴来找她订做。这单生意让“苏州阿姨”豁然开朗,她通过网络查找关于SD娃娃的资料,发现很少有卖这种娃娃穿的衣服。这是一个商机,她果断地决定要专门做“娃衣”,以填补市场的空白。
“苏州阿姨”做了各种各样的尝试,把流行服装都做成缩小版给SD娃娃穿上,漂亮华贵的公主裙、可爱的时装裙、古典的中式旗袍、大方的职业套装,还有为娃娃量身定做的比基尼……她的努力换来了小店的日新月异,店铺的浏览量从以前的每天几个人上升到现在的每天300人。回头客也很多,甚至还有美国、加拿大等国外的客户。一个加拿大的客户每次都要订几百件货,“苏州阿姨”笑呵呵地说:“每天从早上睁开眼睛到晚上睡觉,就没个闲着的时候。”
随着网店生意的日渐兴隆,“苏州阿姨”的病也好转起来了,左手已经接近完全康复,右手只有手腕活动不便,疼痛也比以前减轻了。她高兴地说:“愉快的心情,不懈地奋斗,是我治病最好的良方。”
快乐篇
淡薄名利,是生意更是愉悦
掌柜:针线笸箩(网名),58岁
她退休后闲来无事网上开店,不为名、不为利,生活本真,快乐至上。
有人开店挣钱,有人开店休闲,同是开店,目的却各异。“针线笸箩”是一名退休干部,做手工是她从小的爱好,也是特长。网店是在女儿的撺掇下开起来的,卖的都是她自己编织的手工产品,有针织帽、手工小虎鞋、花色小肚兜等等。对生意的好坏,她并不特别在意。刚开始的时候,她只负责做订单,网上的一切事务都由女儿处理。“那时候我还没学会打字,正式上网和顾客交流是开店后三个月才慢慢学会的。”“针线笸箩”刚开始练打字的时候把手指都敲肿了,和顾客沟通的时候经常因为打不出字急得满头大汗。实在逼不得已就设置了个自动回复:不好意思,老太太打字慢,请不要着急。多亏网友们都理解她,居然还能和她聊上好半天。就这样她练就了“一指弹”的美名,顾名思义,她只用一个指头敲键盘,现在依然如此。
说到她的拿手活儿,那可是织帽子,每年一到入秋,订货的顾客极多,收入在当地来说也是比较可观的。挣钱当然好,但更让她高兴的是一个退休老太太的成就感——生意红火、媒体采访,“针线笸箩”名气在外。很多淘友都在问她,那么多宝贝都是亲手做的,老人这样拼搏会不会太辛苦了?她却说手工的过程本身就是乐趣,每当有年轻的妈妈们把小宝宝戴着她编织的帽子和兜肚的照片发给她时,她就会有一种无法形容的愉悦!还有一些买家在店铺里面留言,字里行间都流露着真情,她说:“每句留言都充满了网友对我的关心和爱戴,这些都是做其他事情没有办法体会到的。”
2006年年末-2007年年初,这段日子是针线笸箩人生悲喜交加的时刻:为儿子张罗结婚事,为81岁的婆婆操办丧事,为怀孕的女儿操劳,再加上店里的生意还需要打理,简直忙得不可开交。尽管这样,她从来没有想过放弃网店,经过了那段繁忙的日子,她终于挺过来了。她觉得虽然年龄大了,但是心不能老,不能因为一些原因就轻易放弃感兴趣的事情,其实忙里忙外,反而会使心态更加年轻,身体也会得到锻炼,身心都健康了,整个人自然也就精神起来。
为了证明老年人比年轻人更适合开网店,更具备年轻人不具备的一些特殊技艺,发挥自己的特长,“针线笸箩”于2006年报名参加了竞选
“十大网商”的活动并且取得了第十四名的好成绩,但是她却毅然放弃了决赛资格。理由很简单,她要把希望留给年轻人,让年轻人拥有更多的机会和更大的空间。
现如今,“针线笸箩”成了网络红人,很多媒体都争相采访报道她,网店的生意也越来越红火。零售批发商遍布全国各地,上海订过肚兜,香港订过帽子,福州团购过帽子,还有一个中国台湾的商人,一次订单就是20多顶帽子30多个围嘴,最忙的时候她凌晨5点就要起床做手工产品。为了支持“针线笸箩”做好自己的事业,她的老伴承担了家里的大部分家务。老两口妇唱夫随,日子过得不亦乐乎。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