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近期为什么楼市集中推货?

(2011-07-19 18:53:29)
标签:

房产

上郡

佳兆业

调控政策

竞争对手

杂谈

分类: 零度思考

他山

 

上周末,桂林有兴进·上郡等3家楼盘开盘,花样城花样年国际广场等9家楼盘同时间段举办活动,进行新品预约。有业内朋友与我探讨,4、5月份的市场表现都相当“淡定”,为什么在7月份开发商们就沉不住气了呢?像商量好一样,不约而同的选择7月份集中推货,是不是背后另有原因,还是听到来自高层的风吹草动?

 

有偶无独。深圳楼市的推盘情况亦然。中央原著、中海康城、佳兆业大都汇、万科情林径、大运城邦等楼盘都在降价推货。最多的号称降8000元/平米,最少的也称降2000元/平米。在广告和软文中把降价额度都标出来,我认为有两种动机:一是“降”给政府领导看,二是消灭尾盘,一举两得。民企开发商“被限价”无可奈何,说出“降”字言不由衷,当然我不是说民企的开发商道德觉悟不高,也不是说国企开发商道德觉悟有多高。

 

我特意QQ了其他几个城市的同行朋友,成都上周末有保利、中铁、佳兆业、恒大、置信、龙湖等14个新开楼盘推盘;厦门从6月开始,半山御景、中铁海曦、大洲·国际龙郡、万泰东方、源昌·宝墅湾、等新盘也在加推新房源,或举行新品发布会。类似集中推盘的城市还可以列举。我们环顾几个城市的行情之后发现,今年7月份集中推盘不是哪个城市的独特现象,集中推盘,除了能表明开发商获取高层信息的动态是一致的外,还有以下三个原因:

 

一、蓄客时间已期接近客户的等待极限。据我了解,有些开发商在在上半年,预售证还没正式批下来的时候,并没有因为,“新国八条”、加息等调控措施,就心平气和地“观望”、“捂盘”,他们低调地买卡、蓄客的营销活动从未停止,不仅在本地,他们在不动声色之中,甚至跨区域营销,把买卡、蓄客的营销阵地搬到了投资客比较活跃的大庆、太原等地。我认为,这一类型的开发商近期推盘,是因为蓄客时间太久,已接近客户的等待极限,再“蓄”下去,客户就走了,跑到竞争对手那里去了。所以近期楼盘的陆续放量,还有楼市竞争格局发生变化的使然。

 

二、工程周期不能拖、再延了。确实有不少开发商在调控背景下,启用“鸵鸟计划”,静观“调控”如何在楼市中表演,调整开发和销售策略,通过短期停工、放假等方式,延缓工程周期、把销售节点与“调控”的节拍吻合起来,最大限度地减少“调控”给企业带来的负面影响。但是,在现在这种环境下,工程队和民工不再像前几年一样被开发商牵着鼻子走。有些工程队一放假,再聚起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项目一旦开始建设,要么一鼓作气建下去,要么在竞争对手快马加鞭的压力下变为乱尾楼,最后被对手或投资机构廉价收购,后者是所有的开发商都不想遇到的,于是,便出现了工程进度“逼”着开发商不得不开盘。

 

三、调控政策还不见松的迹象。部分开发商抱着饶幸心理,静静等待着“新国十条”的流产。为什么有这种心态?2010年,继央行、住建部、统计局、国土部等部门纷纷出来表示不会轻易放松房地产调控后,8月银监会要求商业银行对房价过快上涨地区暂停发放第三套房贷,2010年 8月13日和8月21日,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8天内在两地重复强调要继续落实房地产调控政策,坚决抑制投机炒作行为。楼市成交数据显示,之后3个月时间,楼价是不跌反升的。这类开发商与中央政府就这样僵持着,双方拖到现在,调控政策仍还不见松的迹象,于是,这类开发商想玩“跑得快”。我认为上述原因是近期楼市集中推货的根本原因。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