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老子的贵和思想与社会公正理想

(2006-08-02 23:44:11)

在中国思想史上,道家在社会和谐的问题上提出了自己独特的哲学思想。他们都激烈地反对战争,反对暴政,反对制造、使用先进的武器。要求统治者重视遵循社会法则,重视人民的生命、财产,为人民提供安居乐业的和平环境。由老子提出的“尊道而贵德”的政治哲学思想,以及贵柔、守雌、尚俭、重慈的具体政治策略,都可以看作是当今社会人类爱好和平、维护和平的宝贵思想资源。

在老子的哲学中,他把人类能否认识到“和”的价值,看作是人类是否有智慧的根本标志,提出了“知和曰常,知常曰明”的著名哲学命题。这两句话译成现代汉语就是:知道了和就叫做把握了常规,把握了常规就叫做拥有智慧。他用了一个生动形象的日常生活例子,说明什么样的状态才是“和”的充分表现。他说,你看那天真的婴儿,一天之内总是哭个不停。可是,他(或她)的身体却并不因为哭泣而表现出心情不顺畅的样子。为什么呢?这是因为他(她)内心平和达到了自然的极致。如果人们认识到了这种极致的中和状态的价值,就可以说人们把握了恒常的规则;而能够把握恒常的规则,就可以说拥有了智慧。人们如果要故意地养生,这就容易导致灾祸,人们一定要用自己的理智强化自己的某种主观愿望,就叫做逞强。这些做法都完全违背了中和的根本法则,其结果就只能是加速自己的灭亡。

(一)“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老子的道德论与自然正义问题

在老子的思想中,道虽然是一个不能用语言充分表述的形上学概念,如老子说:“道可道,非常道。”但是,它却包涵着和谐、正当、正义、公正、秩序、宽容、谦逊等丰富的社会与政治哲学思想内涵。不可说之道是指作为一种抽象的、本原之道,它既代表着万物的始基,又代表着天地万物的大全,所以,在人类的语言层面无法清楚地界说这一层次的“道”。但作为人类社会的一种理想的政治原则,“道”(有时也用“天道”)则代表了和谐、和平、公正。如他认为,“天道”就可以做到“损有余以补不足”,表现出一种质朴的追求社会公平的理想。这种理想可以视之为自然的正义。

在老子看来,道对于所有的人来说都是一种正面的价值。他既是善人的宝物,也是不善的人之所以得到保护的法物。老子坚信,道虽然抽象无形,而且表面看起来非常渺小,无足轻重,但天下万物没有任何东西能够以他为臣。人世间看起来非常有实力的诸侯王要想成为统治天下的王者,就必须服从道的法则。道从表现上看来无所作为,其实是无所不为。诸侯王如果能遵守道的法则,那么天下万物将自动的找到自己的位置,自动地服从他的领导。老子甚至还说,如果诸侯王能够守道,则任何鬼神也无法显他们的功能。可见,老子的政治哲学思想中,已经有尊重理性、蔑视鬼神的意义在其中,而且包涵着深刻的宽容精神

老子深知人类在追求利益的活动中会出现各种冲突。正因为如此,他要求人们善于向自然界的万物学习,从中汲取政治智慧。他以水为利,赞美了水善利万物而又不与万物争利的高妙智慧。他说:最高的善就像水一样,水善于给万物以好处而又不与万物相对抗,处于众人都讨厌的最低位置,所以,水这种物质最接近道了。老子通过对水的形象的赞美,以此来教育执政者,要善于以和风细雨的方式给人民以实惠而不要与民争利,而且要以谦虚的态度对待人民,这样就能变成有容乃大的江海。老子的哲学其实并不简单地反对执政者有所作为,只是告诫执政者,要向历史上的伟大圣人学习,在政治实践中要有所作为,但不要与人民发生对抗。所以,老子又告诫那些辅政的大臣们,说:按照道的法则辅佐人主的大臣们,不要通过军事的方式来强迫天下的人归顺自己。战争这种事情是极其容易产生恶报的。军队交战的地方,荆棘就会茂盛。一场大战之后,就会有凶险的年成。

在老子看来,作为一个高明的政治家,一味地依赖先进的武器,并以拥有先进的武器而自鸣得意,完全是一种错误的思想意识。喜好优良的武器,在本质上就是以杀人为乐。对此,老子有一段非常精彩的反战论述:

“夫佳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第31章)

他又说:“军事武装,是不祥的工具,不是君子所要使用的工具,没有办法时才用它,(在日常政治生活中),还是应该以恬淡为最好的选择,即使是打了胜战也不要歌颂。如果歌颂战争的胜利,这就是以杀人为乐。以杀人为乐的人,是不能在天下人之中推行自己的政治理想的。”

老子坚决地反对战争,要求政治家们学会以和风细雨的方式给人人民以实惠,以和平的方式来治理社会。尤其是警告政治家家们:企图用武力的方式来推行自己的政治理想,是肯定行不通的。这种深刻的贵和与重视和平的政治智慧,对于今天各国的政治家们来说,是一种值得反复咀嚼的古老政治智慧。

(二)、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之,——社会中的公平与正义问题

老子有时用天道来代替道,通过歌颂天道,来赞美社会公正,赞美不争的美德,鼓励人们积极进取,努力向善。在第77章,老子通过天道与人道的对比,表达了对社会公正的向往。他说:天道正如人们弯弓射箭一样,手臂高了点就将他向下压一点,手臂低了一点就让他抬高一点。有多余部分的东西就让它减少一点,不足的东西就给他补充一点。天道的法则,就是减损多余的部分而补充不足的部分。

与天道的公正性相反,当时的人类社会则是“损不足以奉有余。”一方面是人民饥荒,而另一方面是统治者不断向人民征税。而人民之所以轻于死亡,是因为统治养生太过,将自己的朝廷装饰得非常漂亮,而整个国库的粮仓却最空虚的,整个国家的田园是一片荒芜的景象。他警告统治者:“人民如果不再敬畏统治者的威胁,则最大的威胁就会到来了。不要亵渎人民的日常生活,不要让人民对他们的人生感到厌倦。”

在第73章和81章这两章里,他又通过歌颂天道,而表达了对执政者应具备不与民争利的美德的向往之情,他说“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天网恢恢,疏而不失。”(第73章)他希望人类社会应该向运行的天道一样,具有一种自然的公正:“天之道,利而不害。”(第81章)他通过歌颂天道而鼓励人们自强、向善:“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79章)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