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广州不“撂”深圳开发商?

(2014-05-06 20:55:30)
标签:

中小

民企

执政党

炒房

房地产商

房产

分类: 地产札记

    5月5日下午。顶着毛毛细雨,深圳某民营开发商(在宝安开发有项目、在前海有土地储备)副总裁一行四人到广州做项目前期的考察调研,17:19分左右广州知识城规划展厅,17:21他们接到通知,下班时间快到,不予接待,他们出示了身份并表明是来谈合作的,该工作人员回应谈合作需要预约。这件小事让人自然联想到,长期以来,广州不“撂”深圳开发商,本文就此进行解读。

 

广州与深圳互不“买账”?

 

    广州与深圳互不买账是由来已久的事,尤其在深圳炒作“直辖”之后,这种排斥在政治上,深圳民间机构的交往上表现都很明显,如深圳广州行业协会之间的交往很少,深圳有些企业也自持央企的背景,压根没把广州省级的行业协会放在眼里,深圳的投资客可以去珠海、东莞、惠州买房或炒房,但他们不会去广州投资买房。广州的投资客也不来深圳买房,甚至深圳、广州搞活动请专家,都不喜欢要对方地头上的专家。

 

    广州与深圳各自的地方保护主义势力都非常强大。2004年以前,从深圳进广州做开发的只有中海和万科,中海在广州能拿到地并顺利的施工、销售,依托的是其“央”子号背景,之前万科做的都不是很顺当。同样,广州的开发商也不来深圳,都明白彼此地盘的水很深,没有足够的实力就别创别人的地盘。

 

    打破这一局面是2008年11月的事了,有一家名不见经传的“深圳市深融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在拍卖会上拿到珠江新城一幅商务办公用地。到2010年,深圳头牌国字号地产深业南方在2010年11月1日以总价22.1亿元夺得金沙洲前地王。深业南方的母公司深圳控股有限公司(00604.HK是深圳最大国有房企深业集团的地产旗舰。至于深圳星河集团进广州南沙、广州恒大进深圳布吉、红岭路,那都是双边公司实力强大之后的事了。总之,两市之间互不“买账”的事还持续着。

 

汪洋主导的项目凭什么很“拽”?

   

    到广州考察项目地块的该开发商向说,他们看好广州,一方面是深圳可开发用地几乎枯竭,另一方面深圳房价远高于广州,在深圳人眼里,广州楼市是“洼地”,像目前的前海,房子还未盖,楼面地价就3、4万了,而广州目前“中新知识城”区域在售的房价才1万3。但该开发商认为,广州太“拽”,把深圳中小开发商都没放在眼里,难道仅仅因为“中新知识城”是汪洋主导的项目么?

 

    中新“知识城”项目是汪洋的政绩工程之一。2008年9月,时任广东省委书记汪洋访问新加坡,与李显龙总理、时任国务资政吴作栋、李光耀等会谈,双方达成打造一个标志性合作项目的共识后,广州东北部的广州开发区,规划面积123平方公里。负责项目投资运作的是广州开发区和新加坡淡马锡控股的直属子公司星桥国际。房地产商自然蜂拥而上,深圳该开发商也闻到腥味。

 

    2014年4月22日,新华社新加坡电:新加坡总理、人民行动党秘书长李显龙在总统府会见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胡春华,谈到深化与新方合作,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加强两国执政党友好交往,深化粤新广州知识城合作,推动中新关系不断向前发展。显然,中新知识城又成了下一个政治家胡春华的外交项目。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下面的工作人员这么“拽”了。

 

谁有资格分享中新知识城的“羹”?

 

    据业内人士透露,中新合作的苏州新加坡产业园,并不是一个成功的项目,早期按新加坡模式进行管理的时候,在环境保护、产业规划、业态布局等方面确实走在全国的领先地位,但后来新加坡方面撤出,由中方全面接管后,后期的开发与之前的规划完全两码事了。中新知识城是继苏州工业园区和天津生态城后,新加坡与中国合作的第三项大型项目。项目会不会重蹈苏州工业园的覆辙,与主政者胡春华有关。

 

    中新知识城位于广州开发区、萝岗区九龙镇,总规划面积123平方公里,可开发建设用地约60平方公里,规划总人口约50万,属于国务院颁布的《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重点建设项目科学城北区的范围。这对房地产开发商来说,无疑是一块巨大的蛋糕。广州有“五虎”,深圳有“五朵金花”,还有处于勃发期的几家民企,无不虎视眈眈。谁有资格分享中新知识城的“羹”?

 

    新加坡总理题词的“中新广州知识城的成功将为广东发展转型提供示范效用”,无疑是有炒作价值的。2月18日,“2014年主流网媒看广东”一行的活动,就是有条不紊按政绩工程的模式在步步推进。二知识城采取“企业先行、政府推动、市场运作”的开发运作模式,本质上是政治口号。什么样的开发商才能分得该项目的一杯“羹”,一定是有政治背景的商业机构。不知道水有多深的深圳中小开发商就不要到别人的码头去冒险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