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近代民主的开端——黄宗羲政治思想研究》序言

(2009-08-01 21:43:01)
标签:

文化

分类: 序跋

 

    20世纪80年代以来,黄宗羲思想研究呈现出一个逐渐升温的过程,特别是近六、七年来,出现了五本博士论文,专门研究黄宗羲的政治思想与伦理思想,可谓是形成了黄宗羲政治、伦理思想研究的一个小小的高峰。研究者的视角不尽相同,其具体结论也颇有差异,但基本倾向是相同的,即高度地肯定了黄宗羲政治思想的成就及其创新性。相比较而言,孙卫华博士的《近代民主的开端——黄宗羲政治思想研究》一书,以新版《黄宗羲全集》为基础,着重发掘黄宗羲政治思想现代的特性,继承并深化了侯外庐、萧萐父等前辈的“早期启蒙说”,旗帜鲜明地探讨黄宗羲政治思想的现代性质,这可以说是该著在学术立场上最鲜明的特征。
    作者从六个方面系统而深入地阐述了黄宗羲政治思想的现代性特征,第一、以人性自私的自然人性论为其政治学说的理论基础;第二、以“天下为主”的原则建构自己新的政治理想;第三、以“分治”的方法来解决政治权力的制约问题;第四、以“公法”代替私法的制度理想代替旧的君主专制制度的民主精神;第五、以学校作为士人的舆论场所,形成精英知识分子的言论监督机制;第六、以追求天下人的财富为目标的新经济理想。就我目前的阅读所见,如此系统地正面阐述黄宗羲政治思想的现代性特征,孙著还是属于第一次。
    除上述六个大的方面的成绩之外,孙著在一些具体论述方面也有新的突破。聊举数端,以证我言之不虚。其一,如第四章,作者在论述黄宗羲新政治思想的伦理学基础的问题时,深入分析了其新伦理思想来源,认为黄宗羲之所以能提出不以父子之伦来比拟君臣之伦的新思想,与阳明学及其后学特别是何心隐等人重视朋友之伦的思想有内在的学脉关系。这一思想史的分析不仅是可信的,而且以具体生动的史料揭示了黄宗羲思想与阳明后学左派的内在关系。其二,如第六章,作者认为,以学校作为议政场所的思想,其实与晚明士人重视乡约的思想及其社会政治实践有密切的关系。而且作者提出了基本上可信的思想史的论证。这一点可以说是以往研究黄宗羲政治思想的论著没有注意到的思想史资料。另外,作者虽然以《明夷待访录》为主要材料,但还从《留书》、《破邪论》以及一些墓志铭、诗文中寻找相关的思想资料,可以说是比较全面地考察了黄宗羲的政治思想。而在有关黄宗羲的理学思想与政治思想的关系的问题上,既不同意现有的有些作者完全否定二者之间的关系的观点,也不同意有些作者从批评的角度来解释二者之间的关系,而主要是从建设性的角度解读理学思想对黄宗羲政治思想的积极影响,其结论基本上是稳妥的。
    孙著是在其博士论文的基础上修改而成的。由于要赶上他所在的工作单位的出版计划,修改的时间稍微有点仓促,其间的有些理论问题还有待进一步的深化。最为突出的问题是:如何从理论上说明近现代民主的普遍本质、不同的民族形式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问题。这一问题当然不属于本著作的任务,但也是本著作要涉及的政治哲学的理论问题。因为,不从政治哲学的高度对此问题有所论述,就很难说清楚黄宗羲的政治思想可以作为中国民主政治思想的开端的道理,以及中国近代民主政治所具有的民族特色。将此问题提出来,以之作为新的研究课题,希望作者在完成这本著作之后,能继续深化这一现代政治哲学的基本问题,贡献出更新的研究成果。
    孙卫华博士为人质朴,刻苦自励,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克服了各种困难,完成了这本博士论文。这本论著是他的处女作,其中难免有这样那样的不足。相信他能保持以往的勤勉好学的精神,在学术研究的漫长历程中不断地取得新的进步。
    是为序。

                               吴根友

己丑年春正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